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贯通多级孔结构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062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贯通多级孔结构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贯通多级孔结构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料电池催化剂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贯通多级孔结构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利用可再生能源氢气为燃料,与氧气等氧化剂发生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被认为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碳排放最有前途的替代方案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

环境友好

启动速度快等优点,是一种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在分布式电站

交通运输

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燃料电池工作过程中,为了更高效的完成电化学反应,尤其是阴极的氧还原反应,需要高活性催化剂的参与,且燃料电池工作中会经历启停

怠速

低温环境

短时超负荷运行等工况,同时催化剂还处于酸性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催化剂性能的衰减,导致催化活性降低,进而影响燃料电池发电性能,因此催化剂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寿命

[0003]现在广泛使用的商业化燃料电池催化剂以活性炭颗粒担载
Pt
纳米颗粒催化剂为主,铂基催化剂在各种能量转换过程中具有很高的活性,然而其成本和稀有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应用,目前多通过与非贵金属元素形成合金,一方面降低
Pt
用量,同时利用
Pt
与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效应等提高催化活性

但是,碳颗粒表面担载
Pt
纳米颗粒型催化剂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强酸性

高电位等苛刻条件下,极易发生
Ostwald
熟化效应
、Pt
纳米粒子在载体表面溶解

迁移

团聚等现象,导致催化剂活性面积和催化活性大幅衰减,催化剂的稳定性无法满足燃料电池使用要求

[0004]为了改善碳担载
Pt
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专利技术了各种新型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如表面修饰的碳载体或石墨烯复合材料等担载
Pt
基纳米颗粒,可有效实现载体表面担载,但无法避免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载体表面金属纳米颗粒的迁移团聚;另外,表面担载型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电极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与质子导体树脂离聚物的接触,导致离聚物分子对催化剂产生一定毒化,催化活性不能充分发挥

此外还有基于空心结构碳球

碳纳米管

有序介孔碳或对其进行改性的载体材料等担载
Pt
基纳米颗粒的催化剂,该类催化剂稳定性有所提升,但像空心碳球

碳纳米管及有序介孔碳
(
构筑有序介孔结构,一般材料较大,在几个微米尺寸,介孔细长且不连通
)
,由于在上述结构中,反应前驱体均不太容易进入到其内部反应,易堆在孔的两端附近,因此一方面不利于孔内或管内活性金属纳米颗粒的有效负载,另外在催化电极反应时,不利于反应气体进入孔内部参与反应,催化剂内部的活性组分利用率低,物质传输阻力也大,不利于提高电极反应效率

[0005]现在普遍使用或已经专利技术的碳担载型催化剂的碳载体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功能性不充分,间接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同时在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两方面的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贯通多级孔结构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应用于催化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活性面积,同时又具有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稳定性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碳担载型催化剂,包括碳载体,所述碳载体上分布有多个介孔,多个所述介孔随机数量之间产生相互贯通联结状,所述介孔的孔壁

所述碳载体外表面均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均担载有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为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碳载体的尺寸为
100nm
‑1μ
m

[0009]所述介孔的尺寸为5‑
15nm

[0010]所述微孔尺寸为
0.5

1.5nm

[0011]所述纳米颗粒的尺寸为2‑
3nm

[0012]所述纳米颗粒中的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30


70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的质量与碳载体的质量比为
0.5

2.5

1。
[001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碳担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
将碳前驱体材料浸渍在浓硝酸活化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一下进行第一步活化和酸刻蚀处理后,再置于稀硝酸活化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二下进行第二步活化和酸刻蚀处理,最后洗涤,干燥,获得初级碳载体;
[0016]其中,所述浓硝酸活化溶液的浓度为5‑
8mol/L
,所述稀硝酸活化溶液的浓度为
0.5

1mol/L

[0017]S2、
将步骤
S1
得到的初级碳载体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处理结束后,对产物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碳载体粉末;
[0018]S3、
将步骤
S2
得到的的碳载体粉末分散到乙二醇溶液中超声处理,然后向其中加入硼氢化钠的乙二醇溶液,在转速
5000

10000rpm
的剧烈搅拌状态下,加入铂前驱体水溶液,或加入铂前驱体水溶液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氯化物乙二醇溶液,得到混合溶液,随后置于微波反应器内反应,再转移至油浴锅中进行搅拌反应;其中,所述铂前驱体水溶液中的铂前驱体为氯铂酸或氯亚铂酸钾;
[0019]S4、
待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对反应产物进行离心

洗涤和真空干燥处理,最后将所得产物研磨,得到所述碳担载型催化剂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步骤
S1
中,所述碳前驱体材料为活性炭或担载非贵金属颗粒的碳材料,其中非贵金属颗粒的质量分数为
50


70
%;
[0021]所述惰性气体一

惰性气体二独立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碳担载型催化剂,包括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载体上分布有多个介孔,多个所述介孔随机数量之间产生相互贯通联结状,所述介孔的孔壁

所述碳载体外表面均分布有微孔,所述微孔均担载有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为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载体的尺寸为
100nm
‑1μ
m
;所述介孔的尺寸为5‑
15nm
;所述微孔尺寸为
0.5

1.5nm
;所述纳米颗粒的尺寸为2‑
3nm
;所述纳米颗粒中的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
30


7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担载型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Pt

Pt
与过渡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的质量与碳载体的质量比为
0.5

2.5:1。4.
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碳担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碳前驱体材料浸渍在浓硝酸活化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一下进行第一步活化和酸刻蚀处理后,再置于稀硝酸活化溶液中,并在惰性气氛二下进行第二步活化和酸刻蚀处理,最后洗涤,干燥,获得初级碳载体;其中,所述浓硝酸活化溶液的浓度为5‑
8mol/L
,所述稀硝酸活化溶液的浓度为
0.5

1mol/L

S2、
将步骤
S1
得到的初级碳载体进行石墨化处理,石墨化处理结束后,对产物进行研磨处理,获得碳载体粉末;
S3、
将步骤
S2
得到的的碳载体粉末分散到乙二醇溶液中超声处理,然后向其中加入硼氢化钠的乙二醇溶液,在转速
5000

10000rpm
的剧烈搅拌状态下,加入铂前驱体水溶液,或加入铂前驱体水溶液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氯化物乙二醇溶液,得到混合溶液,随后置于微波反应器内反应,再转移至油浴锅中进行搅拌反应;其中,所述铂前驱体水溶液中的铂前驱体为氯铂酸或氯亚铂酸钾;
S4、
待上述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对反应产物进行离心

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杰郝金凯邵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