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96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该制冷机组包括外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制冷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制冷系统可能会从接头处泄漏出制冷剂并带有润滑油,会散发到整个制冷环境空间,造成污染

一些载冷剂系统可能会泄漏出载冷剂,同样可能散发到整个制冷环境空间,造成污染

洁净机房用的制冷机组通常为水冷,进出水路也同样存在接头漏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机组及制冷环境空间,其不仅不干扰制冷环境空间,还能够避免向制冷环境空间排放废气

有害气体,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制冷机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的制冷机组包括外壳

冷凝器

散热盘管

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0006]所述外壳封闭,于其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
[0007]所述冷凝器和散热盘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0008]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
[0009]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所述外壳,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
[0010]所述散热盘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散热盘管的另一端通过一三通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连通

[0011]本技术提供的制冷机组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却介质,
[0013]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进入到所述冷凝器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所述散热盘管后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另一路直接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0014]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盘管贴附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0015]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顶部

身部和底板,
[0016]所述顶部呈拱形,
[0017]所述顶部通过其边缘与所述身部的上边缘固定连接,
[0018]所述顶部与所述身部的上边缘之间连接的过渡部呈圆角,
[0019]所述底板封闭住所述身部的底面边缘,
[0020]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所述底板

[0021]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一体成型

[0022]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件,
[0023]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管段

环形垫片和第二管段,
[0024]所述第一管段通过底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所述第二管段通过顶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的内壁,
[0025]所述第二管段的底边缘向内设置有环形凸台,
[0026]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环形凸台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和
/
或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紧配合;
[0027]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
[0028]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外径,
[0029]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其中一个连接件的环形垫片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另一个连接件的环形垫片的上表面,
[0030]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穿过所述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芯孔,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穿过另一个连接件的芯孔

[0031]作为优选,所述紧配合为焊接或者过盈配合

[0032]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第一插头

连接法兰和第二插头,
[0033]所述第一插头通过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法兰的一端,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0034]所述第二插头通过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法兰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插头的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外,
[0035]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三通孔,
[0036]所述第一插头的另一端外径等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
[0037]所述法兰的外形尺寸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使得所述第三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所述法兰的上表面

[003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头和
/
或第二插头为航空插头

[0039]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过滤结构,
[0040]所述底板上还设有第四通孔,
[0041]所述过滤结构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侧

[0042]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级过滤层

第二级过滤层

第三级过滤层,
[0043]所述第一级过滤层

第二级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一缓冲空间,
[0044]所述第二级过滤层

第三级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二缓冲空间

[0045]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机组还包括:
[0046]气体浓度传感器,用于感应制冷剂挥发所得的气体的浓度数据;
[0047]和
/
或,
[0048]湿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湿度数据;
[0049]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
/
或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处

[0050]作为优选,所述制冷机组还包括:
[0051]报警信号表达装置,用于所述气体浓度传感器和
/
或湿度传感器感应的数据超过阈值时,进行报警

[0052]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的技术方案如下:
[0053]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包括地板

本技术提供的制冷机组,
[0054]所述地板下方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0055]所述制冷机组通过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地板,
[0056]处于所述底板下部的部件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0057]本技术提供的制冷环境空间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58]作为优选,所述制冷环境空间还包括密封垫,
[0059]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地板之间

[0060]作为优选,所述地板上设有通风机构,使得一旦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产生正压,能够通过所述通风机构释压

[0061]本技术提供的制冷机组通过冷却介质入口管路向冷凝器和散热盘管输入冷却介质,该冷却介质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
(1)、
冷凝器
(2)、
散热盘管
(3)、
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所述外壳
(1)
封闭,于其内部设有第一容置空间
(6)
,所述冷凝器
(2)
和散热盘管
(3)
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6)
内,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穿过所述外壳
(1)
,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
(2)
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穿过所述外壳
(1)
,并且,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
(2)
连通,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的另一端用于对外连通,所述散热盘管
(3)
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
(2)
连通,所述散热盘管
(3)
的另一端通过一三通
(7)
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介质,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进入到所述冷凝器
(2)
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到所述散热盘管
(3)
后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另一路直接通入到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
(3)
贴附于所述外壳
(1)
的内壁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
包括顶部
(8)、
身部
(9)
和底板
(10)
,所述顶部
(8)
呈拱形,所述顶部
(8)
通过其边缘与所述身部
(9)
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所述顶部
(8)
与所述身部
(9)
的上边缘之间连接的过渡部
(11)
呈圆角,所述底板
(10)
封闭住所述身部
(9)
的底面边缘,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穿过所述底板
(10)
,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穿过所述底板
(1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
(1)
一体成型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接件
(12)
,所述连接件
(12)
包括第一管段
(13)、
环形垫片
(14)
和第二管段
(15)
,所述第一管段
(13)
通过底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
(14)
的内壁,所述第二管段
(15)
通过顶边缘固定连接于所述环形垫片
(14)
的内壁,所述第二管段
(15)
的底边缘向内设置有环形凸台
(16)
,所述连接件
(12)
通过所述环形凸台
(16)
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管路
(4)

/
或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管路
(5)
紧配合;所述底板
(10)
上设有第一通孔

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管段
(13)
的外径,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管段
(13)
的外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边缘抵顶于其中一个连接件
(12)
的环形垫片
(14)
的上表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钦阳季夏名王狄辉陈黎君朱焱周宏伟陈国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