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换挡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598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及车辆,所述变速器换挡装置包括转毂,与转毂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以及用于对转毂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转毂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减速机构包括沿动力传递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齿轮单元,转毂与末端的齿轮单元传动连接;定位机构包括与转毂同轴连接的棘轮,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以及设于定位臂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弹性件,且在弹性件的弹性顶推下,定位臂靠近棘轮的一端嵌入棘轮外周面上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通过设置多个齿轮单元,利于简化动力传递结构,并通过转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和弹性件的配合,能够对转动到位的转毂进行定位,从而提升换挡的可靠性。的可靠性。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换挡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变速器换挡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在变速器的换挡结构中,动力装置驱使转毂运转,带动与转毂上与型槽配合的拨叉运动,拨叉的运动右带动齿套运动,使得齿套与齿轮犬齿接合,从而实现换挡。
[0003]目前的换挡结构中存在两大问题,其一为传力传递结构的布置较为复杂,其二为换挡到位后用于定位转毂的定位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定位效果差,导致换挡的可靠性差,不利于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以简化动力传输结构,并提升变速器的换挡可靠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包括转毂,与所述转毂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转毂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0007]所述转毂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沿动力传递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齿轮单元,所述转毂与末端的所述齿轮单元传动连接;
[0008]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所述转毂同轴连接的棘轮,转动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以及设于所述定位臂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弹性件,且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顶推下,所述定位臂靠近所述棘轮的一端嵌入所述棘轮外周面上的凹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臂靠近所述棘轮的一端转动设有滚动体,所述滚动体嵌入所述凹槽内。
[0010]进一步的,沿所述转毂的轴向,所述棘轮的中心点与所述滚动体的中心点相连的第一连线M,所述滚动体的中心点和所述定位臂的转动中心点相连的第二连线N,所述第一连线M于所述第二连线N。
[0011]进一步的,所述滚动体经由第一连接件转动设于所述定位臂的一侧,相对于所述定位臂,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挡置于所述滚动体另一侧的限位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毂上设有与所述转毂同轴布置的传动齿轮,所述转毂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与末端的所述齿轮单元传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棘轮设置在所述传动齿轮背对所述转毂的一侧,且所述棘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布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单元包括同轴连接的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所述输入齿轮的
外径大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外径。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臂靠近所述棘轮的一端由定位位置的所述凹槽脱出时,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驱使下回位至定位位置的所述凹槽;和/或,所述定位臂呈弯折状。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臂经由穿经自身的第二连接件转动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
[0017]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的扭簧。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通过设置与转毂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能够通过多个齿轮单元即可驱使转毂转动,利于简化动力传递结构,并通过转动设置在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和弹性件的配合,使得定位臂靠近棘轮的一端嵌入棘轮外周面上的凹槽内,能够对转动到位的转毂进行定位,从而提升换挡的可靠性。
[0020]此外,定位臂通过转动设置在自身上的滚动体嵌入到凹槽内,能够提高对凹槽的定位效果,还能够减少对棘轮正常转动的影响。通过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垂直,使得驱使转毂转动的正向驱动力与反向驱动力的大小相等,从而提升不同方向动力的输入效果。通过在第一连接件上设置限位部,利于防止滚动体沿自身轴向移动。传动齿轮的结构简单,与末端齿轮单元之间具有较好的传力稳定性。
[0021]另外,通过将棘轮设置在传动齿轮背对转毂的一侧,易于定位臂与棘轮凹槽的定位配合。齿轮单元中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的结构简单,且传力效果好。定位臂和弹性件能够使得定位臂的定位端回位到目标位置的凹槽,实现棘轮回位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换挡的可靠性;定位臂呈弯折状具有较高的强度,且易于加工成型。扭簧的产品成熟,利于向定位臂施加作用力,而提升对转动到位转毂的定位效果。
[0022]另外,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
[0023]本技术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定位单元和棘轮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定位单元和棘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滚动体、销钉及定位臂的内部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换挡装置换挡不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换挡电机;2、第一传动轴;3、第二传动轴;4、转毂;5、棘轮;6、传动齿轮;7、定位臂;8、螺栓;9、销钉;10、滚动体;
[0032]101、电机齿轮;
[0033]201、第一输入齿轮;202、第一输出齿轮;
[0034]301、第二输入齿轮;302、第二输出齿轮;
[0035]401、型槽;402、拨叉;
[0036]501、凹槽;
[0037]801、扭簧;
[0038]901、钉头;902、第二部分;903、第一部分;904、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4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整体构成上,该变速器换挡装置包括转毂4,与转毂4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以及用于对转毂4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0043]其中,转毂4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减速机构包括沿动力传递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齿轮单元,转毂4与末端的齿轮单元传动连接。定位机构包括与转毂4同轴连接的棘轮5,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7,以及设于定位臂7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弹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毂(4),与所述转毂(4)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以及用于对所述转毂(4)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转毂(4)转动设于变速器壳体上,所述减速机构包括沿动力传递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齿轮单元,所述转毂(4)与末端的所述齿轮单元传动连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与所述转毂(4)同轴连接的棘轮(5),转动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上的定位臂(7),以及设于所述定位臂(7)与所述变速器壳体之间的弹性件,且在所述弹性件的弹性顶推下,所述定位臂(7)靠近所述棘轮(5)的一端嵌入所述棘轮(5)外周面上的凹槽(5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臂(7)靠近所述棘轮(5)的一端转动设有滚动体(10),所述滚动体(10)嵌入所述凹槽(50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转毂(4)的轴向,所述棘轮(5)的中心点与所述滚动体(10)的中心点相连的第一连线M,所述滚动体(10)的中心点和所述定位臂(7)的转动中心点相连的第二连线N,所述第一连线M垂直于所述第二连线N。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10)经由第一连接件转动设于所述定位臂(7)的一侧,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迎杜连征张鹏程纪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灵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