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弹性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5002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弹性交换装置,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其特点是通过纠错能力不等的多种编码方案与交换规模的动态调整,自动适应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的存储器错误率变化,实现交换容量与可靠性的折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含有:控制系统、存储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接口;其中,控制系统由编译码控制单元、存储器分配单元和地址映射单元构成,编译码控制单元根据存储器软错误率估计值、各路入线数据的优先级与容错指标、地面指令,结合存储器的容量,确定合适的编码方案;存储器分配单元根据选定的编码方案分配存储空间;地址映射单元按照映射表控制存储器读写,实现交换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空间环境的弹性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控制系统、存储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接口,其中:控制系统,含有:编译码控制单元、存储器分配单元和地址映射单元,其中:编译码控制单元,设有:存储器软错误率估计值输入端,与外部的空间环境感知器相连,所述软错误至少包括单粒子反转效应造成的软错误,所述软错误率估计值在(0,0.5)区间的实数中取值;各路入线数据的优先级输入端,与外部的信令系统相连,所述各路入线数据中每一路入线数据是一条入线的一个时隙所承载的数据,所述各路入线数据的优线数据的原始数据和校验数据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对于交换请求被拒绝的入线数据对应的行,其余列中的元素没有实际意义,可随意取值;地址映射单元,设有:编码控制字输入端、映射表输入端、入线数据存储地址表输入端和时钟输入端,分别与编译码控制单元、外部的信令系统、存储器分配单元和外部的时钟模块相连,其中,所述映射表为矩阵格式,行数为在当前任务周期内向交换装置申请交换的入线数据总路数,各行按照入线号和入线时隙号递增的规律排列,列数等于4,第一列为各路入线数据的入线号,第二列为各路入线数据的入线时隙号,第三列为各路入线数据的出线号,第四列为各路入线数据的出线时隙号,所述出线号和出线时隙号均为非负整数,出线号的取值范围为集合{0,1,...,K-1},K为交换装置的总出线数,出线时隙号的取值范围为集合{0,1,..,S-1},S是一帧内的出线时隙数;还设有:出线数据存储地址表输出端,所述出线数据存储地址表为矩阵格式,矩阵行数为所述交换装置在当前任务周期内所响应的出线数据总路数,各行按照出线号和出线时隙号递增的规律排列,矩阵列数与入线数据存储地址表相同,第一列为各路出线数据的出线号,第二列为各路出线数据的出线时隙号,对于交换请求被响应的出线数据对应的行,其余列中的元素表示该路出线数据的原始数据和校验数据在所述存储器中的存储地址,对于交换请求被拒绝的出线数据对应的行,其余列中的元素没有实际意义,可随意取值;译码控制字输出端,所述译码控制字是一个一维向量,向量的长度等于交换装置所提供的总出线数据路数,每个元素表示对应的一路出线数据所采用的编码方案编号,每个元素的取值范围为集合{0,1,...,M},取值为“0”表示无数据在该条出线的该时隙输出或原本应在该条出线的该时隙输出的数据其交换请求被交换装置拒绝,元素按照出线号和出线时隙号递增的顺序排列;存储器,设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华贾亦真匡麟玲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