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及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412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及监测系统。它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与副油箱通过连接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副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台阶,所述主油箱的第一台阶与副油箱的第二台阶连之间的连接油管上设有气囊状管路,所述气囊状管路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本发明专利技术主副油箱系统通过油管连接主副油箱底部系统成本低,快速按压几次气囊状管路即可使主副油箱联通,大大减少在车辆出厂时加注的油液量,为整车生产商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车生产商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车生产商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及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商用车供油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及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商用车主副油箱供油系统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在主油箱处增加一个转换阀联通副油箱,主油箱没油的时候转换阀转换到副油箱抽取副油箱的油液,可靠性较高,但是成本高;另一种结构是通过一根油管联通主副油箱的底部,该方案实用性差在载货卡车上实际应用很少,原因是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车辆通过性和安全性,油管一般需要从主油箱底部开始绕过车桥高度然后回到副油箱底部,油管布置一般呈“几”字型,该布置结构必须保证连接油管内部不能有空气,一旦进入空气主副油箱的联通就会被断开。为保证该方案出厂时油管内没有空气,加油液面高度必须高于“几”字型油管最高点,理论上才能联通主副油箱,大大增加主机厂成本。用户使用期间油液较少时,联通油管存在较大的进气风险,一旦油管发生进气,副油箱油液将不能使用。维修和维护复杂,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及监测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与副油箱通过连接油管连接,所述主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副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台阶,所述主油箱的第一台阶与副油箱的第二台阶连之间的连接油管上设有气囊状管路,所述气囊状管路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
[000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气囊状管路主油箱进口侧。
[000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气囊状管路副油箱出口侧。
[0007]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气囊状管路靠近主油箱的第一台阶处。
[0008]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油箱内安装第一液面高度传感器。
[0009]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副油箱内安装第二液面高度传感器。
[00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气囊状管路的长度为150mm—200mm。
[0011]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气囊状管路与第一台阶之间的距离为230mm—270mm;所述气囊状管路与第二台阶之间的距离为900mm—1100mm。
[0012]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主油箱与副油箱分布在车架两侧,且位于传动系统或车桥两侧。
[0013]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的监测系统,包括
[0014]第一液面高度传感器,设于主油箱内,用于监测主油箱内油液高度;
[0015]第二液面高度传感器,设于副油箱内,用于监测副油箱内油液高度;
[0016]控制模块,当主副油箱油液高度差大于h时,用于控制副油箱内油液开始流入主油箱;
[0017]若副油箱内油液开始流入主油箱一段时间后,副油箱内液面未发生变化,则报警提示主副油箱管路故障;
[0018]若主副油箱油液高度差大于h,则报警提示主副油箱管路故障,若高度差小于等于h,则不进行故障报警。
[0019]本专利技术主副油箱系统通过油管连接主副油箱底部系统成本低,快速按压几次气囊状管路即可使主副油箱联通,大大减少在车辆出厂时加注的油液量,为整车生产商节约经济和时间成本。
[0020]本专利技术主副油箱系统通过主副油箱内的油液高度传感器可时时监控主副油箱是否保持联通,若联通管路内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空气,司乘人员可通过按压气囊状管路快速排出管路内空气,使主副油箱联通,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气囊状管路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

主油箱(1
‑1‑
第一台阶);2

副油箱(2
‑1‑
第二台阶);3

传动系统或车桥;4

连接油管;5

气囊状管路;6

第一止回阀;7

第二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主油箱1和副油箱2,主油箱1与副油箱2通过连接油管4连接,主油箱1底部与连接油管4连接处设有第一台阶1

1,副油箱2底部与连接油管4连接处设有第二台阶2

1,主油箱1的第一台阶1

1与副油箱2的第二台阶2

1连之间的连接油管4上设有气囊状管路5,气囊状管路5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回阀6和第二止回阀7。
[0027]第一止回阀6设置于气囊状管路5主油箱1进口侧。
[0028]第二止回阀7设置于气囊状管路5副油箱2出口侧。
[0029]气囊状管路5靠近主油箱1的第一台阶1

1处。
[0030]主油箱1内安装第一液面高度传感器。
[0031]副油箱2内安装第二液面高度传感器。
[0032]气囊状管路5的长度为150mm—200mm。
[0033]气囊状管路5与第一台阶1

1之间的长度为距离为230mm—270mm。
[0034]气囊状管路5与第二台阶2

1之间的长度为距离为900mm—1100mm。
[0035]主油箱1与副油箱2分布在车架两侧,且位于传动系统或车桥3两侧。
[0036]正常状态时,第一止回阀6打开,第二止回阀7打开,气囊状管路5按压时由于压力作用第一止回阀6关闭阻止油液和空气进入连接管路4和副油箱2,第二止回阀7保持打开,气囊管路5内油液或者空气排出到主油箱1,气囊状管路5松开时,第二止回阀7关闭阻止主油箱内油液进入气囊状管路5,同时第一止回阀6打开,副油箱2或者连接油管4内空气或油液进入气囊管路5。
[0037]主副油箱系统工作原理:
[0038]发动机从主油箱1吸入油箱内的油液,随着主油箱1液面降低,主副油箱油液产生高度差,当高度差大于h时产生的压差可以克服管路阻力,副油箱2内油液流入主油箱1。
[0039]从横截面积小的副油箱2进行油液加注,在车间生产线上加注少量油液后装配人员快速按压气囊状管路5,副油箱2内油液随着按压会充满连接管路4,操作人员边按压边观察管路,管路内充满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包括主油箱和副油箱,所述主油箱与副油箱通过连接油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一台阶,所述副油箱底部与连接油管连接处设有第二台阶,所述主油箱的第一台阶与副油箱的第二台阶连之间的连接油管上设有气囊状管路,所述气囊状管路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设置于气囊状管路主油箱进口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回阀设置于气囊状管路副油箱出口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状管路靠近主油箱的第一台阶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箱内安装第一液面高度传感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副油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油箱内安装第二液面高度传感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占雨唐克兵黄嘉靖陆德福丁培林陈龙王辉王嘉程徐泽源赵可王承恩韩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