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截止到2022年,全球汽车保有量是14.46亿辆。我国汽车保有量是3.19亿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2.78亿辆,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全球防止交通事故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对汽车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随着2022年1月1日c-ncap 2021版本实施,行人保护模块腿型碰撞器由flex-pli腿型更新为apli腿型。flex-pli腿型碰撞器质量是13kg,与flex-pli腿型碰撞器相比,apli腿型碰撞器在上部增加了11.8kg质量块,且质量块在碰撞过程中会绕着h点即胯点旋转。同时,法规评价指标增加了股骨评价指标。因此,apli腿型性能开发对于车辆前端保护结构提出了新的开发需求。随后的c-iasi 2020版本也采用apli腿型碰撞器进行行人保护性能评估,euroncap 2023版即将切换为apli腿型碰撞器。以上法规的腿型碰撞器变更,对于各大车企带来了行人保护性能开发新挑战。
2、目前,apli腿型性能开发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上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设置在发罩分缝线(4)与散热器格栅(39)或前保险杠面罩总成(35)最前端;所述上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上吸能区(1);所述中支撑结构设置在前保险杠横梁(24)与散热器格栅(39)或前保险杠面罩总成(35)之间;所述中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中吸能区(2);所述下支撑结构设置在表面件与硬质结构间;所述下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下吸能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罩分缝线(4)处于WA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布置的上支撑结构、中支撑结构和下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结构设置在发罩分缝线(4)与散热器格栅(39)或前保险杠面罩总成(35)最前端;所述上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上吸能区(1);所述中支撑结构设置在前保险杠横梁(24)与散热器格栅(39)或前保险杠面罩总成(35)之间;所述中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中吸能区(2);所述下支撑结构设置在表面件与硬质结构间;所述下支撑结构上设置有下吸能区(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罩分缝线(4)处于wad950包络线与wad1000包络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结构包括散热器格栅(39)、上支架及发罩(19);所述上支架上固定散热器格栅(39);所述散热器格栅(39)包括格栅本体(11)及设置在格栅本体(11)上的上部饰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格栅(39)与上支架设置有连接点(888);塑料材质的所述上支架与前端框架(30)设置z向连接点和x向连接点(2222),其中,z向连接点布置在上端的靠上位置(2222-1)和下端的靠下位置(999);钣金材质的所述上支架与前端框架(30)设置x向连接点;所述散热器格栅(39)与钣金材质的上支架设置z向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塑料材质的所述上支架包括第一上支架(13)和第二上支架(14);所述第一上支架(13)和第二上支架(14)的连接点为z向连接点(1111)和x向连接点即靠下位置(999);所述第一上支架(13)的上端面在y向呈现弧形,与散热器格栅(39)的上部吸能结构形成均匀的吸能腔体;所述第一上支架(13)比第二上支架(14)在x向上凸出;所述第一上支架(13)和第二上支架(14)形成了2级台阶;所述2级台阶与上部造型弧度保持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罩前分缝线(4)x向向后,散热器格栅(39)上部连接点高于第一上支架(13);第二上支架(14)与前端框架(30)连接点高于前端框架(30),形成3级下降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罩(19)的前端与前端框架(30)通过发罩锁连接,除发罩锁位置,发罩(19)的内板与第一上支架(13)保持z向最小尺寸为3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轿车车型apli腿型保护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支撑结构包括中支架(37)和前防撞泡沫(23);所述中支架(37)与前保险杠面罩总成(35)通过第二螺栓(5555)螺接,与散热器格栅(39)通过第三卡接件(6666)卡接,与第二上支架(14)通过2个第三螺栓(3333)和1个卡接件连接,与前保险杠横梁(24)的3个前保险杠横梁支架(29)通过第四螺栓(4444)螺接;所述中支架(37)的俯视图y向呈现弧形,y向中间段,连接前保险杠横梁(24)与散热器格栅(3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霞,崔禹倩,李丹,冯悦,姚宙,籍龙波,王洋,王镜淳,马博帅,娄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