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预热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01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回转窑预热区结构,涉及还原钛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余热回收机构和预热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与预热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保温机构和输热机构,所述保温机构安装在输热机构上,所述保温机构包括陶瓷环套,所述陶瓷环套内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金属鳍片一,所述输热机构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安装有三个加热盒,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盒之间的金属板上设有金属鳍片二,所述金属鳍片二与金属鳍片一交错插接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余热回收机构来对回转窑内多余的热量进行输送,将其输送至处于预热区的预热机构内,对还原钛的反应原料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能源的浪费。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能源的浪费。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预热区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还原钛生产
,尤其涉及回转窑预热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原钛的生产工艺逐渐被开发,目前存在多种生产方式,其涉及的设备也依据生产流程而变得多种多样。以钛铁矿为主要原料、无焦煤为还原剂、熟石灰为脱硫剂等物料按一定配比应用专用输送机将全部材料送入回转窑生产设备当中进行生产方式,为现有的还原钛生产的一种方式,目前其涉及的设备一般为没有预热区的回转窑。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8296781U的“一种还原钛加工回转窑”,其包滤烟室、套箍、驱动座、回转窑本体和挡板,回转窑本体的一侧安装有窑头罩,且回转窑本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滤烟室,回转窑本体外表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齿轮环,且回转窑本体外部的两端均套设有胎环,胎环内部的中央位置处皆均匀设置有滚轮,且胎环与齿轮环之间的回转窑本体外表面均安装有套箍。该还原钛加工回转窑窑壳的对接处分别设置卡槽和凸块,使得窑壳可先卡接再进行焊接,对接更精准,焊接更精准,窑壳的连接处还套设有套箍,套箍内设有与窑壳连接处的凸缘形状相吻合的凹槽,可罩设住窑壳的接缝处,进一步避免烟气由窑壳的连接处泄漏,使得装置使用的安全性更高。
[000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回转窑的生产还原钛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但无法对还原钛的实际生产效率提供有效增长,并且现有的还原钛生产用的回转窑大多没有预热区,导致还原钛的生产目前存在产量小、能源浪费的问题,并且具备预热效果的回转窑大多对于预热区内的气流没有引导,而还原钛在上述工艺的生产过程中,依靠由无焦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CO来进行还原,在预热区的高温环境下,产生的密度较低的CO会逐渐浮于容器内部的上方,无法与铁钛矿产生充分接触,最终导致还原反应进行效率低下,同样存在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回转窑预热区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还原钛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预热结构,提高还原钛的产量,并且减少能源浪费。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回转窑预热区结构,包括余热回收机构和预热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与预热机构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保温机构和输热机构,所述保温机构安装在输热机构上,所述保温机构包括陶瓷环套,所述陶瓷环套内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金属鳍片一,所述输热机构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上安装有三个加热盒,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盒之间的金属板上设有金属鳍片二,所述金属鳍片二与金属鳍片一交错插接设置,每个所述加热盒均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预热机构包括外壳机构,所述外壳机构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导流机构,所述散热导流机构包括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上安装有多组鳍片板,所述热管组件贯穿内凹弯折结构二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金属板将加热区内多余的热量进行吸收,并且传导至金属鳍片二与加热盒上,通过加热盒上所连接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将热量传导至外壳机构中,并且利用热辐射强度根据距离递减的原理,使得处于外壳机构内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处的温度不同,进而使得两处气压不同,形成压差,使得外壳机构内部的气流可以由进气管流向出气管,利用加热盒、进气管、出气管连通的效果,使得气流可以在上述三者内流动,将加热盒内吸收的热量携带进外壳机构中,完成余热的传递,使得专利技术可以对处于预热机构内的原料与还原剂进行预热。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热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部设有导流隔板,所述导流隔板的相邻三个侧面与盒体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导流隔板的两侧面与其所对应的盒体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回流鳍片,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分别设置于导流隔板的两侧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进入盒体内的气流进行引导,并且该引导为单向引导,若气流由出气管进,则由于防回流鳍片的阻碍无法顺利流通,起到防止气流逆流导致的预热机构预热温度降低的效果。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机构包括端头盖,所述端头盖的外缘处对应衔接有外部隔热壳体,所述端头盖内缘处对应衔接有内部导热壳体,所述内部导热壳体设置于外部隔热壳体的内侧,所述外部隔热壳体远离端头盖的一端口处设有内凹弯折结构一,所述内部导热壳体远离端头盖的一端口处设有内凹弯折结构二,所述内凹弯折结构一的拐角线与内凹弯折结构二的拐角线设置于同一平面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外部隔热壳体内部空间与内部导热壳体内部空间的流通面积,利用文丘里管原理对加热盒和内凹弯折结构二靠近端头盖一侧的空间内的空气可以处于高压状态,并且由于该截面积不便,所以该侧空间内的空气突破内凹弯折结构一和内凹弯折结构二喷射出去的阈值恒定,可以提高内部导热壳体内的预热反应更加高效。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鳍片板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侧面上设有导流鳍片,所述导流鳍片与散热板之间夹角为三十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板与热管组件连接的一端宽度大于散热板远离热管组件的一端。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部导热壳体内部处于内部导热壳体靠近内凹弯折结构一的一端的温度更加均匀,该设计可以使得当新料进入预热区内时,连带进入的空气可以在较大气压差状态下快速通过内部导热壳体内部,降低内部导热壳体内部的氧含量,确保CO的产出,并且散热板上的导流鳍片可以对流动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其可以以旋转状态通过内部导热壳体,减少乱流导致的空气滞留,进一步提高在进料过程中内部导热壳体内部空气排出的效率。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远离盒体的一端贯穿外部隔热壳体远离端头盖的一端设置,且所述进气管处于外部隔热壳体内侧的端口朝向端头盖设置。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气管远离盒体的一端贯穿外部隔热壳体靠近端头盖的一端设置,且所述出气管处于外部隔热壳体内侧的端口背向端头盖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隔热壳体内进入的空气可以经由进气管进入盒体中进行加热,然后再由出气管重新排放至外部隔热壳体内。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端头盖与外部隔热壳体和内部导热壳体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隔热壳体与内部导热壳体之间的空间进入空气的量可以被控制,方便调节。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凹弯折结构一与内凹弯折结构二之间的距离小于散热板对应的外部隔热壳体和内部导热壳体节段之间的距离。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外部隔热壳体与内部导热壳体之间的空间内的空气可以由于通道截面积变小而滞留,使得该处空间内的气压可以变高。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的余热回收机构来对回转窑内多余的热量进行输送,将其输送至处于预热区的预热机构内,对还原钛的反应原料进行预热处理,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减少能源的浪费。
[0025](2)本专利技术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窑预热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机构(1)和预热机构(2),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与预热机构(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余热回收机构(1)包括保温机构(11)和输热机构(12),所述保温机构(11)安装在输热机构(12)上,所述保温机构(11)包括陶瓷环套(111),所述陶瓷环套(111)内侧固定安装有多组金属鳍片一(112),所述输热机构(12)包括金属板(121),所述金属板(121)上安装有三个加热盒(123),相邻两个所述加热盒(123)之间的金属板(121)上设有金属鳍片二(122),所述金属鳍片二(122)与金属鳍片一(112)交错插接设置,每个所述加热盒(123)均连接有进气管(124)和出气管(125),所述预热机构(2)包括外壳机构(21),所述外壳机构(2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散热导流机构(22),所述散热导流机构(22)包括热管组件(221),所述热管组件(221)上安装有多组鳍片板(222),所述热管组件(221)贯穿内凹弯折结构二(215)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预热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盒(123)包括盒体(1231),所述盒体(1231)内部设有导流隔板(1232),所述导流隔板(1232)的相邻三个侧面与盒体(1231)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导流隔板(1232)的两侧面与其所对应的盒体(1231)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回流鳍片(1233),所述进气管(124)与出气管(125)分别设置于导流隔板(1232)的两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预热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机构(21)包括端头盖(211),所述端头盖(211)的外缘处对应衔接有外部隔热壳体(212),所述端头盖(211)内缘处对应衔接有内部导热壳体(214),所述内部导热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克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合荣钛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