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子蒸汽池的加热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元件温度控制与加热的
,具体涉及为一种原子蒸汽池的加热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四波混频为原理的光学频率转换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如何提高四波混频出射光的转换效率是最为核心的指标。现阶段通过理论计算和其他研究者的工作成果表明,光学厚度(原子密度)是影响四波混频转换效率的因素之一。为了实现较高的四波混频转换效率,提高测量信号的信噪比,增强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提升原子蒸汽池内的原子密度。
[0003]目前,实验室上常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提升蒸汽池的温度来增强蒸汽池内部的汽压用来达到原子密度增加的目的。根据我们理论计算推导结果显示,要满足实验所需的原子密度,其中原子蒸汽池的温度需要达到120℃左右,由于实验平台空间有限,因此,我们对加热控温装置的大小和操控复杂度有着较高要求。
[0004]现有的原子蒸汽池加热控温装置采用裹缠加热带或者加热片等方式加热,这些简易加热控温装置存在控温上限低以及加热不均匀等缺点。然而复杂的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子蒸汽池的加热控温装置,包括有采用高硼硅玻璃制成的原子蒸汽池(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采用具有导热性能材料制成的加热箱体(1)以及配套的顶盖(2),所述顶盖(2)盖合在加热箱体(1)上形成封闭的加热空间,且其内部用于放置所述原子蒸汽池(14),在所述加热箱体(1)的相对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高温加热陶瓷片(3),两个所述第一高温加热陶瓷片(3)的正负极分别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5)的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接,两个所述第一高温加热陶瓷片(3)由所述直流电源(5)供电并对所述加热箱体(1)进行持续加热,在所述顶盖(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热陶瓷片(4),所述第二加热陶瓷片(4)的正负极通过导线与PID温度控制仪(6)的电源输出端口相连接,在所述加热箱体(1)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光孔(8),在所述原子蒸汽池(14)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ID温度控制仪(6)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PID温度控制仪(6)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7)采集的温度反馈信息经过自动调节输出电压来控制所述第二加热陶瓷片(4)的加热功率,使所述原子蒸汽池(14)处于动态的所需温度环境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子蒸汽池的加热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