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19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交织成变化方平组织,所述免浆环保型600D防麻面料的完全组织是由三十二根经纱和三十二根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完全组织的三十二根纬纱在与每根经纱叠加的位置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所述完全组织单元的三十二根经纱在与每根纬纱叠加的位置亦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该面料在具备麻的优良服用特性的同时,兼具精致华丽,纹理精湛,立体感丰富,风格独特,绿色环保的特点,经加工处理后,能满足各种受众群体及多种场合的需求。多种场合的需求。多种场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功能面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麻纤维,属天然纤维的一种,是人类最早种植利用的天然植物之一,具有强度高,吸湿性好,导热强,染色性能好,抗菌抑菌等很多其他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各个领域。
[0003]但麻纤维产量受地域及气候影响较大,加上缺少优良种籽和先进种植收割设备,我国麻纤维产量不高,价格较高,使其大规模使用受限,加上天然的麻纤维织物风格粗犷单调,不能满足各种受众群体及多种场合的需求,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麻面料,该面料在具备麻的优良服用特性的同时,兼具精致华丽,纹理精湛,立体感丰富,风格独特,绿色环保的特点,经加工处理后,能满足各种受众群体及多种场合的需求。
[0005]技术方案: 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交织成变化方平组织,所述免浆环保型600D防麻面料的完全组织是由三十二根经纱和三十二根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完全组织的三十二根纬纱在与每根经纱叠加的位置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所述完全组织单元的三十二根经纱在与每根纬纱叠加的位置亦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其中经纱浮在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06]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07]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08]所述完全组织的第3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09]所述完全组织的第4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0]所述完全组织的第5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1]所述完全组织的第6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2]所述完全组织的第7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3]所述完全组织的第8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4]所述完全组织的第9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5]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0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6]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1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7]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2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8]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3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19]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4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0]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5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1]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6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2]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7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3]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8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4]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9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5]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0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6]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1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7]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2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8]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3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29]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4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30]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5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31]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6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32]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7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
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33]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8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0034]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9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浆环保型600D仿麻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交织成变化方平组织,所述免浆环保型600D防麻面料的完全组织是由三十二根经纱和三十二根纬纱交织而成,所述完全组织的三十二根纬纱在与每根经纱叠加的位置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所述完全组织单元的三十二根经纱在与每根纬纱叠加的位置亦皆是十六上十六下的结构,其中经纱浮在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2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3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4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5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6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7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8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9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0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1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2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3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4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5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6列的经纱在第2,3,6,7,8,12,15,16,19,20,21,25,26,29,30,32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7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27,28,31行的纬纱之上为经组织点;
所述完全组织的第18列的经纱在第1,4,5,9,10,11,13,14,17,18,22,23,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燕杰刘彬洪善莲王欲晓莫颖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雅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