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78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凸出在壳体外的正、负两个电极,所述的蓄电池设有电极保护装置,所述电极保护装置包括罩设在正、负两个电极上绝缘的电极保护罩,所述电极保护罩为倒置的圆柱形桶体结构,并在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连接导线的过线口,两个电极保护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壳体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独立设置的电极保护罩,使电极始终能得到可靠的保护,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和制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蓄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带电极保护装置、可防止电极短路和触电的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汽车制造领域,普遍使用铅蓄电池为汽车点火启动和车载电器提供电能, 现有的蓄电池电极通常是直接裸露在壳体外,由于汽车上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在拆装蓄 电池附件的零部件时,金属扳手等极易碰到电极,从而造成电极的磨损和蓄电池的放电和 短路,严重的还会造成人体触电。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名为“蓄电池电池盖”的技术专利,其公告号 为CN2718789Y,由主盖板、提手、转轴座、电极、电极盖板组成,电极盖板固定在提手的侧面 并可随提手一起转动,当提手平置在主盖板表面时,电极盖板可盖住突出在主盖板上的电 极,从而杜绝了触电的危险。由于该技术用以遮盖电极的电极盖板是固定在提手上并 与提手一起转动的,因此,当需要搬运蓄电池等而转动提手时,电池盖板便无法遮盖电极, 使电极难以得到可靠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蓄电池所存在的因电极没有可靠保护容易发生短 路、触电事故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对电极进行可靠保护、并且使用方便的蓄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 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凸出在壳体外的正、负两个电极,所述的蓄电池设有电极保护装置,所 述电极保护装置包括罩设在正、负两个电极上绝缘的电极保护罩,两个电极保护罩之间通 过连接杆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壳体表面。为可靠地对电极进行保护,本实用 新型采用独立的电极保护装置,绝缘的电极保护罩既可保护电极免受碰撞摩擦等损伤,又 可避免电极的短路以及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本技术在两个电极保护罩之间设置了 一体的连接杆,并将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蓄电池壳体的外表面上,这样,既可避免电极保护 罩的脱落,确保对电极的可靠保护,又可方便电极保护罩的拆装,从而有利于电极的接线, 而电极保护罩和连接杆的一体设计,则便于其加工制造和安装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保护罩为倒置的圆柱形桶体结构,并在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 连接导线的过线口。电极保护罩的圆桶结构有利于其成型制造,并可使电极得到更好的保 护。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为扁平长条,其表面设有突起的加强筋,以增加连接杆的 强度;所述的加强筋设于连接杆上表面的边缘,从而有利于增强连接杆在长度方向的强度。作为优选,所述电极保护装置采用工程塑料ABS制成。ABS既有极高的抗冲击强度 和良好的绝缘性能,又可通过模具成型,从而有利于批量生产,以降低成本。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通过设于中间位置的螺钉与壳体连接。连接杆通过中间位 置的一个螺钉与蓄电池壳体连接,方便其拆装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独立设置的电极保护罩,使电极始终能 得到可靠的保护,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和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极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是在现有的蓄电池上设置一个电极保护装置 2,该电极保护装置2采用工程塑料ABS制成,其包括两个可罩住电极3的电极保护罩21,如 图3中所示,所述电极保护罩21为一个倒置的圆柱形桶,并在其侧壁设置与底边开通的过 线口 23,过线口 23的大小与用以连接电极3的导线4的粗细相匹配,使导线4刚好能从过 线口 23中穿出。此外,在两个电极保护罩21之间设置一体的条形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 横截面为矩形,其下侧底面刚好紧贴在壳体1的上表面上,连接杆22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 固定用的通孔,以便用螺钉5将整个电极保护装置2固定在壳体1上。为提高连接杆22的 强度和刚性,在连接杆22的上表面两侧边缘上设置如图3中所示的加强筋24,同时在中间 位置的通孔周边设置与加强筋24等高的凸缘,以提高通孔处的强度。本技术在使用时,先从壳体1上拆下电极保护装置2,然后采用现有的导线连 接方式将导线4与电极3通过连接片和螺母可靠连接,此时即可将电极保护装置2中的电 极保护罩21套在电极3上,同时将过线口 23对准导线4,以便使电极保护罩21可将电极3 完全罩住,具体可参照图2。接着用螺钉5通过连接杆22中间的通孔将整个电极保护装置 2固定在蓄电池的壳体1上,从而实现对电极3的保护,使蓄电池在搬运、使用过程中避免电 极的碰伤和短路等现象的发生。权利要求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凸出在壳体外的正、负两个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电池设有电极保护装置(2),所述电极保护装置(2)包括罩设在正、负两个电极(3)上绝缘的电极保护罩(21),两个电极保护罩(21)之间通过连接杆(22)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杆(2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极保护 罩(21)为倒置的圆柱形桶体结构,并在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连接导线(4)的过线口(2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杆 (22)为扁平长条,其表面设有突起的加强筋(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强筋 (24)设于连接杆(22)上表面的边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电极保护 装置(2 )采用工程塑料ABS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其特征 是,所述连接杆(22)通过设于中间位置的螺钉(5)与壳体(1)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凸出在壳体外的正、负两个电极,所述的蓄电池设有电极保护装置,所述电极保护装置包括罩设在正、负两个电极上绝缘的电极保护罩,所述电极保护罩为倒置的圆柱形桶体结构,并在侧壁上设有用于穿过连接导线的过线口,两个电极保护罩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在壳体表面。本技术通过独立设置的电极保护罩,使电极始终能得到可靠的保护,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和制造。文档编号H01M2/34GK201638897SQ20102012244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刘强, 宋百忠, 李书福, 杨健, 王海林, 肖俊香, 赵福全,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电极保护装置的蓄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凸出在壳体外的正、负两个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蓄电池设有电极保护装置(2),所述电极保护装置(2)包括罩设在正、负两个电极(3)上绝缘的电极保护罩(21),两个电极保护罩(21)之间通过连接杆(22)连成一体,所述连接杆(22)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百忠肖俊香王海林刘强马芳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