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093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7

H3的单链抗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领域,尤其涉及抗
B7

H3
的单链抗体


技术介绍

[0002]B7

H3
是一个免疫检查点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上,而正常组织表达较低
。B7

H3
在肿瘤组织细胞上广泛表达
(
肝癌表达率
91.8
%,卵巢癌
88.3
%,胃癌
58

)
,可以抑制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造成肿瘤生长和扩散
,
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系
。B7

H3
通过负调控
NFAT、AP

1、NF

B
等主要转录因子的活性减少
T
细胞的
IL
‑2的产生,因此抑制
CD4

CD8T
细胞的增殖和激活,抑制
Th1
细胞的
IFN
产生

有资料表明
B7

H3
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

尽管
B7

H3
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其在
T
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并不为人知

这在阻断
B7<br/>‑
H3
的信号通路上难以像
PD

L1/PD
‑1那样开发出治疗性抗体

因为
B7

H3
的免疫抑制信号通路不清,用什么样的抗体来阻断
B7

H3

T
细胞抑制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0003]基于这种情况,大部分的研究者或者企业在选择开发应用
B7

H3
时,只把它当做靶点来用,比如用于
CAR

T
细胞治疗时用
B7

H3
做为靶标来攻击肿瘤细胞,而不是采取阻断
B7

H3
对免疫
T
细胞的抑制,因为不知道它在
T
细胞上的受体,因此无法阻挡其对免疫
T
细胞的抑制

同样地,也有人把
B7

H3
当做攻击靶点来做抗体偶联物
(ADC)
治疗肿瘤

当然也可以利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
(ADCC)
来做免疫治疗之用

也有人做双特异性抗体时,其中一个靶点对准
B7

H3,
另外一个靶点对准
CD3。
这类似于
BiTE
的治疗机制,拉近
T
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距离而杀伤癌细胞

也有人用
B7

H3
作为靶点,以
ADCC
的作用来杀肿瘤,同时也用
PD
‑1单抗来阻断
B7

H1

T
细胞的免疫抑制

[0004]B7

H3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相当复杂,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
B7

H3
在免疫
T
或者
NK
细胞上存在其受体,这可以通过动物模型实验来筛选出
B7

H3
的治疗性抗体,这种抗体可能通过阻断
B7

H3

MHC

II
的接触而产生治疗肿瘤的作用,也有可能通过未知的受体而发挥作用

文献显示
B7

H3
可以结合在
TLT
‑2受体上
。B7

H3
靶点有着诸多优势,在调节
T
细胞和
NK
细胞时均表现出免疫抑制作用,在多种肿瘤中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表达很少

这构成了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成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
B7

H3
免疫治疗的基础

[0005]总而言之,
B7

H3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也已大体上明晰

伴随数十项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的进行,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评估
B7

H3
靶向策略单独或与其他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

靶向
B7

H3
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安全性,毒性也比较低

尽管
B7

H3
的受体尚未明确,但是通过动物模型来筛选有效的抗体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即通过临床前实验而筛选出对肿瘤有杀伤作用的
B7

H3
抗体,尽管这种抗体的作用机制不十分明确,通过
ADCC
或者阻断其与免疫细胞上的未知受体相互作用而发挥杀瘤作用,在目前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明智而实用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
B7

H3
的单链抗体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
B7

H3
的单链抗体,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8]轻链可变区
CDR1
,其包含
SEQ ID NO
:1或
SEQ ID NO

1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09]轻链可变区
CDR2
,其包含
SEQ ID NO
:2或
SEQ ID NO

12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0]轻链可变区
CDR3
,其包含
SEQ ID NO
:3或
SEQ ID NO

13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1]重链可变区
CDR1
,其包含
SEQ ID NO
:4或
SEQ ID NO

14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0012]重链可变区
CDR2
,其包含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
B7

H3
的单链抗体,其特征在于,包含:轻链可变区
CDR1
,其包含
SEQ ID NO
:1或
SEQ ID NO

1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轻链可变区
CDR2
,其包含
SEQ ID NO
:2或
SEQ ID NO

12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轻链可变区
CDR3
,其包含
SEQ ID NO
:3或
SEQ ID NO

13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可变区
CDR1
,其包含
SEQ ID NO
:4或
SEQ ID NO

14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可变区
CD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基祯方树彬翁焕娇林玉玲陈卫哲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创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