一种车辆防眩光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123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后视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防眩光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分别电性连接电压检测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防眩光后视镜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后视镜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防眩光后视镜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眩光是驾驶中经常会遇到的不良现象,通常是对面或者后方车辆大灯太亮导致的,后方车辆的灯光经过后视镜和反光镜反射到驾驶员眼睛里,当有强光射入眼睛,会导致视线受阻,使得视野之内其他区域的能见度降低,很容易发生事故

[0003]常规的后视镜夜间或者阳光强烈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光线的影响,导致驾驶员看不清后方道路情况,甚至产生视觉疲劳,而自动防眩光后视镜则可以通过感光元件自动调节反射率,降低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提高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精度高

功耗低

采用新型闭环控制算法的控制系统的车辆防眩光后视镜

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包括其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分别电性连接电压检测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

入射光检测模块

透射光检测模块和透光反射调整模块,微处理器模块通过电压检测模块采集电源采样点电压信号,为目标电压的闭环控制提供系统的电平状态参数,微处理器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采样温度信号,为透射光强度信号检测提供修正,微处理器模块通过入射光检测模块采样入射光强度信号,微处理器模块通过透射光检测模块采样透射光强度信号,后视镜包括
EC
镜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
通过从0‑
1.4v
逐步给
EC
镜片增加电压,使用反射率和透射率测量仪器测量得到
EC
镜片与电压的反射率标定曲线和透射率标定曲线,并将标定曲线参数化预置到微处理器中;步骤
2、
根据感光传感器的电压信号,通过
EC
镜片与电压的反射率标定曲线和透射率标定曲线计算出
EC
镜片的目标反射率;步骤
3、
根据
EC
镜片的目标反射率计算出
EC
镜片的目标电压;步骤
4、
根据预先标定的微处理器模块输出占空比
PWM
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向
EC
镜片输出目标电压;
4.1、
输出目标电压前,先通过微处理器模块读取当前的输出电压
vt
,此时目标电压为0,目标电压误差值为
ve=vt

0=vt

ve
为正;
4.2、

EC
镜片输出正向电压
v0
,此时目标电压误差值为
ve=vt

v0
,若
ve
为正则
vt
大于
v0
,若
ve
为负,则
vt
小于
v0
;步骤
5、
由于改变
EC
镜片的目标电压导致
EC
镜片的透射率改变,感光传感器的输入电压也相应改变,如果目标电压误差值大于设定的目标误差值,则跳转步骤2重新调整,直至目标电压误差值小于设定的目标误差值

[0005]优选的,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
U2

U2

P0.5
管脚接
AD_TEMP
信号,输入实时温度信号,
U2

P0.3
管脚连接
ADC_FRONT
信号,输入入射光强度信号,
U2

P0.4
管脚连接
ADC_BACK
信号,输入透射光强度信号,为目标电压的闭环控制提供反馈信号;
U2

P1.7
管脚连接
ADC_VIN
信号,实时反馈系统的电平状态;
U2

VDD
管脚连接
VCC
,为
U2
提供电源;
U2

P0.0
管脚和
P1.5
管脚,实时输出控制信号占空比
PWM
和控制信号
OFF
,调整后视镜对光线的反射率

[0006]优选的,所述的透光反射调整模块通过
PWM
端和
OFF
端控制后视镜的反射率,
PWM
端连接电阻
R12
,电阻
R12
通过并联电阻
R13
和电容
C20
分别与
GND
连接,并且和电阻
R14
连接,其中电阻
R12
和电阻
R13
构成分压输入电路,电阻
R14
通过电容
C21

GND
,电阻
R14
连接三极管
Q1
的基极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并通过电阻
R16
和电源
VCC
相连,提供电源输入;三极管
Q4
的基极和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连接,通过电阻
R15
和三极管
Q1
的基极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连接,通过电阻
R27
和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连接到
EC

OUT
端,输出控制信号,
EC

OUT
通过并联电阻
R21
电容
C25、C26
接地,为输出信号滤波;
OFF
端连接电阻
R17、R19、R18
,电阻
R18

GND
相连

电阻
R17
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连接,
OFF
端作为三极管
Q2
的输入信号,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接地;
OFF
端通过电阻
R19
连接三极管
Q3
的基极,三极管
Q3
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3
的集电极连接
EC

OUT
,三极管
Q3
为输出电压快速放电提供通路;
ADC_EC
端通过电容
C24

GND
,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防眩光后视镜,包括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模块,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分别电性连接电压检测模块

温度检测模块

入射光检测模块

透射光检测模块和透光反射调整模块,微处理器模块通过电压检测模块采集电源采样点电压信号,为目标电压的闭环控制提供系统的电平状态参数,微处理器模块通过温度检测模块采样温度信号,为透射光强度信号检测提供修正,微处理器模块通过入射光检测模块采样入射光强度信号,微处理器模块通过透射光检测模块采样透射光强度信号,后视镜包括
EC
镜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
通过从0‑
1.4v
逐步给
EC
镜片增加电压,使用反射率和透射率测量仪器测量得到
EC
镜片与电压的反射率标定曲线和透射率标定曲线,并将标定曲线参数化预置到微处理器中;步骤
2、
根据感光传感器的电压信号,通过
EC
镜片与电压的反射率标定曲线和透射率标定曲线计算出
EC
镜片的目标反射率;步骤
3、
根据
EC
镜片的目标反射率计算出
EC
镜片的目标电压;步骤
4、
根据预先标定的微处理器模块输出占空比
PWM
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向
EC
镜片输出目标电压;
4.1、
输出目标电压前,先通过微处理器模块读取当前的输出电压
vt
,此时目标电压为0,目标电压误差值为
ve=vt

0=vt

ve
为正;
4.2、

EC
镜片输出正向电压
v0
,此时目标电压误差值为
ve=vt

v0
,若
ve
为正则
vt
大于
v0
,若
ve
为负,则
vt
小于
v0
;步骤
5、
由于改变
EC
镜片的目标电压导致
EC
镜片的透射率改变,感光传感器的输入电压也相应改变,如果目标电压误差值大于设定的目标误差值,则跳转步骤2重新调整,直至目标电压误差值小于设定的目标误差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包括微处理器
U2

U2

P0.5
管脚接
AD_TEMP
信号,输入实时温度信号,
U2

P0.3
管脚连接
ADC_FRONT
信号,输入入射光强度信号,
U2

P0.4
管脚连接
ADC_BACK
信号,输入透射光强度信号,为目标电压的闭环控制提供反馈信号;
U2

P1.7
管脚连接
ADC_VIN
信号,实时反馈系统的电平状态;
U2

VDD
管脚连接
VCC
,为
U2
提供电源;
U2

P0.0
管脚和
P1.5
管脚,实时输出控制信号占空比
PWM
和控制信号
OFF
,调整后视镜对光线的反射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眩光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反射调整模块通过
PWM
端和
OFF
端控制后视镜的反射率,
PWM
端连接电阻
R12
,电阻
R12
通过并联电阻
R13
和电容
C20
分别与
GND
连接,并且和电阻
R14
连接,其中电阻
R12
和电阻
R13
构成分压输入电路,电阻
R14
通过电容
C21

GND
,电阻
R14
连接三极管
Q1
的基极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
Q4
的集电极并通过电阻
R16
和电源
VCC
相连,提供电源输入;三极管
Q4
的基极和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连接,通过电阻
R15
和三极管
Q1
的基极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连接,通过电阻
R27
和其发射极连接,三极管
Q4
的发射极连接到
EC

OUT
端,输出控制信号,
EC

OUT
通过并联电阻
R21
电容
C25、C26
接地,为输出信号滤波;
OFF
端连接电阻
R17、R19、R18
,电阻
R18

GND
相连,电阻
R17
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连接,
OFF
端作为三极管
Q2
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铼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