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961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热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发热体、包覆于发热体外的绝缘层、包覆于绝缘层外的护套,所述护套外涂覆石墨烯散热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热电缆应用石墨烯散热涂层后,发射率提高,显著增强了发热电缆的散热性能,可以通过自身的散热特性将热量迅速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实现快速降温,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散热,这也符合可持续能源和碳中和的理念,减少能源浪费,增强综合效益。增强综合效益。增强综合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热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发热电缆作为低温辐射取暖、融雪滑冰及防冻的是主要方式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市场需求,比如在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机场等,可以在地板下安装发热电缆,通过电缆产生的热量提供舒适的取暖环境。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热电缆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和热量,对发热电缆的结构以及材料的散热性能要求较高。
[0003]行业内目前所使用的发热电缆其表面积很小,散热效率比较低,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受环境影响大,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断裂,可靠性较低,因此研发具有优异散热和稳定性的发热电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电缆、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发热电缆,包括发热体、包覆于发热体外的绝缘层、包覆于绝缘层外的护套,所述护套外涂覆石墨烯散热涂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散热涂层由石墨烯散热涂料经固化形成,该石墨烯散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
[0007]氧化石墨烯颗粒:10%

30%;
[0008]水性树脂:10%

25%;
[0009]改性剂:1%

10%;
[0010]分散剂:1%

7%;
[0011]导热填料:10%

40%;
[0012]表面活性剂:0.5%

2%;
[0013]去离子水:余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散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
[0015]氧化石墨烯颗粒:25%;
[0016]水性树脂:20%;
[0017]改性剂:5%;
[0018]分散剂:5%;
[0019]导热填料:25%;
[0020]表面活性剂:1%;
[0021]去离子水:余量。
[0022]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树脂为水性环氧树脂或水性丙烯酸树脂;所述改性剂为甲基橙、茜素红、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环氧乙烷基苯酚、聚苯乙烯醇中的一种;所述导热填料为氧化铝、氮化硅、纳米银、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0023]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外涂覆石墨烯发热涂层,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由石墨烯发热涂料经固化形成,该石墨烯发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
[0024]石墨烯粉体:1%

15%;
[0025]水性树脂:20%

45%;
[0026]导电填料:10%

30%;
[0027]乙二醇:3%

10%;
[0028]羟甲基丙基纤维素:0.5%

1.5%;
[0029]二甲基丙烯酰胺:0.5%

1.5%;
[0030]去离子水:余量。
[0031]进一步地,所述石墨烯发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
[0032]石墨烯粉体:10%;
[0033]水性树脂:35%;
[0034]导电填料:15%;
[0035]乙二醇:5%;
[0036]羟甲基丙基纤维素:1%;
[0037]二甲基丙烯酰胺:1%;
[0038]去离子水:余量。
[0039]进一步地,所述水性树脂的材料为水性聚酯树脂、水性聚氨酯树脂、水性聚丙烯酰胺树脂中的一种;所述导电填料的材料为导电炭黑、二硫化钼、碳纤维中的一种。
[0040]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外壁设有翅片,所述翅片表面设有散热凹槽;所述护套为圆管结构,翅片的数量和护套关系式为:
[0041]N=[(πD

2a)/(2h+2c)]+1
[0042]式中N为翅片数,D为护套直径,C为护套周长,α为翅片夹角,a为翅片长度,h为翅片高度,c翅片间距。
[004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发热电缆的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包括:
[0044]散热箱,所述散热箱用以放置发热电缆;
[0045]稳压电源,所述稳压电源用以连接发热电缆,使发热电缆发热;
[0046]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发热电缆表面温度数据;以及
[0047]红外线热成像仪,所述红外线热成像仪用以分析散热性能检测系统的整体温度场。
[004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热电缆的散热性能检测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实现,包括:将发热电缆放入散热箱内,将稳压电源与发热电缆连接,使发热电缆发热,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发热电缆表面的温度,通过红外线热成像仪分析散热性能检测系统的整体温度场,根据发热电缆的耗电量和测温分析石墨烯散热涂层的散热性能。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50]1)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电缆通过外加电源加热,能够产生热辐射,将热量迅速传递给室
内,取暖效果明显,能够更快速地将发热体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表面,翅片扩大了散热面积,提高了整体散热效率,避免了过热损坏电缆的问题,而且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碳中和”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方向;
[0051]2)本专利技术的发热电缆应用石墨烯散热涂层后,发射率提高,显著增强了发热电缆的散热性能,可以通过自身的散热特性将热量迅速散发到周围环境中,实现快速降温,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散热,这也符合可持续能源和碳中和的理念,减少能源浪费,增强综合效益;
[0052]3)在发热电缆表面涂覆石墨烯散热涂层后,能有效增强发热电缆的弯曲强度和耐冲击性,由于发热电缆在铺设和运输时会对发热电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对发热电缆产生损害,经使用该发热电缆后,可改善对运输时的抵御能力;
[0053]4)可控性强:散热性能检测系统通过稳压电源、温度传感器、红外线热成像仪能够精确控制发热电缆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
[0054]5)实验结果可靠:通过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性能检测系统的对比,可以更好的评估石墨烯散热涂层在发热电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可靠性,以供工业领域应用;
[0055]6)重复性强:由于散热性能检测系统具有可控性强和实验数据准确等优点,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0056]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57]图2为实施例1中带翅片的护套结构示意图;
[0058]图3为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
[0059]图4为实施例6流程图。
[0060]图中:101为发热体;102为绝缘层;103为护套;104为翅片;201为立柱;202为把手;203为合页;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体、包覆于发热体外的绝缘层、包覆于绝缘层外的护套,所述护套外涂覆石墨烯散热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散热涂层由石墨烯散热涂料经固化形成,该石墨烯散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氧化石墨烯颗粒:10%

30%;水性树脂:10%

25%;改性剂:1%

10%;分散剂:1%

7%;导热填料:10%

40%;表面活性剂:0.5%

2%;去离子水:余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散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氧化石墨烯颗粒:25%;水性树脂:20%;改性剂:5%;分散剂:5%;导热填料:25%;表面活性剂:1%;去离子水:余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树脂为水性环氧树脂或水性丙烯酸树脂;所述改性剂为甲基橙、茜素红、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所述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环氧乙烷基苯酚、聚苯乙烯醇中的一种;所述导热填料为氧化铝、氮化硅、纳米银、碳纳米管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外涂覆石墨烯发热涂层,所述石墨烯发热涂层由石墨烯发热涂料经固化形成,该石墨烯发热涂料包括以下各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原料:石墨烯粉体:1%

15%;水性树脂:20%

45%;导电填料:10%

30%;乙二醇:3%

10%;羟甲基丙基纤维素: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珍珍孙涛文东辉孔凡志张飞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