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温相变化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45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均温相变化膜,包括:导热层和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涂布在导热层的第一面上,导热层为石墨片层、铜箔层或铝箔层,导热层能够将热量快速扩散到导热层及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整片区域上,能够将局部的热量分散到整片区域,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热量,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区域的温度,达到均温的效果。温的效果。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温相变化膜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均温相变化膜。

技术介绍

[0002]热能储存技术用于解决热能供需间的矛盾,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相变储能是把介质的显热先储存在相变材料中,使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把获取的能量以潜热的形式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当需要能量时,相变材料再次发生相变,把储存的潜热以显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完成一次热能的交换。
[0003]现有的相变化材料膜贴附于电子器件用于散热均温时,相变化材料膜不能快速地将热量进行整体扩散传导,导致均温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均温相变化膜。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温相变化膜,包括:导热层和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
[0006]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涂布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一面上;
[0007]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片层、铜箔层或铝箔层。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厚度为0.1mm~1mm。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片层的厚度为0.04mm~1mm。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箔层的厚度为0.04mm~1mm。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04mm~1mm。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的第一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上设置有背胶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均温相变化膜,通过将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涂布在导热层的第一面上,导热层能够将热量快速扩散到导热层及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整片区域上,能够将局部的热量分散到整片区域,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热量,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区域的温度,达到均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均温相变化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均温相变化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均温相变化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10、均温相变化膜;100、导热层;200、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00、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均温相变化膜10,包括:导热层100和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涂布在所述导热层100的第一面上;所述导热层100为石墨片层、铜箔层或铝箔层。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涂布在导热层100的第一面上,形成一体的片状结构,导热层100不仅能够起到承载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快速传导热量的作用,导热层100能够将热量快速扩散到导热层100及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的整片区域上,能够将局部的热量分散到整片区域,配合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能在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热量,能有效地降低局部区域的温度,达到均温的效果。
[0024]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层100为石墨片层,石墨片层由柔性石墨片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水平导热性能、可弯折性和挠曲性,可应用在需要弯折、挠曲同时又需要导热的场合;或,导热层100为铜箔层,铜箔层为铜箔片,铜箔片具有高热传导和电磁屏蔽性能,通过对热源区域进行热传导散热和电磁屏蔽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外界人体的伤害;又或,导热层100为铝箔层,铝箔层为铝箔片,铝箔片价格低廉,重量轻,导热性良好,进而配合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能够降低电子器件的温度,维持电子器件的温度稳定,确保电子器件能稳定长期的正常工作。
[0025]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是以树脂为载体,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储能材料层,树脂与相变材料均匀混合,例如,树脂为丙烯酸树脂,相变材料为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使用热塑性的树脂作为载体,能够将微胶囊相变材料稳定地附着在导热层100上,能够很好地通过转变物理形态将热量吸收并储存起来。
[0026]为了达到更好地均温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热层100的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00。具体地,通过将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00涂布在导热层100的第二面上,形成一体的片状结构,这样,经导热层100快速扩散的热量能够被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00吸收,能进一步地有效地降低局部区域的温度,达到均温的效果。需要理解的是,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00是以树脂为载体,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储能材料层,树脂与相变材料均匀混合,例如,树脂为丙烯酸树脂,相变材料为微胶囊相变材料,通过使用热塑性的树脂作为载体,能够将微胶囊相变材料稳定地附着在导热层100上,能够很好地通过转变物理形态将热量吸收并储存起来。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上凸起设置有多个导热柱,所述第二树脂
型相变储能层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导热柱嵌合在一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第一面与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热柱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连接,所述导热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第二面平齐,通过各所述导热柱均匀分布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上,能够通过所述导热柱进一步提高传导热量的速率,能够快速将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及所述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上,更好地达到均温的效果。
[002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柱与所述导热层为一体结构设置,所述导热柱的材质与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
[002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的厚度为0.1mm~1mm。具体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的热焓值为40

60J/g,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200的厚度设置为0.1mm~1mm,可以根据不同使用场景中散热需求进行选择,确保能够将热量吸收,起到散热均温的作用。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片层的厚度为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相变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层和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涂布在所述导热层的第一面上;所述导热层为石墨片层、铜箔层或铝箔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相变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的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树脂型相变储能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相变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型相变储能层的厚度为0.1mm~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相变化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张秋兵杨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