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5052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结构式如下: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三氟乙酸作为溶剂和反应催化剂,用4-溴苯胺和多聚甲醛反应生成溴取代溴取代的中间产物,再通过Heck反应,将溴用4-乙烯基-N,N-二甲基苄胺取代。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有效应用Heck反应,合成路径简单,产率较高,得到的产物性质稳定,具有可见光荧光发射以及溶酶体靶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细胞成像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代细胞显微光学成像技术及细胞器精细功能研究的发展,要求具有高效率,高 灵敏度且具有细胞器靶向作用的荧光试剂的开发和应用。细胞以及细胞器的显微成像,甚 至细胞器精细功能的可视化动态标示,一直是现代显微成像的重点和难点,为人类各种疾 病和细胞衰老提供直观的科学依据,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新药开发价值。细胞器一股并没有明确有效的靶点,能够实现特定细胞器的靶向作用的化学小分 子很稀少。目前这一领域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目 前为止,以特定细胞器为靶点,如线粒体,溶酶体以及高尔基体等,能够在活体细胞中作用 于这些靶点的,应用比较成熟的有染料和抗体两类。一股染料都会有光漂白性和光致毒性, 在紫外可见光的照射下短时间内即失去荧光活性,或者产生单线态氧等极易对活细胞发生 毒害作用的物质,不利于活体细胞的无损伤成像;抗体虽然低毒,但是其昂贵的价格和容易 失活的缺点限制了抗体的细胞成像应用。而且染料和抗体本身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小, 无论是在荧光激发和发射范围还是在细胞器靶向作用方面,都无法满足科研和实际应用的 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及 其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结构式如下上述物质可以在紫外光下激发,也可以在近红外光区双光子激发,产生可见光荧 光发射。通过活细胞实验证实,上述荧光物质能够特异性的作用于溶酶体,实现溶酶体的清 晰成像。上述荧光物质的合成方法以4-溴苯胺和多聚甲醛为原料,以三氟乙酸作为溶剂 和反应催化剂,0 25°C反应得到中间体5,11- 二溴-二氮杂环辛间四烯, 再用Heck反应将中间体中的溴以4-乙烯基-N,N- 二甲基苄胺取代。反应路线如下权利要求一种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结构式如下FDA0000028054620000011.tif2.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以4-溴苯胺和多 聚甲醛为原料,以三氟乙酸作为溶剂和反应催化剂,O 25°C反应得到中间产物5,11- 二 溴-二氮杂环辛间四烯,再用Heck反应将中间产物中的溴以4-乙烯基-N, N-二甲基苄胺取代。3.根据权利2所述的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按4-溴苯胺多聚甲醛摩尔比为1 2 2.5的比例,将4-溴苯胺和多聚甲醛均勻混 合在一起,滴加入过量的三氟乙酸作为溶剂和反应催化剂,然后在O 25°C反应70 160 个小时;将反应溶液中和至PH值为7 8,用有机溶剂萃取,将有机溶剂蒸干大部分,结晶为中 间体5,11- 二溴-二氮杂环辛间四烯;以中间体摩尔量为基准,加入2. 4 3. 0倍的4-乙烯基-N,N- 二甲基苄胺,还加入5 10%的醋酸钯作为催化剂,10 20%的三苯基磷作为配体,以及4 6倍的碳酸铯作为碱, 以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137°C反应8 10个小时。4.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用作细胞溶酶体成像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结构式如下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三氟乙酸作为溶剂和反应催化剂,用4-溴苯胺和多聚甲醛反应生成溴取代溴取代的中间产物,再通过Heck反应,将溴用4-乙烯基-N,N-二甲基苄胺取代。本专利技术方法有效应用Heck反应,合成路径简单,产率较高,得到的产物性质稳定,具有可见光荧光发射以及溶酶体靶向作用。文档编号C09K11/06GK101962536SQ201010505360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志国, 周翔, 田沺, 翁小成 申请人:武汉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溶酶体靶向的荧光物质,结构式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吴志国田沺翁小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