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滴加装置和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986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滴加装置和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其中,原料罐、滴加控制组件、反应温度仪、称重模块以及控制器;滴加控制组件用于向反应器滴加原料罐内的原料;滴加控制组件包括转料管以及设置于转料管上的滴加阀,转料管的一端与原料罐连通;反应温度仪用于测量反应器内的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仪为测量反应温度的温度变送器;称重模块用于测量原料罐的重量;控制器分别与称重模块、反应温度仪和滴加阀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用原料罐、滴加控制组件、反应温度仪、称重模块以及控制器,提高液体原料滴加的稳定性,提高反应产品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滴加装置和自动滴加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滴加装置和自动滴加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反应釜的液体滴加设备通常使用转料管将高位罐底阀与反应釜连接,转料管安装阀门。在向反应釜设备滴加液体物料时,操作人员根据反应釜温度变化趋势,手动调节夹套介质流量、滴加管路阀门开度,使滴加流速与反应釜温度保持平衡,确保滴加时间和温度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0003]在向反应釜设备滴加液体物料时,由操作人员根据温度变化手动调节滴加阀门大小,受制于操作人员对系统的理解、对工艺的理解、操作经验等等,对个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经验好、操作好,滴加速度和温度稳定,产品质量就稳定,反之,质量就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现有装置受人的因素较大,且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滴加装置,旨在提高液体滴加稳定性,提高反应产品的质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自动滴加装置,包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自动滴加装置,包括:
[0007]原料罐;
[0008]滴加控制组件,滴加控制组件用于向反应器滴加原料罐内的原料;滴加控制组件包括转料管以及设置于转料管上的滴加阀,转料管的一端与原料罐连通;
[0009]反应温度仪,反应温度仪用于测量反应器内的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仪为测量反应温度的温度变送器;
[0010]称重模块,称重模块用于测量原料罐的重量;
[0011]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称重模块、反应温度仪和滴加阀通信连接。
[0012]可选地,转料管上还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位于滴加阀和原料罐之间。
[0013]可选地,转料管上还设置有滴加观察视盅,滴加观察视盅位于调节阀和原料罐之间;
[0014]转料管上还设置有进液阀,进液阀位于滴加观察视盅和原料罐之间。
[0015]可选地,原料罐上连通有氮气管,氮气管与氮气源连通,氮气管上设置有氮气阀;
[0016]原料罐上还设置有原料压力仪;
[0017]原料罐上还连通有原料进液管,原料进液管上设置有原料进液阀。
[0018]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和自动滴加装置,反应器与转料管的另一端。
[0019]优选地,还包括反应器控温组件;反应器包括夹套;
[0020]反应器控温组件包括:
[0021]夹套进液管,夹套进液管与夹套连通,夹套进液管上设置有夹套进液泵和夹套温度仪,夹套温度仪位于夹套进液泵和夹套之间;
[0022]夹套出液管,夹套出液管与夹套连通,夹套出液管设置有出液调节阀;
[0023]热源管,热源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热源管与热介质源连通;
[0024]冷源管,冷源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冷源管与冷介质源连通;
[0025]热源管和冷源管都与夹套进液管连通;控制器与出液调节阀、夹套温度仪、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通信连接。
[0026]优选地,夹套进液管上还设置有夹套进液阀。
[0027]优选地,反应器控温组件还包括:
[0028]热回流管,热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热回流管与热回流罐连通;
[0029]冷回流管,冷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冷回流管与冷回流罐连通;
[0030]热回流管和冷回流管都与夹套出液管连通;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都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1]优选地,反应器控温组件还包括:
[0032]常温源管,常温源管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常温源管与常温介质源连通;
[0033]常温回流管,常温回流管上设置有第六控制阀,常温回流管与常温回流罐连通;
[0034]常温源管与夹套进液管连通,常温回流管与夹套出液管连通;第五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都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5]优选地,反应器控温组件还包括: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循环管的两端分别与夹套进液管和夹套出液管连通,循环管与夹套进液管的连通位置位于夹套进液阀和第一控制阀之间,循环管与夹套出液管连通位置位于出液调节阀和夹套之间;
[0036]反应器控温组件还包括:直连管,直连管上设置有直连阀,直连管的一端与循环管连通,另一端与夹套进液管连通,直连管与循环管的连通位置位于夹套进液管和单向阀之间,直连管与夹套进液管连通位置位于夹套温度仪和夹套进液泵之间。
[0037]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原料罐、滴加控制组件、反应温度仪、称重模块以及控制器,提高液体原料滴加的稳定性,提高反应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技术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自动滴加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本技术自动滴加反应装置的反应器控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43]原料罐1;反应器2;夹套21;氮气管11;原料压力仪12;滴加控制组件3;转料管31;滴加阀32;调节阀33;滴加观察视盅34;进液阀35;反应温度仪4;称重模块5;反应器控温组
件6;夹套进液管61;夹套进液泵611;夹套温度仪612;夹套进液阀613;夹套出液管62;出液调节阀621;热源管63;第一控制阀631;冷源管64;第二控制阀641;热回流管65;第三控制阀651;冷回流管66;第四控制阀661;常温源管67;第五控制阀671;常温回流管68;第六控制阀681;循环管69;单向阀691;直连管695;直连阀696。
[004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4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7]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8]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罐(1);滴加控制组件(3),所述滴加控制组件用于向反应器(2)滴加所述原料罐(1)内的原料;所述滴加控制组件(3)包括转料管(31)以及设置于所述转料管(31)上的滴加阀(32),所述转料管(31)的一端与所述原料罐(1)连通;反应温度仪(4),所述反应温度仪(4)用于测量所述反应器(2)内的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仪(4)为测量反应温度的温度变送器;称重模块(5),所述称重模块(5)用于测量所述原料罐(1)的重量;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称重模块(5)、反应温度仪(4)和滴加阀(32)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料管(31)上还设置有调节阀(33),所述调节阀(33)位于滴加阀(32)和所述原料罐(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料管(31)上还设置有滴加观察视盅(34),所述滴加观察视盅(34)位于调节阀(33)和所述原料罐(1)之间;所述转料管(31)上还设置有进液阀(35),所述进液阀(35)位于所述滴加观察视盅(34)和所述原料罐(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滴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罐上连通有氮气管(11),所述氮气管(11)与氮气源连通,所述氮气管(11)上设置有氮气阀(111);所述原料罐(1)上还设置有原料压力仪(12);所述原料罐上还连通有原料进液管,所述原料进液管上设置有原料进液阀。5.一种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2)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滴加装置,所述反应器(2)与所述转料管(31)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滴加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应器控温组件(6);所述反应器(2)包括夹套(21);所述反应器控温组件(6)包括:夹套进液管(61),所述夹套进液管(61)与所述夹套(21)连通,所述夹套进液管(61)上设置有夹套进液泵(611)和夹套温度仪(612),所述夹套温度仪(612)位于所述夹套进液泵(611)和所述夹套(21)之间;夹套出液管(62),所述夹套出液管(62)与所述夹套(21)连通,所述夹套出液管(62)设置有出液调节阀(621);热源管(63),所述热源管(63)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631),所述热源管(63)与热介质源连通;冷源管(64),所述冷源管(64)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641),所述冷源管(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超黄兴勇万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