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84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tPdRuCu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催化
,尤其涉及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矿物燃料煤

石油等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危机爆发,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各种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短缺等问题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效率高

燃料多样和无污染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在燃料电池的两极反应中,阴极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速率缓慢,被认为是燃料电池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由于铂碳催化剂在反应中易发生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反应,使得催化剂的活性会发生大幅度衰减,明显缩短了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传统商业铂碳催化剂昂贵的价格也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

因此,寻找一种低铂含量的高效燃料电池催化剂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焦点

[0003]在过去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研究了催化剂的维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其中,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高速电子传输速率

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奥斯特瓦尔德熟化的特性,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催化材料

在传统的铂基一维纳米材料中适当引入其他金属
(

Au、Pd、Cu、Ni、Co)
可以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

但是,目前一维纳米材料中<br/>Pt
催化位点无法充分暴露,从而限制了
Pt
在电催化应用的有效利用,降低了催化剂电催化性能;同时,为了保证较高的催化活性,现有一维纳米材料中
Pt
的含量依然较高,无法有效降低催化剂成本

因此,开发一种基于低成本

高催化活性的燃料电池催化剂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燃料电池催化剂存在的成本高

催化活性较低,以及可循环性较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所述
PtPdRuCu
纳米管为中空且至少一端开口

管壁粗糙的纳米管,其外径为
50nm

90nm
,长度为1μ
m
‑3μ
m
,管壁的厚度为
13nm

15nm。
[0007]进一步地,所述
PtPdRuCu
纳米管中
Pt、Pd、Ru、Cu
的原子比为
21:34:5:40。
[0008]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PtPdRuCu
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粗糙的管壁结构,有利于将
Pt
元素充分暴露在纳米管的表面,提高
Pt
元素的利用率,并通过
Pd、Ru、Cu
的配体效应,有效调控
Pt
位点处的电子结构,使得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提高;同时,中空管状结构的构建,还显著降低了材料中的
Pt
含量,大大降低了
Pt
基催化剂的成本,为实现更低成本的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
a
,制备
Cu
纳米线;
[0011]步骤
b
,将所述
Cu
纳米线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
Cu
纳米线分散液;将含有
Pt
2+
、Pd
2+

Ru
3+
的前驱体溶液与所述
Pd
纳米线分散液混合均匀,升温反应,降温,固液分离,得
PtPdRuCu
样品;
[0012]步骤
c
,将所述
PtPdRuCu
样品分散于醇溶剂中,得
PtPdRuCu
分散液;向所述
PtPdRuCu
分散液中加入强酸溶液,反应,固液分离,得
PtPdRuCu
纳米管

[0013]本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共还原效应,使
Pt
2+
、Pd
2+

Ru
3+

Cu
纳米线表面沉积生长,再通过进一步的强酸刻蚀处理,将内部的
Cu
核刻蚀去除,从而得到高活性的

具有粗糙管壁结构的四元
PtPdRuCu
纳米管;一维中空结构的纳米管可有效促进电子传输,提高电导率以及传质速度,从而有利于显著提高电催化反应的活性和反应效率,在燃料电池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0014]优选的,步骤
a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5]将氯化铜和可溶性镍盐溶于油胺中,于
175℃

185℃
反应
4h

10h
,降温,洗涤,干燥,得
Cu
纳米线

[0016]需要说明的是,步骤
a
中,所述氯化铜可为无水氯化铜或水合氯化铜均可

[0017]示例性的,所述氯化铜与可溶性镍盐的质量比为
1:1

1:1.1。
[0018]示例性的,所述氯化铜与油胺的质量体积比为
107

130:8

12
,其中,质量的单位是毫克,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0019]示例性的,所述可溶性镍盐为乙酰丙酮镍或硝酸镍

[0020]示例性的,步骤
a
中,反应结束后,用环己烷将反应液在
3000r/min

4000r/min
的转速下离心洗涤3‑4次

[0021]在油胺溶液中,反应体系中的
Ni
2+
部分被还原为
Ni0,随后
Cu
2+

Ni0发生置换反应,在特定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制备得到形貌均匀的
Cu
纳米线

[0022]具体的,步骤
b
具体步骤为:将
Cu
纳米线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
C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PtPdRuCu
纳米管为中空且至少一端开口

管壁粗糙的纳米管,其外径为
50nm

90nm
,长度为1μ
m
‑3μ
m
,管壁的厚度为
13nm

15n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PtPdRuCu
纳米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PtPdRuCu
纳米管中
Pt、Pd、Ru、Cu
的原子比为
21:34:5:40。3.
一种
PtPdRuCu
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a
,制备
Cu
纳米线;步骤
b
,将所述
Cu
纳米线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得
Cu
纳米线分散液;将含有
Pt
2+
、Pd
2+

Ru
3+
的前驱体溶液与所述
Cu
纳米线分散液混合均匀,升温反应,降温,固液分离,得
PtPdRuCu
样品;步骤
c
,将所述
PtPdRuCu
样品分散于醇溶剂中,得
PtPdRuCu
分散液;向所述
PtPdRuCu
分散液中加入强酸溶液,反应,固液分离,得
PtPdRuCu
纳米管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PtPdRuCu
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a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氯化铜和可溶性镍盐溶于油胺中,于
175℃

185℃
反应
4h

10h
,降温,洗涤,干燥,得
Cu
纳米线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
PtPdRuCu
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铜与可溶性镍盐的质量比为
1:1

1:1.1
;和
/
或所述氯化铜与油胺的质量体积比为
107

130:8

12
,其中,质量的单位是毫克,体积的单位是毫升;和
/
或所述可溶性镍盐为乙酰丙酮镍或硝酸镍
。6.
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涛刘倩董森高发明陈曦刘树俊王远哲姚丽菲李洪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