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57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包括第一旋挖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垃圾填埋场修复
,特别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


技术介绍

[0002]垃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伴随产物,垃圾填埋场在过去数十年间承担着生活垃圾存放的主要任务

因经济水平有限

填埋场建设标准低,早期的垃圾填埋场未进行填埋场垂直防渗处理,长期超负荷填埋垃圾

无法进行整改,导致渗滤液长期对周边造成污染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等技术的推广,填埋场从承担垃圾存放的角色逐渐退出处置舞台,需要进行治理

[0003]部分修复技术需要在垃圾堆体范围内进行垂直防渗帷幕的施工,由于生活垃圾成份复杂

结构松散,无法直接开挖

成为防渗墙体的组成部分

传统的水泥土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等刚性防渗墙,因堆体承载力不均衡

成桩垂直度差,且渗滤液有腐蚀,会导致成桩性能受影响,导致咬合后的桩墙防渗性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塑性粘土墙

地下连续墙等工艺均需要开槽后换填高性能防渗材料,因垃圾堆体结构松散

易垮塌,无法在垃圾直接开挖成为防渗墙体的组成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针对生活垃圾成份复杂

结构松散的特点,建设一种具有良好防渗效果

侧向压力耐受好的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包括:
[0007]多个第一旋挖孔,间隔一定距离均匀分布成两排,通过矿渣水泥回填后形成多个第一旋挖桩;
[0008]多个第二旋挖孔,分别设在多组两两间隔的第一旋挖孔中间,通过矿渣水泥回填后形成多个第二旋挖桩,多个所述第二旋挖桩与多个所述第一旋挖桩咬合形成两排咬合墙;
[0009]两排钢筋混凝土导墙,分别设在两排所述咬合墙内侧;
[0010]多个沟槽,均设在两排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之间;
[0011]防渗卷材,贴附在所述沟槽内壁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挖桩和所述第二旋挖桩直径均为
900

1000mm。
[0013]进一步地,两排所述咬合墙中心间距为
1500

1700mm。
[0014]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沟槽内插入立杆,所述立杆高出地面
450

550mm
,所述立杆在相邻两副防渗卷材搭接后取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沟槽包括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多个所述第一沟槽沿多个第一旋挖孔跳仓开挖贴附防渗卷材后,多个所述第二沟槽沿多个第二旋挖孔跳仓开挖贴附防渗卷


[0016]进一步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为“7”字形,两排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对称布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沟槽内注入土和膨润土浆液的混合物

[0018]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卷材为
GCL
防渗卷材,所述防渗卷材悬挂配重块

[0019]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为膨润土膏

[0020]进一步地,所述防渗卷材之间通过膨润土膏搭接粘贴,并贴附在沟槽内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
技术可靠性:在垃圾推体上直接施工形成的传统刚性防渗帷幕,由于垃圾成份复杂

结构松散

堆体承载力不均衡

成桩垂直度差,且渗滤液有腐蚀作用,会导致成桩性能受影响,咬合后的桩墙防渗性能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且垃圾堆体难以开槽换填高性能防渗材料,本技术与传统刚性帷幕

单一复合材料防渗墙相比,提供的垂直防渗帷幕施工质量更有保障,借鉴山体边坡挡墙支护做法,沿拟开挖沟槽两侧

采用旋挖钻机成孔

回填矿渣水泥,形成支护桩,能有效防止垃圾坍塌,为沟槽开挖提供施工保障,进而进行钢筋混凝土导墙的施工,起到挡土

重物支撑等作用,最后沟槽和防渗卷材的施工,达到优异的防渗效果

[0023](2)
施工快捷:本技术施工便利,单一施工工法成熟

简单,施工快捷,便于标准化施工,节约工期;
[0024](3)
安全耐用:与传统防渗材料相比,本技术合防渗墙整体性好

耐用性强

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多个第一旋挖孔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多个第二旋挖桩与多个第一旋挖桩咬合形成咬合墙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两排咬合墙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两排钢筋混凝土导墙设在两排咬合墙内侧的平面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的平面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的断面示意图

[0032]图中:1‑
1、
第一旋挖孔;1‑
2、
第二旋挖孔;
2、
钢筋混凝土导墙;
3、
防渗卷材;
4、
土和膨润土浆液的混合物;
5、
矿渣水泥;
6、
立杆;
7、
配重块;
8、
天然防渗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旋挖孔,间隔一定距离均匀分布成两排,通过矿渣水泥回填后形成多个第一旋挖桩;多个第二旋挖孔,分别设在多组两两间隔的第一旋挖孔中间,通过矿渣水泥回填后形成多个第二旋挖桩,多个所述第二旋挖桩与多个所述第一旋挖桩咬合形成两排咬合墙;两排钢筋混凝土导墙,分别设在两排所述咬合墙内侧;多个沟槽,均设在两排所述钢筋混凝土导墙之间;防渗卷材,贴附在所述沟槽内壁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挖桩和所述第二旋挖桩直径均为
900

1000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咬合墙中心间距为
1500

1700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上垂直防渗帷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沟槽内插入立杆,所述立杆高出地面
450

550mm
,所述立杆在相邻两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鹏焦婕文天放孙锐赵颖石德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