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5041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装置、处理器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装置

处理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相关技术中,若需要对电池进行加热,则可以对电池当前的温度进行检测,如果电池温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则需要控制电池的加热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然而,由于无法根据不同的工况实时计算加热等所带来的产热情况和利用风冷所带来的散热情况来对电池进行加热,且由于加热需要消耗电池自身的电能,会存在使得车辆续航变差的情况,因此,仍存在对电池进行加热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3]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的对电池进行加热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装置

处理器和车辆,以至少解决对电池进行加热的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该方法可以包括: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行驶工况信息以及车辆中电池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基于行驶工况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其中,温度变化模型用于表征电池的产热情况和
/
或散热情况;基于温度变化模型,建立车辆的电池消耗模型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其中,电池消耗模型用于表征驱动车辆和
/
或电池所需的能量;基于电池消耗模型和约束条件,确定电池的目标加热数据;基于目标加热数据,对电池执行加热操作,其中,目标加热数据用于表示在执行加热操作后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

[0006]可选地,基于行驶工况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包括:基于行驶工况信息和状态信息,建立电池的产热模型和电池的散热模型,其中,产热模型用于表示产热情况,散热模型用于表示散热情况;基于产热模型和散热模型,确定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

[0007]可选地,基于行驶工况信息和状态信息,建立电池的产热模型和电池的散热模型,包括:在行驶工况信息下对应的行驶工况下,基于状态信息中电池的产热数据

电池的体积

电池的比热容

电池的质量和电池产热引起的温升数据,建立产热模型;在行驶工况下,基于电池的风冷数据

电池的温度

车辆的环境温度

比热容和质量,建立散热模型;基于产热模型中确定出的温升数据以及散热模型中确定出的温降数据,确定温度变化模型,其中,温度变化模型用于预测电池未来时刻的温度变化情况

[0008]可选地,基于温度变化模型,建立车辆的电池消耗模型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基于温度变化模型,确定电池的制动回收电量以及电池的消耗电量数据;基于制动回收
电量和消耗电量数据,建立电池消耗模型;基于电池的温度

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电池的温升数据,建立约束条件

[0009]可选地,在基于温度变化模型,确定电池的制动回收电量以及电池的消耗电量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行驶工况信息中的车辆的重量

车辆的行驶速度

车辆的加速度以及车辆迎风面积,确定电池的运行功率,其中,运行功率用于表示电池的放电情况或充电情况;基于荷电状态

电池的电压

电池的容量和运行功率,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模型;基于运行功率,确定电池的制动回收功率;基于温度变化模型,确定电池的制动回收电量以及电池的消耗电量数据,包括:基于温度变化模型

荷电状态模型和制动回收功率,确定制动回收电量;基于温度变化模型中电池的温升数据与电池的消耗电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消耗电量数据

[0010]可选地,在基于制动回收电量和消耗电量数据,建立电池消耗模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于电池的电压与电池的运行功率,确定电池的内阻消耗电量;基于行驶工况信息,确定车辆消耗电量,其中,车辆消耗电量为驱动车辆所消耗的电量;基于制动回收电量和消耗电量数据,建立电池消耗模型,包括:基于内阻消耗电量

消耗电量数据

制动回收电量与车辆消耗电量,确定电池消耗模型

[0011]可选地,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行驶工况信息,包括:获取到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的导航信息;基于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导航信息,对行驶工况信息进行预测

[0012]可选地,基于车辆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导航信息,对行驶工况信息进行预测,包括:对历史行驶数据中的速度数据和导航信息中的速度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离散结果;基于离散结果,确定车辆的状态转移概率,其中,状态转移概率用于表示车辆当前时刻的速度状态到车辆的下一时刻的速度状态的转移概率;根据状态转移概率,生成车辆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基于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确定车辆的初始速度状态向量与发生状态转移后的目标速度状态向量;基于初始速度状态向量和目标速度状态向量,生成预测模型;基于预测模型,对行驶工况信息进行预测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装置

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用于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行驶工况信息以及车辆中电池的状态信息,其中,状态信息用于表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行驶工况信息和状态信息,确定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其中,温度变化模型用于表征电池的产热情况和
/
或散热情况;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温度变化模型,建立车辆的电池消耗模型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其中,电池消耗模型用于表征驱动车辆和
/
或电池所需的能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电池消耗模型和约束条件,确定电池的目标加热数据;执行单元,用于基于目标加热数据,对电池执行加热操作,其中,目标加热数据用于表示在执行加热操作后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程序运行时控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

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

该车辆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的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行驶工况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中电池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所述车辆的行驶工况信息以及所述车辆中电池的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状态信息用于表征所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述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基于所述行驶工况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其中,所述温度变化模型用于表征所述电池的产热情况和
/
或散热情况;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模型,建立所述车辆的电池消耗模型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其中,所述电池消耗模型用于表征驱动所述车辆和
/
或所述电池所需的能量;基于所述电池消耗模型和所述约束条件,确定所述电池的目标加热数据;基于所述目标加热数据,对所述电池执行加热操作,其中,所述目标加热数据用于表示在执行所述加热操作后所述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行驶工况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包括:基于所述行驶工况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建立所述电池的产热模型和所述电池的散热模型,其中,所述产热模型用于表示所述产热情况,所述散热模型用于表示所述散热情况;基于所述产热模型和所述散热模型,确定所述电池的温度变化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行驶工况信息和所述状态信息,建立所述电池的产热模型和所述电池的散热模型,包括:在所述行驶工况信息下对应的行驶工况下,基于所述状态信息中所述电池的产热数据

所述电池的体积

所述电池的比热容

所述电池的质量和所述电池产热引起的温升数据,建立所述产热模型;在所述行驶工况下,基于所述电池的风冷数据

所述电池的温度

所述车辆的环境温度

所述比热容和所述质量,建立所述散热模型;基于所述产热模型中确定出的所述温升数据以及所述散热模型中确定出的温降数据,确定所述温度变化模型,其中,所述温度变化模型用于预测所述电池未来时刻的温度变化情况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模型,建立所述车辆的电池消耗模型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模型,确定所述电池的制动回收电量以及所述电池的消耗电量数据;基于所述制动回收电量和所述消耗电量数据,建立所述电池消耗模型;基于所述电池的温度

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所述电池的温升数据,建立所述约束条件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所述温度变化模型,确定所述电池的制动回收电量以及所述电池的消耗电量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行驶工况信息中的所述车辆的重量

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

所述车辆的加速度以及所述车辆迎风面积,确定所述电池的运行功率,其中,所述运行功率用于表示所述电池的放电情况或充电情况;基于所述荷电状态

所述电池的电压

所述电池的容量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王德平刘建康赵慧超牛超凡霍云龙王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