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272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30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AGV小车


[0001]本技术涉及
AGV
自动化运输
,尤其是指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
AGV
小车


技术介绍

[0002]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自动导引运输车是指装备自动导引装置并沿规定路径行驶的一类运输车,其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替代人工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仓储行业中;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在合适位置取放,
AGV
小车上通常设置旋转机构改变物品朝向,并同时设置顶升机构将物品顶升

[0003]近年来为满足物流行业的市场需求,
AGV
小车逐渐向更小整车尺寸和更高负载的方向发展,进而对旋转机构与顶升机构的尺寸和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
AGV
小车通常使用丝杠螺母或螺旋提升机等形式作为顶升机构,使机构高度和体积受丝杆

电机等限制,空间利用率和集成度不高,不利于其他结构的布局,同时负载能力也被相应制约;并且,现有的顶升机构作用点较为集中,当货物重心偏移时极易倾脱或带动小车倾倒,导致顶升困难并加速机械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
AGV
小车顶升机构负载能力受限

尺寸较大,易倾脱侧翻,稳定性不足的技术难点,提供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
AGV
小车,同时集成举升和旋转功能,提高了小车负载能力和举升稳定

[0005]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其包括,
[0006]第一动力源,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
[0007]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和传动杆;所述驱动轴沿
x
方向设置,所述驱动轴上固定有若干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均沿所述驱动轴的径线方向延伸,且平行设置,若干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均固定有第一铰轴;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偏心轴铰接,并在
yoz
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铰轴;
[0008]至少两组顶升组件,每组所述顶升组件均包括平行等长设置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摆杆

所述第一铰轴和所述连接件;每组所述顶升组件还包括从动杆,所述从动杆沿
y
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铰轴;
[0009]载板,其支撑于所述顶升组件的顶面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板包括沿
z
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升组件,所述第一载板设置为圆盘,其顶面用于承载待举升货物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载
板和所述第二载板之间;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轮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外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圈,所述转盘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载板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动力源,所述第二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所述第二动力源包括相连的第二电机和直角减速机,所述直角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轴铰接,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载板底面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板和驱动轴固定座,所述安装板固定于所述顶升组件底面,所述驱动轴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所述驱动轴的两侧均通过轴承与所述驱动轴固定座转动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铰链包括第二摆杆和第三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铰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载板底面,所述第三摆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摇臂,所述摇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驱动轴固定座,所述摇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座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轴和所述第二铰轴均设置为塑料材质

[0018]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
AGV
小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复合举升装置

[0019]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
AGV
小车,设置铰链式顶升组件,相较于现有的顶升装置空间布局更合理,通过电机带动减速机进行动力输出,有利于在更小整车尺寸内实现更高的负载能力;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及
AGV
小车,通过设置驱动轴和从动杆实现铰链结构的同步举升或下降,承载货物时具有多个作用点承托,不易偏载发生货物倾脱,负载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复合举升装置举升状态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复合举升装置举升状态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复合举升装置未举升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3所示复合举升装置未举升状态的主视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载板

旋转组件和第二动力源的爆炸视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动力源进行连接驱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复合举升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
1、
第一动力源;
11、
第一电机;
12、
第一减速机;
2、
驱动组件;
21、
驱动轴;
22、
传动杆;
23、
连接件;
24、
第一铰轴;
3、
顶升组件;
31、
第一铰链;
311、
第一摆杆;
32、
第二铰链;
321、
第二铰轴;
322、
第二摆杆;
323、
第三摆杆;
33、
从动杆;
4、
载板;
41、
第一载板;
4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源,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和传动杆;所述驱动轴沿
x
方向设置,所述驱动轴上固定有若干连接件,若干所述连接件均沿所述驱动轴的径线方向延伸,且平行设置,若干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均固定有第一铰轴;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偏心轴铰接,并在
yoz
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一个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铰轴;至少两组顶升组件,每组所述顶升组件均包括平行等长设置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摆杆

所述第一铰轴和所述连接件;每组所述顶升组件还包括从动杆,所述从动杆沿
y
方向延伸,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轴和所述第二铰链的第二铰轴;载板,其支撑于所述顶升组件的顶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包括沿
z
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二载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升组件,所述第一载板设置为圆盘,其顶面用于承载待举升货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之间;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齿轮和转盘轴承,所述转盘轴承外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圈,所述转盘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载板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吕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通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