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175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吸装置,包括加热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吸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
,尤其涉及抽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于抽吸装置的加热管一般是中空结构,气溶胶生成物质放置于加热管内部,当有加热需求时,通过对加热管通电使得加热管产生热量,加热管产生的热量用于对气溶胶生成物质进行加热产生气溶胶,由于抽吸需要气流,有一种方式是将气溶胶生成物质插入到具有贯穿孔的加热管内,加热管一端会有抽吸口,加热管另一端位置会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开放口,这种抽吸装置的外部空气经开放口直接进入加热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进入到加热腔内的空气进行预加热的抽吸装置,可以提升抽吸体验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吸装置,包括加热管

隔热层和壳体,所述加热管内部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用于收容待加热物质;所述加热管和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的外周;所述抽吸装置包括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热管之间,所述第二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气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抽吸装置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所述抽吸装置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加热腔

[0005]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热管之间,所述第二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加热腔连通,所述第一气腔与所述第二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气腔与外部环境连通,如此,当对待加热物质进行抽吸时,由于第一气腔位于隔热层与加热管之间,外部进入的空气在第一气腔可以实现对空气预加热的作用,可以提升抽吸体验感

[0006]附图说明
[0007]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抽吸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抽吸装置装配有待加热物质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上固定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壳体的部分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抽吸装置装配有待加热物质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实施方式的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隔热层的剖面示意图;图
10
为又一种实施方式的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
11
为又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
12
为再又一种实施方式的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08]其中,抽吸装置
10
;加热管
11
,加热腔
113
;隔热层
12、
顶壁部
121、
底壁部
122、
凹部
123、
反射部
124、
内置腔
125
,间壁部
126
,基材
127
;壳体
13、
上壳体
131、
下壳体
132、
环壁部
133、
凸状结构
134、
环状台阶
135、
间隙
136
;第一气腔
14
;第二气腔
15
;第一连通口
16a、
第二连通口
16b、
第三连通口
16c
;上固定架
17、
第一侧部
171、
第二侧部
172、
凹槽部
1721、
第一轴向凸起
173、
环形凸块
174、
本体部
1741、
径向凸起
1742、
内台阶部
175
;下固定架
18、
支承部
181、
第二轴向凸起
182、
凹口
183、
轴向环壁部
184、
缺口
185
;端口
19a、
贯穿孔
19b
,大径孔
191、
小径孔
192
;待加热物质
20。
[0009]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照图
1、
图2,图
1、
图2示意出一种抽吸装置
10
的结构,抽吸装置
10
包括加热管
11
,所述加热管
11
内部具有加热腔
113
,所述加热腔
113
用于收容待加热物质;待加热物质如图2中所示,插入到加热腔
113


加热管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加热管可以是表面印刷或绕制有电阻的加热管,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在加热管表面形成有膜电阻的加热管,或者其他类型的加热管

[0011]抽吸装置
10
包括隔热层
12
和壳体
13
,所述隔热层
12
位于所述加热管
11
外周,所述加热管
11
和所述隔热层
12
位于所述壳体
13
内部

[0012]所述抽吸装置
10
具有第一气腔
14
和第二气腔
15
,所述第一气腔
14
位于所述隔热层
12
与所述加热管
11
之间,所述第二气腔
15
位于所述隔热层
12
与所述壳体
13
之间,所述第一气腔
14
与所述加热腔
113
连通,所述第一气腔
14
与所述第二气腔
15
连通,所述第二气腔
15
与外部环境连通

[0013]如此,当对待加热物质进行抽吸时,由于第二气腔
15
和外部环境连通,第一气腔
14
和加热腔
113
连通,外部空气可以从第二气腔
15
经第一气腔
14
进入到加热腔
113。
另外由于第一气腔
14
位于隔热层
12
与加热管
11
之间,外部进入的空气在第一气腔
14
可以实现预加热的作用,经预加热的空气再进入到加热腔
113
,能较好地和待加热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产生的气溶胶物质混合,有助于气溶胶物质的输出,提高用户体验感

[0014]抽吸装置
10
具有上固定架...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管

隔热层和壳体,所述加热管内部具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用于收容待加热物质;所述加热管和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加热管至少部分的外周;所述抽吸装置包括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热管之间,所述第二气腔位于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第二气腔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抽吸装置具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气腔和所述第二气腔,所述抽吸装置具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气腔与所述加热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具有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上固定架和所述下固定架之间;所述隔热层与所述上固定架配合设置,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上固定架或者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上固定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下固定架或者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下固定架与所述隔热层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以管状结构形式套于所述加热管外周,且所述隔热层与所述加热管外周之间间隔设置,定义所述抽吸装置的轴向方向为
H
方向,所述隔热层具有沿着
H
方向的顶壁部和底壁部,所述隔热层的顶壁部与上固定架限位设置,沿着
H
方向,所述上固定架具有朝向所述隔热层的第一侧部和背离所述隔热层的第二侧部,所述上固定架具有第一轴向凸起,所述第一轴向凸起相对所述第一侧部朝向所述隔热层凸出,所述隔热层的顶壁部与所述第一轴向凸起相抵,所述第一轴向凸起为两个以上且在所述上固定架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顶壁部与所述第一侧部之间,所述第一连通口包括相邻第一轴向凸起之间的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具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相对所述第一侧部朝向所述隔热层凸出,在所述上固定架的径向方向,所述环形凸块相对所述第一轴向凸起更为靠近所述上固定架的轴线,所述环形凸块具有本体部和径向凸起,所述径向凸起为两个以上并在所述本体部周向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径向凸起在径向方向凸出于所述本体部,所述隔热层套于所述环形凸块外周,所述径向凸起的外壁与所述隔热层的内壁接触或者小间隙设置;和
/
或所述上固定架还具有内台阶部,所述内台阶部在径向方向相对所述环形凸块靠近所述上固定架的轴线,所述加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台阶部相抵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抽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装置具有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国姜贤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尔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