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0170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2
本申请涉及建筑地基施工的技术领域,改善了坑中坑止水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较低的问题,公开了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施工准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地基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室大基坑施工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还需要在电梯底坑

集水井的部位继续向下开挖形成局部的小坑,即为坑中坑

而坑中坑位于基坑较深层,容易遇到沙



砾石等强透水层,因此坑中坑需要防水性能较好的止水结构以防止地下水的渗漏

[0003]现有的一种坑中坑止水结构和施工方法是在坑外围设一层搅拌桩或旋喷桩作为止水帷幕,坑中坑的周围或者坑中坑中部布设有降水井,然后将坑内的水通过水泵抽吸干净,封堵降水井时将水泵留在井内,当坑中再次渗水时就用水泵抽吸

[0004]但是,这种施工方法的止水效果较差,甚至“越抽水位越往上涨”;再者,即使能够将水抽至坑底标高位置以下,在坑底打防水垫层时,若发生停电或泵烧坏的情况,会导致水位又上升,水压把垫层顶穿,就需要将垫层凿掉,重新施工,费时费力

还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坑中坑止水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较低的缺陷,本申请提供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测量放样:根据设计于基坑的底面测量出若干帷幕桩和隔水桩的桩位,并做出标记,所述帷幕桩的桩位围设形成封闭的环,所述隔水桩的桩位阵列排布于所述帷幕桩的桩位内;旋喷桩体:所述隔水桩的顶部标高低于所述帷幕桩的顶部标高,根据标记的桩位以及设计标高旋喷出所述帷幕桩和所述隔水桩,相邻的所述帷幕桩和所述隔水桩相互咬合,所述隔水桩于顶部标高以上形成有开挖部;开挖坑槽:根据设计标定于所述隔水桩的所述开挖部挖设出坑中坑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基坑内的底面整平后测量标记每个桩体的位置,先根据设计的桩位和标高旋喷出隔水桩和帷幕桩,隔水桩的顶部标高位置以上没有旋喷水泥浆液以形成开挖部,开挖部相当于旋喷桩体的“空孔”,隔水桩和帷幕桩形成一个具有凹槽的“盆状”;由于旋喷桩的压力较大,故旋喷出的隔水桩可能会有部分返浆液,返浆液可往上填充空孔,空孔内还会落入部分碎石沙土,然后在开挖部的部位,即“盆状”的凹槽内开挖出坑中坑,减少了施工阻力

在开挖坑中坑的过程中,隔水桩和帷幕桩能够形成一个围设坑中坑四周和底部的止水帷幕,止水帷幕能够阻隔地下水渗入坑中坑内,在开挖过程中就无需用水泵对坑中坑底部抽水,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提高了施工质量;另外,因旋喷出的止水帷幕的抗压强度较大,还能够避免水压过大的地下水将止水帷幕顶裂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施工
的稳定性

[0008]可选的,于旋喷桩体步骤中,先旋喷所述帷幕桩,并向所述帷幕桩的中部沿所述帷幕桩的长向插入有加固件,再旋喷所述隔水桩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旋喷外侧的帷幕桩,再旋喷内部的隔水桩,能够先将整个盆式帷幕内部与基坑底部的强透水层隔离,从而减少后续旋喷隔水桩时渗水的可能性,提高施工效率,且优选从与帷幕桩相邻的隔水桩开设施工,能够使内部的隔水桩旋喷时就先尽可能多的与已旋喷出的桩体咬合,从而能够提高止水帷幕的结构稳定性,使咬合更加紧密

[0010]可选的,所述帷幕桩的顶部标高低于所述基坑的底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帷幕桩的顶部标高低于基坑的底面也形成旋喷桩体的“空孔”,空孔能减少帷幕桩内的返浆液冒流出到基坑表面的可能性,减少施工人员清理的工作量,还能够利用返浆液填充空孔,进一步节省材料

[0012]可选的,所述隔水桩的底部标高距离顶部标高1米以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水桩旋喷的高度至少为1米,能够起到较好的止水效果,且保证隔水桩的抗压能力,减少强透水层内高压地下水将隔水桩顶裂的可能性

[0014]可选的,所述坑中坑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帷幕桩存在距离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坑中坑上开口边缘距离不会超过帷幕桩的内部边缘,从而能够避免在挖设坑中坑边缘的过程中挖除到帷幕桩,从而能够保证帷幕桩的止水效果

且能往帷幕桩内插设加固件

[0016]可选的,所述坑中坑的开口边缘与位于最外圈的所述隔水桩存在交点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坑中坑上开口边缘正好位于最外圈的隔水桩上,能够充分利用旋喷桩的面积,减少材料的浪费,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

[0018]可选的,测量放样步骤中的标记方法为:于测量的桩位处扎有沉孔后,将沉孔填埋有标记粉末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测量出桩位后可用钢筋棍将桩位扎出直径较小的沉孔,然后再于沉孔内填埋标记的粉末,相比较于直接撒粉标记,能够提高标记的精确度,减少后续钻孔时桩孔中心的偏移量,保证相邻的旋喷桩体之间咬合的紧密性

[0020]可选的,于开挖坑槽步骤之前,桩体养护2‑3天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喷出的隔水桩和帷幕桩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使旋喷桩体凝固,养护时间优选为2至3天便可使桩体达到可起到止水效果的凝固状态且不会太过坚硬,便于后续开挖坑中坑,

[0022]可选的,所述水泥浆液中掺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包括分子量为
130

800
的第一表面活性剂和分子量为
1000

10000
的第二表面活性剂,所述第一表面活性剂和所述第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例为
1:0.2

0.5。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子量为
130

800
的第一表面活性剂为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可以减少水泥浆液的沉淀和分层,还可增强水泥浆液中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分子量为
1000

10000
的第二表面活性剂为高分子量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水泥浆液的凝聚力,加快凝固速度;第一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较多能够提高旋喷的桩体整体均匀性,使桩体直径一致,从而提高桩体之间的咬合稳定性,以保证止水效果

[0024]可选的,旋喷机旋喷的桩体中水泥掺量设置为桩体质量的
25%。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喷桩中水泥的掺量是指与加固土壤的比例,
25%
的水泥产量能够较快地凝固土壤并提高桩体强度,减少帷幕桩和隔水桩受压后断裂

变形的可能性,保证止水效果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测量放样:根据设计于基坑(1)的底面测量出若干帷幕桩(
31
)和隔水桩(
32
)的桩位,并做出标记,所述帷幕桩(
31
)的桩位围设形成封闭的环,所述隔水桩(
32
)的桩位阵列排布于所述帷幕桩(
31
)的桩位内;旋喷桩体:所述隔水桩(
32
)的顶部标高低于所述帷幕桩(
31
)的顶部标高,根据标记的桩位以及设计标高旋喷出所述帷幕桩(
31
)和所述隔水桩(
32
),相邻的所述帷幕桩(
31
)和所述隔水桩(
32
)相互咬合,所述隔水桩(
32
)于顶部标高以上形成有开挖部(4);开挖坑槽:根据设计标定于所述隔水桩(
32
)的所述开挖部(4)挖设出坑中坑(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旋喷桩体步骤中,先旋喷所述帷幕桩(
31
),并向所述帷幕桩(
31
)的中部沿所述帷幕桩(
31
)的长向插入有加固件(7),再旋喷所述隔水桩(
3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中坑强透水层盆式帷幕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帷幕桩(
31
)的顶部标高低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鸣丁晓磊郭党生司呈庆刘和新梁德周郁河坤贾城陈辉黄鑫峰陈鹏梁成华洪伟岳忠杰王海宁蔡滢孟龙郁万鑫曹迎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建平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