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910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rganic Light Emission Device

OLED)
既可以用来制造新型显示产品,也可以用于制作新型照明产品,正在慢慢替代现有的液晶显示和荧光灯照明,市场应用前景十分的广泛
。OLED
的结构犹如三明治,其中包括电极材料膜层,以及夹在不同电极膜层之间的有机功能材料,根据用途不同,这些功能材料相互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
OLED。
作为电流器件,当对
OLED
的两端电极施加电压并通过电场作用有机层功能材料膜层中的正负电荷,正负电荷进一步在发光层中复合,即产生
OLED
电致发光

[0003]目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
OLED
显示技术已经获得了应用,向电视等大尺寸应用领域继续扩展是下一目标

但是,和实际的产品应用要求相比,
OLED
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等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0004]提高
OLED
的效率是要通过发光层中主客体掺杂才可以实现,这是由于大多数有机分子的三重态激子的辐射跃迁是禁阻的,对电致发光的贡献很小,通过掺杂铂

>铱

锇等有机金属配合物可以使有机分子的三重态激子转移到金属配合物的三线态上,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

但是三重态激子在转移过程中会产生三重态

三重态湮灭
(TTA)
从而造成能量损失,使得有机发光器件产生效率滚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使用双主体化合物,可以使三线态激子分散在两个主体上,从而可以减少三重态

三重态湮灭
(TTA)
,同时也降低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滚降,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电压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效率和寿命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第一主体化合物和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第二主体化合物;
[0007][0008]其中,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60
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60
元环的非芳香族环系基团;
[0009]R1、R2和
R3独立的选自氢



甲硅烷基

氰基

异氰基

羟基

硝基

胺基


CF3、
卤素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直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0
支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30
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0
环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酮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20
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6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30
元环的杂芳基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60
元环的杂芳基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4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14
元环的杂芳基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
R1、R2和
R3独立的选自氢



氰基

异氰基

硝基


Cl、

Br、

F、

I、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10
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10
的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5~
20
元环的杂芳基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10
烷基选自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丁基

异丁基

叔丁基或叔戊基;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10
的环烷基选自选自环丙基

环戊基

环己基或金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2
元环的芳基,具体为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
20
元环的杂芳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0
元环的杂芳基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取代或未取代”表示基团可以不被取代,或者被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取代基选自氘

氰基

异氰基

硝基

卤素

含有
C1

C20
的烷基

含有3~
20
元环的杂环基

含有6~
20
元环的芳基

含有3~
20
元环的的杂芳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第一主体化合物和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第二主体化合物;其中,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
C6

C60
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60
杂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60
元环的非芳香族环系基团;
R1、R2和
R3独立的选自氢



甲硅烷基

氰基

异氰基

羟基

硝基

胺基


CF3、
卤素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直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0
支链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30
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20
环烷氧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20
酮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2

C20
烯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6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30
元环的杂芳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3~
60
元环的杂芳基;所述
R1、R2和
R3独立的选自氢



氰基

异氰基

硝基


Cl、

Br、

F、

I、
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10
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10
的环烷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5~
20
元环的杂芳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Ar1和
Ar2独立的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4
元环的芳基

取代或未取代的6~
14
元环的杂芳基;所述取代或未取代的
C1

C10
烷基选自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丁基

异丁基

叔丁基或叔戊基;取代或未取代的
C3

C10
的环烷基选自选自环丙基

环戊基

环己基或金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6~
30
元环的芳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2
元环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
20
元环的杂芳基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6~
10
元环的杂芳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第一主体化合物具有式
(Z001)
~式
(Z136)
所示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第二主体化合物具有式
(T001)
~式
(T160)
所示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第一主体化合物和具有式Ⅱ所示结构的第二主体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
50
:1~
50。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双主体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Ⅰ所示结构的第一主体化合物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陈剑锋李明刘志远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