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845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0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电池、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控板、与电控板电连接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至少具有管基体、电热膜层、电极层,所述电热膜层和所述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电热膜层设置于所述管基体,所述电热膜层的厚度在0.0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是通过对待雾化物质加热烘烤以使其雾化。雾化装置的加热方式是一般是电热棒或者电热管,对于电热管加热的方式,一般是在能够导热的管基材的表面粘附一些厚膜加热片,或者在能够导热的管基材外圆周缠绕电热丝,该种加热方式效率比较低,影响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背景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加热效果不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雾化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电池、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控板、与电控板电连接的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至少具有管基体、电热膜层、电极层,所述电热膜层和所述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电热膜层设置于所述管基体,所述电热膜层的厚度在0.01mm

0.001um之间,所述管基体内部具有容纳孔道,所述外壳体一端部设有敞口,所述容纳孔道与所述敞口连通。
[0006]所述电热膜层包括一个电热膜区,所述电热膜区沿管基体径向截面为C形,所述电极层包括两个电极部,沿管基体轴线方向两个所述电极部分别电连接在电热膜区的两侧。
[0007]所述电热膜层包括两个以上电热膜区,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部,两个以上所述电热膜区通过电极部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
[0008]两个以上所述电热膜区沿管基体周向间隔分布,每两个所述电热膜区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部。
[0009]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盖板,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所述盖板限位装配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所述上壳体具有顶板,所述上壳体的顶板设置所述敞口,所述盖板具有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热管限位装配在所述上壳体的顶板与所述盖板的底板之间。
[0010]所述盖板具有环形周壁部,所述环形周壁部具有第一卡扣、第二卡扣,所述上壳体具有第一配合部,所述下壳体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上壳体套设在环形周壁部外侧并通过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卡扣卡接,所述下壳体套设在环形周壁部外侧并通过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
[0011]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上支架,所述顶板内侧位于设有向电热管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为形成所述敞口的一部分壁部,所述上支架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限位装配,所述上支架另一端部具有第一阶梯部,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第一阶梯部与所述电热管的一端部限位装配,所述电热管另一端部与所述盖板的底板限位装配。
[0012]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下支架,所述电热管一端部与上壳体的顶板限位装配,所述盖板的底板具有向电热管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所述下支架与所述第一突出部限位装配,所述下支架远离第一突出部的一侧具有向电热管方向突出的第二阶梯部,所述电热管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阶梯部限位装配。
[0013]所述下支架靠近电热管端部的一侧具有若干个槽口,所述电热管的端部与所述槽口之间形成气流缝,所述电热管的容纳孔道通过所述气流缝与外界环境连通。
[0014]所述盖板的底板位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外周侧具有限位凸起,所述下支架底部具有缺口部,所述下支架的缺口部与所述限位凸起限位装配。
[0015]上述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雾化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雾化装置的电热管至少具有管基体、电热膜层、电极层,所述电热膜层和所述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电热膜层设置于所述管基体,所述电热膜层的厚度在0.01mm

0.001um之间,所述管基体内部具有容纳孔道,这种电热管的电热膜层厚度小,电热膜层通电后产热可用于对管基体内部的容纳孔道内的待加热物质进行快速加热,加热效率高,而且这种电热管的体积小,便于装配,有利于减小整个雾化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应用时的局部半剖结构示意图,其中插入物已插入本雾化装置;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电热管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中无插入物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第一突出部1、限位凸起2、气流缝3、下壳体4、电热管5、上壳体6、上支架7、顶板8、第二突出部9、第一阶梯部10、第二阶梯部11、下支架12、盖板13、管基体14、电热膜区15、电极部16、缺口部17、敞口18、容纳孔道19、环形周壁部20、第一卡扣21、第二卡扣22、槽口23、插入物30、电热膜层40、电极层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图1中,为更清晰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应用,插入物30已插入到本雾化装置。
[0023]参考图1

图5,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电池、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控板、与电控板电连接的电热管5,电热管5至少具有管基体14、电热膜层40、电极层50,电热膜层和电极层电连接,电热膜层设置于管基体14,电热膜层的厚度在0.01mm

0.001um之间,管基体14内部具有容纳孔道19,外壳体一端设有敞口18,容纳孔道与敞口18连通、且容纳孔道指向敞口18。
[0024]本雾化装置的电热管5的电热膜层的厚度为0.01mm

0.001um之间,电热管为纳米膜电热管,不仅加热效率高,而且体积小,便于装配,纳米电热膜通电后是直接对管基体产生加热效果的,通过管基体对其内部的待加热待雾化物质进行快速加热,由于电热管5体积
小,有利于减小整个雾化装置的体积。
[0025]作为电热膜层的一种实施方式,电热膜层包括一个电热膜区15,电热膜区15沿管基体14径向截面为C形,电极层包括两个电极部16,沿管基体14轴线方向两个电极部16分别电连接在电热膜区15的两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极部16与电控板,实现对电热膜区15的通电作用,使电热膜区15发热。
[0026]作为电热膜层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电热膜层包括至少两个电热膜区15,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部16,两个以上电热膜区15通过电极部16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两个以上电热膜区15通过电极部16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通过将两个以上电热膜区15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实现电热管5不同区域的加热效果,有利于控制电热管5的加热面积及加热速度,对待雾化物质起到更好的加热效果。
[002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考图2,两个以上电热膜区15沿管基体14周向间隔分布,每两个电热膜区1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电极部16。通过对不同位置的电极通电,实现不同位置的电热膜区15发热,实现电热管分区域加热的效果。
[0028]作为电热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电池、与电池电连接的电控板、与电控板电连接的电热管(5),所述电热管(5)至少具有管基体(14)、电热膜层(40)、电极层(50),所述电热膜层和所述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电热膜层设置于所述管基体(14),所述电热膜层的厚度在0.01mm

0.001um之间,所述管基体(14)内部具有容纳孔道(19),所述外壳体一端部具有敞口(18),所述容纳孔道与所述敞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层包括一个电热膜区(15),所述电热膜区(15)沿管基体(14)径向截面为C形,所述电极层包括两个电极部(16),沿管基体(14)轴线方向两个所述电极部(16)分别电连接在电热膜区(15)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膜层包括两个以上电热膜区(15),所述电极层包括多个电极部(16),两个以上所述电热膜区(15)通过所述电极部(16)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电热膜区(15)沿管基体(14)周向间隔分布,每两个所述电热膜区(1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电极部(16)。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内设有盖板(13),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6)、下壳体(4),所述盖板(13)限位装配在上壳体(6)与下壳体(4)之间,所述上壳体(6)具有顶板(8),所述上壳体(6)的顶板设置所述敞口(18),所述盖板(13)具有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电热管(5)限位装配在所述上壳体(6)的顶板与所述盖板(13)的底板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3)具有环形周壁部(20),所述环形周壁部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贤基胡如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艾尔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