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374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用于安装到摩托车车身结构上以形成承载位,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前框架用于固定连接于摩托车车架,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加强组件,连接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并在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下方形成有可随后框架一起联动的三角加强结构;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箱体固定于前框架上,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可电动实现长度的调整,且锁止可靠,且能够保证调长后的整体的结构强度。构强度。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摩托车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的主要承重部件为摩托车的车架,摩托车车架一般为钢管连接制作的框架架构,在摩托车车架上形成有不同的承载位,如为使用者提供座位的后部座位承载位等,这些承重结构都需要满足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证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故目前摩托车车架结构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长度不可进行调节,这样的结构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如使用者胖瘦不同、乘坐人数不同或是需要携带物品等情况。
[0003]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调节机构,用于安装到摩托车车架上,要求可以进行长度的调节,并能够保证框架调长后的结构强度;与此同时,由于目前用户对于自动化和便捷性等的要求比较高,期望调节机构还可以实现电动控制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可以进行长度的调节并保证框架调长的结构强度,安装于摩托车后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用于安装到摩托车车身结构上以形成承载位,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用于固定连接于摩托车车架,所述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加强组件,连接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并在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下方形成有可随后框架一起联动的三角加强结构;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箱体固定于前框架上,所述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所述前框架包括相对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所述后框架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侧臂对应的滑动内套于前框架左管和前框架右管内。
[0007]进一步,所述前框架还包括前框架横管Ⅰ、前框架横管Ⅱ和前框架中加强管,所述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相对平行的固定连接于前框架左主管、前框架右主管之间以形成口字型的前框架结构,所述前框架中加强管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还包括后框架横管,所述后框架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管的两侧臂上,且后框架横管与U型管的两侧臂垂直布置。
[0008]进一步,所述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分别相对前框架横管Ⅰ向前向下延伸
形成有用于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部。
[0009]进一步,所述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分别相对前框架横管Ⅱ向后延伸设置以形成箱体安装的避让空间,且所述前框架中加强管向后超出前框架横管Ⅱ设置,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于前框架中加强管的后端,且箱体内的蜗轮与前框架中加强管同轴设置;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横管的中部固定连接,且向前延伸贯穿箱体后活动内套于前框架中加强管内。
[0010]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箱体的下部,所述蜗杆竖向设置,且蜗杆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蜗轮的中部具有通孔结构,并于通孔内同轴固定内套有螺母套,所述丝杠与螺母套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前加强件和后加强件,所述前加强件与前框架靠前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后加强件与后框架靠后端的下部铰接,所述前加强件与后加强件铰接以形成联动的三角加强结构。
[0012]进一步,所述加强组件还包括角度限位板,所述角度限位板固定于后加强件前部的下端,且角度限位板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有角度限位部,在后框架向后调节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角度限位部贴合于前加强件后部的下端面。
[0013]进一步,所述加强组件为两组并分别对应的设置于前框架和后框架左右的两侧。
[0014]进一步,所述前加强件和后加强件均具有条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前加强件上设有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的减重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结构,可以进行框架长度的调节,安装于摩托车后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使用者临时变化后的使用要求,如使用者胖瘦不同、乘坐人数不同等,同时调长后的整体框架仍具备足够的强度,保证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0017]2、电动调节机构结构其驱动组件采用电机驱动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驱动组件中采用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具有反转自锁性可以保证后框架调节到位后的整体框架的稳定性,锁止可靠,避免摩托车运行过程中紧急制动时后框架向前冲击破坏锁止失效;
[0018]3、整体为框架结构,结构紧凑,符合车辆制造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制造、安装方便,可区别于车架单独制造、减低车架制造难度,可适用于踏板车、弯梁车、骑式车和太子车等多种车型。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轴侧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B

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调短状态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配到车架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前框架;101

前框架左主管;101a

车架连接部;102

前框架右主管;103

前框架横管Ⅰ;104

前框架横管Ⅱ;105

前框架中加强管;2

后框架;201

U型管;202

后框架横管;3

加强组件,301

前加强件;301a

减重孔;302

后加强件;303

角度限位板;4

驱动组件;401

箱体;402

蜗轮;403

蜗杆;404

驱动电机;405

丝杠;406

螺母套;407

滑动轴承;408

轴承座盖;5

加强肋;6

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用于安装到摩托车车身结构上以形成承载位,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用于固定连接于摩托车车架,所述后框架可沿车身前后方向相对滑动的连接于前框架上;加强组件,连接于前框架和后框架之间并在前框架和后框架的下方形成有可随后框架一起联动的三角加强结构;驱动组件,包括箱体、蜗轮、蜗杆、驱动电机和丝杆,所述箱体固定于前框架上,所述蜗轮以轴向移动被限位的方式安装于箱体内并可被蜗杆驱动转动,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所述丝杆的后端与后框架固定连接并向前延伸贯穿箱体,且丝杆与蜗轮同轴并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包括相对车身前后方向平行布置的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所述后框架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两侧臂对应的滑动内套于前框架左管和前框架右管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还包括前框架横管Ⅰ、前框架横管Ⅱ和前框架中加强管,所述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相对平行的固定连接于前框架左主管、前框架右主管之间以形成口字型的前框架结构,所述前框架中加强管的两端分别对应的与前框架横管Ⅰ和前框架横管Ⅱ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后框架还包括后框架横管,所述后框架横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U型管的两侧臂上,且后框架横管与U型管的两侧臂垂直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摩托车车架长度调整的电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左主管和前框架右主管分别相对前框架横管Ⅰ向前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与摩托车车架连接的车架连接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摩托车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江赵洪亮舒勇苟孝贵刘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