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505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包括防滑装置、集油装置、升降装置、旋转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杆内套设有活动杆,固定杆与活动杆间采用间隙配合;固定杆下端与防滑装置连接,上端设有锁定旋钮;活动杆内设有内螺纹;旋转装置包括棘轮螺母,棘轮螺母一端通过螺纹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棘轮螺母上还设有棘轮选择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粗调和微调切换,能使装置在规定范围内做轴向移动,可以提高用户使用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满足不同场景和操作需求;能够减少检修过程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缩短直线检修工期,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滤芯不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含能材料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筒过滤器在液压系统中常用于滤除液压油中混入的机械杂质和液压油本身化学变化所产生的胶质、沥清质、炭渣质等,运行一段时间过滤器滤芯表面容易附有油泥,需定期清洗滤芯表面,或滤芯出现变形或破损缺陷需直接更换滤芯。检修期间需检查或更换滤芯,目前的拆除过程,需使用扳手卡住底部螺栓,由于滤筒下方无支撑结构,握住滤筒底部,特别容易发生滑脱,造成人身伤害。目前的安装过程,需人为握住滤筒底部,待螺纹丝扣初步进入再使用扳手上紧,滤筒表面容易打滑,存在滤筒滑脱、滤芯变形或破损、人员被砸伤的风险。综上所述,检修期间,滤筒的拆卸和安装工作量巨大,现有的拆装没有完整的方法策略,以及缺少特定的工装设备,且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双筒过滤器在工作过程中,单筒过滤器滤芯堵塞到一定程度需清洗或更换滤芯时,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可清洗或更换滤芯来保证主机正常连续工作。当一只过滤器滤芯堵塞现而需要更换时,不必停止主机工作,只要打开压力转动换向阀,另一只过滤器即可参加工作,然后更换已堵塞的滤芯;而在拆装滤筒时,一方面由于众多液压管路的影响,双筒过滤器周围空间及其狭小,存在拆装不便,另一方面滤筒自身的重力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能满足在狭小空间内使用,拆装便利,适用范围广。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包括防滑装置、集油装置、升降装置、旋转装置;
[0006]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套设有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与活动杆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下端与防滑装置连接,上端设有锁定旋钮;所述活动杆内设有内螺纹;
[0007]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棘轮螺母,所述棘轮螺母一端通过螺纹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棘轮螺母上还设有棘轮选择开关;
[0008]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为漏斗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集油装置底部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出油嘴处设有排油阀,所述排油阀出口上设有金属软管。
[0009]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固定杆和活动杆均为空心杆。
[0010]进一步方案为,所述棘轮螺母周边还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采用半包式结构。
[0011]进一步方案为,所述防滑装置的底部圆盘上设有防滑纹。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该装置具备粗调和微调切换,能使装置在规定范围内做轴向移动,可以提高用户使用设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满足不同场景和操作需求;
[0014]2.该装置设有半包式防护栏、棘轮螺母,防护栏能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及固定,能满足在狭小空间内使用,拆装便利,适用范围广;
[0015]3.设计了一种全新的三步调节法,拥有完整的方法策略,从粗略的步进距离、细微的步进距离、受力定位的判断三大步骤帮助用户更准确地控制滤筒的位置和升降速度,有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及设备和材料损坏事故,安全可靠;
[0016]4.底部圆盘采用防滑设计,与地面接触产生极大附着力;
[0017]5.该装置能够减少检修过程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缩短直线检修工期,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滤芯不容易发生变形或破损,经济效益明显;
[0018]6.该装置可对管道和滤筒中的漏油进行回收储存,降低了环境的污染。
[0019]7.该装置拆装过程中可以随着旋转装置的转动实现滤筒自动升降,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结构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旋转装置结构图。
[0024]图4为本技术集油装置结构图。
[0025]其中,1、防滑装置,2、集油装置,3、升降装置,4、旋转装置;
[0026]21、排油阀,22、金属软管;
[0027]31、活动杆,32、固定杆,33锁锭旋钮;
[0028]41、螺纹杆,42、棘轮螺母,43、半包式防护栏,44、棘轮选择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0]在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包括防滑装置1、集油装置2、升降装置3、旋转装置4;
[0031]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固定杆32,所述固定杆32内套设有活动杆31,所述固定杆32与活动杆31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32下端与防滑装置1连接,上端设有锁定旋钮33;所述活动杆31内设有内螺纹;所述防滑装置1的底部圆盘上设有防滑纹。
[0032]所述旋转装置4包括棘轮螺母42,所述棘轮螺母42一端通过螺纹杆41与活动杆31
螺纹连接,所述棘轮螺母42上还设有棘轮选择开关44;所述棘轮螺母42周边还设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采用半包式结构。
[0033]所述固定杆32上设有集油装置2,所述集油装置2为漏斗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32上,所述集油装置2底部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孔出油嘴处设有排油阀21,所述排油阀21出口上设有金属软管22。
[0034]所述固定杆32和活动杆31均为空心杆。
[0035]本技术的防滑装置1负责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升降装置3的固定杆32和活动杆31负责粗调节装置高度,升降装置3的锁定旋钮33负责将活动杆31固定,集油装置2负责回收拆装过程中滤筒及管道中的漏油,旋转装置4能够轴向及径向固定过滤器滤筒,在拆装中实现自动升降。
[0036]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
[0037]防滑装置1与升降装置3连接,防滑装置1主要负责用来承受各部件的重力、拆装过程中滤筒传递的轴向力及旋装装置4传递的扭矩,底部圆盘设有防滑纹,与地面之间产生极大的附着力,减轻拆装过程中旋转装置与地面发生相对滑动,有效避免产生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0038]集油装置2安装在升降装置3的固定杆32,底部设有排油孔,排油孔出油嘴处安装排油阀21,金属软管22安装在排油阀21出口,该装置主要负责漏油回收。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双筒过滤器滤筒拆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滑装置、集油装置、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套设有活动杆,所述固定杆与活动杆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固定杆下端与防滑装置连接,上端设有锁定旋钮;所述活动杆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棘轮螺母,所述棘轮螺母一端通过螺纹杆与活动杆螺纹连接,所述棘轮螺母上还设有棘轮选择开关;所述固定杆上设有集油装置,所述集油装置为漏斗状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凯超蒲攀峰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