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71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绝缘膜包括绝缘基层和弹性复合层。弹性复合层附着于绝缘基层的边缘部分,以使得绝缘膜在弹性复合层位置的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厚度,其中弹性复合层适于挤压电池的极片边缘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绝缘膜,在实现绝缘功能的同时,对极片的边缘区域形成挤压,使正负极片与隔膜能够紧密贴合,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路径,从而消除瓶颈区,降低极片的减薄区域的析锂风险。锂风险。锂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芯、绝缘膜、电解液、外壳等组成,为保证安全性能,电芯一般用绝缘膜包裹从而得以与外壳隔绝。目前绝缘膜一般采用聚丙烯材质,整体厚度一致。
[0003]在实际生产中,受设备和工艺限制,极片边缘区域存在削薄区,削薄区厚度和面密度均小于正常涂布区域厚度,导致极片膨胀后削薄区对应位置极片与绝缘膜不能很好的贴合,增加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传输路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析锂的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0004]因此,需要一种电池绝缘膜、电池和用电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绝缘膜,用于电池,所述绝缘膜包括:
[0007]绝缘基层;
[0008]弹性复合层,所述弹性复合层附着于所述绝缘基层的边缘部分,以使得所述绝缘膜在所述弹性复合层位置的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厚度,其中所述弹性复合层适于挤压所述电池的极片的减薄区域。
[0009]根据本技术的绝缘膜,在实现绝缘功能的同时,对极片的边缘区域形成挤压,使正负极片与隔膜能够紧密贴合,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路径,从而消除瓶颈区,降低极片的边缘区域的析锂风险。
[0010]可选地,所述绝缘基层包括底膜部和相对地连接于所述底膜部的两侧的覆盖部,且所述覆盖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膜部弯折,所述弹性复合层靠近所述覆盖部远离所述底膜部的一侧设置。
[0011]可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距离所述覆盖部远离所述底膜部一侧的边缘5

20mm。
[0012]可选地,两个所述覆盖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底膜部的相对的两侧,在所述弹性复合层靠近所述底膜部一侧至远离所述底膜部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尺寸为5

50mm。
[0013]可选地,所述覆盖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底膜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覆盖部包括平铺区域和相对地连接于所述平铺区域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折弯区域,所述弹性复合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平铺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一致。
[0014]可选地,所述绝缘基层的厚度为0.05

0.5mm;并且/或者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厚度为0.1

5mm。
[0015]可选地,沿远离所述底膜部的方向,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厚度逐渐增大。
[0016]可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是发泡聚氨酯层、发泡聚丙烯层、物理发泡聚乙烯层、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酯层、聚醚嵌段酰胺层、丙烯基弹性体层、泡沫硅橡胶层、丁苯橡胶层、异戊橡胶层、顺丁橡胶层、三元乙丙橡胶层或二氧化硅气凝胶层。
[0017]可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厚度能够被压缩1%

99%。
[0018]优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厚度能够被压缩30%

80%。
[0019]可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构造为多孔结构。
[0020]可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孔隙率为1%

99%。
[0021]优选地,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孔隙率为40%

90%。
[002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0023]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容纳腔;
[0024]电芯,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电芯包括极片,所述极片的边缘区域构造为减薄区域,所述极片在所述减薄区域位置的厚度小于所述极片的其它涂覆有活性材料的区域的厚度;
[0025]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包覆所述电芯,且至少部分所述弹性复合层适于与所述减薄区域抵接。
[002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
附图说明
[0027]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8]附图中:
[0029]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绝缘膜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极片的示意图;
[0031]图3为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绝缘膜包裹电芯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0:绝缘膜
[0034]110:绝缘基层
[0035]111:底膜部
[0036]112:覆盖部
[0037]113:折弯区域
[0038]114:平铺区域
[0039]120:弹性复合层
[0040]D1:第一方向
[0041]D2:第二方向
[0042]10:极芯
[0043]11:极片
[0044]12:集流体
[0045]13:减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7]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8]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非限制。
[0049]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
[0050]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绝缘膜100。电池中设有电芯,绝缘膜100用于包裹电芯,以将外壳和电芯之间绝缘隔开。参考图2,电芯包括极片11,如正极片和负极片,相同的极片(如正极片之间或负极片之间)通过集流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膜,用于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包括:绝缘基层;弹性复合层,所述弹性复合层附着于所述绝缘基层的边缘部分,以使得所述绝缘膜在所述弹性复合层位置的厚度大于其它位置的厚度,其中所述弹性复合层适于挤压所述电池的极片的减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层包括底膜部和相对地连接于所述底膜部的两侧的覆盖部,且所述覆盖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底膜部弯折,所述弹性复合层靠近所述覆盖部远离所述底膜部的一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合层距离所述覆盖部远离所述底膜部一侧的边缘5

2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覆盖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底膜部的相对的两侧,在所述弹性复合层靠近所述底膜部一侧至远离所述底膜部一侧的方向上,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尺寸为5

5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沿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底膜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所述覆盖部包括平铺区域和相对地连接于所述平铺区域的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侧的折弯区域,所述弹性复合层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与所述平铺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尺寸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层的厚度为0.05

0.5mm;并且/或者所述弹性复合层的厚度为0.1

5mm。7.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所述底膜部的方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良辉周婧兰曾奇霍孟飞郭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