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13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2
培养装置(10)具有侧壁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的培养槽(12),在被收容于培养槽(12)内且经由侧壁被照射光的培养液(L2)中培养微藻。培养装置(10)具有覆盖侧壁的透光性的隔热部(16)。隔热部(16)形成对培养槽(12)的内部进行隔热的空气层(52)。隔热的空气层(52)。隔热的空气层(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培养微藻(microalgae)的培养装置(culture device)。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表公报特表2014

516550号所公开的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在由具有上表面开口的V型槽构成的培养槽内储存培养液。在该培养装置中,主要在从培养槽的上表面开口向培养液的深度方向照射光的同时在培养液中培养微藻。在该培养装置中,为了提高培养槽内的隔热性,在培养槽的侧壁粘接发泡隔热材料。据此,能够抑制培养槽内的培养液受到外部环境(例如,外部温度或者日照强度)的变化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易于将培养液维持在适合微藻的培养的温度。据此,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另外,提出具有培养槽的培养装置,该培养槽具有透光性的侧壁。在该培养装置中,在经由上述的侧壁从与培养液的深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向微藻照射光的同时培养微藻。在这种培养装置中,例如,与经由上表面开口向培养液的深度方向照射光的培养装置相比,能够易于增加受光面积相对于微藻的培养容积的比例。因此,能够对培养槽内的更多的微藻分配剩余或不足受到抑制的光能。因此,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
[0004]在经由侧壁向培养槽内照射光的培养装置中,为了提高培养槽内的隔热性,考虑在侧壁上粘接发泡隔热材料。然而,如果在侧壁上粘接发泡隔热材料,则发泡隔热材料会妨碍经由侧壁照射的光。因此,难以在增大受光面积相对于微藻的培养容积的比例的同时提高培养槽内的隔热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是一种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具有培养槽,所述培养槽的侧壁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在被收容于该培养槽且经由所述侧壁被照射光的培养液中培养微藻,所述培养装置具有覆盖所述侧壁的透光性的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形成对所述培养槽的内部进行隔热的空气层。
[0007]在该培养装置中,透光性的培养槽的侧壁被透光性的隔热部覆盖。因此,通过由隔热部形成的空气层对培养槽的内部进行隔热。在此情况下,能够经由均具有透光性的隔热部、空气层和侧壁向培养槽的内部良好地照射光。其结果,能够在增大受光面积相对于微藻的培养容积的比例的同时提高培养槽内的隔热性。因此,能够良好地培养微藻。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培养装置的概略主视图。图2是说明图1的培养装置的隔热部和支承机构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说明通过图2的支承机构使空气层变薄的状态的培养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说明通过图2的支承机构使空气层增厚的状态的培养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培养装置的培养槽的概略主视图。图6是图5的VI

VI向视剖面图。图7是图1的培养装置的储液槽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隔热部的培养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以下附图中,有时对相同或者发挥同样的功能及效果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0010]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培养装置10向含有水的培养液L2中的微藻进行光和供给气体的供给。作为供给气体,例如能够举出二氧化碳气体或者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例如,空气)。据此,在培养装置10中,微藻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增殖。即,培养装置10培养微藻。此外,培养液L2除了水以外,还包含微藻的培养所需的营养素(例如,氮、磷、钾)。供给气体优选为含有从工厂等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0011]由培养装置10能培养的微藻并不特别地限定。在使用培养的微藻例如制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情况下,优选为通过培养装置10培养被分类为绿藻纲(例如,衣藻、小球藻)、绿枝藻纲、隐藻纲、蓝藻纲(例如,螺旋藻)的微藻类。作为通过培养装置10培养的微藻的特别优选的例子,能够举出保藏在日本国立技术与评估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千叶县木更津市上总镰足2
‑5‑
8 120号室)的“HondaDREAMO株”(保藏日为2016年4月22日,保藏编号为FERM BP

22306)。
[0012]培养装置10被设置于能够向微藻照射微藻的生长所需的波长(例如,400~700nm)的光的环境。作为这种环境,例如能够举出能够向微藻照射太阳光的室外。然而,培养装置10例如也可以被设置在能够向微藻照射太阳光或者人工光的室内。
[0013]下面,针对培养装置10的各结构要素的方向,如图1所示,以在进行微藻的培养的设置部位设置有培养装置10的情况下的铅垂方向(图1的箭头X1、X2方向)、第1水平方向(图1的箭头Y1、Y2方向)、和正交于第1水平方向的第2水平方向(图1的箭头Z1、Z2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此外,优选为第1水平方向是东西方向,第2水平方向是南北方向,但并不特别地限定。
[0014]如图1~图4所示,培养装置10具有培养槽12、储液槽14、隔热部16、支承机构18(图2~图4)、温度传感器20(图3、图4)、驱动部22(图3、图4)和控制部24(图3、图4)。如图5所示,培养槽12能够收容微藻和培养液L2。培养槽12例如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具有可挠性和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此外,在此所谓的透光性是指能够使微藻的生长所需的波长的光透过。在本实施方式中,培养槽12的整体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然而,培养槽12至少侧面(除底面和上表面以外的面)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即可。
[001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培养槽12的除上端以外的外周缘部(侧部和底部)设置有接合缘部26。接合缘部26例如通过焊接使培养槽12的内壁面彼此接合而形成。在未设置接合缘部26的培养槽12的上端,设置有能够进入该培养槽12的内部的开口部。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用斜线来表示焊接的接合部位。
[0016]培养槽12的开口部可以始终向培养槽12的外部敞开。培养槽12的开口部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开闭部进行开闭。在以敞开开口部的状态进行微藻的培养的情况
下,开口部成为使培养槽12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连通口28。能够经由该连通口28从培养槽12的内部向外部排出废气。另外,还能够经由连通口28再次从培养槽12的外部向内部吸入废气。作为废气的一例,如后述那样,能够举出从气体供给口30供给到培养槽12内的供给气体中的未被微藻的光合作用消耗的剩余气体。作为废气的另一例,能够举出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0017]另一方面,在使培养槽12的开口部可开闭的情况下,开口部例如也可以为,通常时被封闭。开口部也可以为仅在如从培养槽12的内部回收微藻的情况下那样进入培养槽12的内部时被敞开。这样,在以封闭开口部的状态进行微藻的培养的情况下,在培养槽12的上端部,与开口部单独地设置使培养槽12的内部和外部相连通的未图示的连通口。据此,即使在封闭开口部的状态下,也能使废气经由连通口出入培养槽12。
[0018]并且,培养槽12的上端也可以不设置开口部。即,接合缘部26也可以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培养装置(10),其具有培养槽(12),该培养槽(12)的侧壁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所述培养装置在被收容于所述培养槽且经由所述侧壁被照射光的培养液(L2)中培养微藻,其特征在于,具有覆盖所述侧壁的透光性的隔热部(16、100),所述隔热部形成对所述培养槽的内部进行隔热的空气层(52、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为气凝胶,所述空气层形成于所述气凝胶的细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为具有可挠性的片状,所述空气层形成于隔开间隔而配置的所述侧壁与所述隔热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覆盖所述侧壁和所述培养槽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培养槽设置有气体供给口(30),该气体供给口(30)能用于向所述培养槽内的所述培养液供给气体,在所述培养槽的所述上表面设置有连通口(28),该连通口(28)使所述培养槽的内部外部相连通,所述隔热部形成将所述培养槽收容于内侧的封闭空间(90),在所述隔热部的上部设置有气体排出口(94),该气体排出口(94)能够从所述封闭空间排出从所述培养槽经由所述连通口而排出到所述封闭空间的废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给口经由气体供给配管(48)连接于气体供给机构(50),在所述气体排出口上连接用于回收从该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所述废气的气体回收配管(98)的一端部,所述气体回收配管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气体供给配管,被回收到所述气体回收配管内的所述废气经由所述气体供给配管和所述气体供给口被向所述培养槽内的所述培养液供给。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所述隔热部的支承机构(18),所述隔热部具有第1部分(60)和第2部分(62),所述第1部分(60)和第2部分(62)在水平方向上隔着所述培养槽而相向,其中所述培养槽被设置于设置部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藤稔盐原望美木下翔平高野文朋土肥瑞穗塩崎谕町田贤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