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丹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87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所述的干燥通道为一层,且干燥通道底部设有分风器,分风器通过连通管与供热主管连通,连通后的分风器与连通管之间设有分风阀,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侧壁上设有排湿口,排湿口通过排湿管连接至排湿主管上,排湿主管与位于干燥通道外侧的排湿风机相连接,排湿风机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采用本方案后具有结构合理、增大产量、降低损耗的优势,且具有节能减排、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窑炉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小规格陶瓷外墙砖,如45mmx95mm、95mmx95mm等规格,其生产过程中, 有道工序是对陶瓷外墙砖坯体进行干燥,常见的干燥设备包括1 3层干燥器,采用小辊 距、小辊棒传送坯体,一般使用辊棒直径为Φ 30 Φ 35mm左右,辊距为40 45mm左右。由 于辊棒小,负载能力小,抗弯强度差,干燥器不能太宽,也不能太长。干燥器太宽的话,辊棒 弯曲,砖坯运行不整齐,造成砖坯凌乱,后道工序很难处理,产品干燥损耗大。同样干燥器太 长的话,砖坯运行到后段,加剧了砖坯凌乱状态,严重影响后道工序。因此这种干燥器限制 了生产线的产量提升,是陶瓷生产厂家产量的瓶颈。此外,由于受辊距和辊棒的限制,这种 干燥器不能生产更小规格的陶瓷外墙砖,如45mmX45mm。另外,因受辊距的限制,坯体在运行 中,容易在干燥器内掉落,增加了产品干燥损耗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结构合 理、损耗低,且具有节能减排功能的干燥通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 道,所述的干燥通道为一层,且干燥通道底部设有分风器,分风器通过连通管与供热主管连 通,连通后的分风器与连通管之间设有分风阀,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侧壁上设有排湿口, 排湿口通过排湿管连接至排湿主管上,排湿主管与位于干燥通道外侧的排湿风机相连接, 排湿风机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所述的分风器为多个,左右对称的均勻分布在通道底部。所述的位于干燥通道前段的分风器向后水平打入。所述的位于干燥通道后段的分风器向前水平打入。所述的干燥通道内设有传动辊,传动辊为多个,均勻装配在干燥通道内,装配后的 传动辊上设有垫板。所述的供热主管安装在干燥通道底部外侧。所述的排湿主管安装在干燥通道顶部外侧。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热风通过安装于干燥通道底部外侧的供热主管,再 通过连通管进入分风器内,由分风器对干燥通道内的砖坯进行干燥,通过砖坯与热风的交 换蒸发出砖坯内的水份。热交换后的潮湿低温气体通过排湿口,由排湿管输送至安装于干 燥通道顶部外侧的排湿主管内,最后通过排湿风机抽送于排湿烟囱排出窑炉外。采用本方 案后具有结构合理、增大产量、降低损耗的优势,且具有节能减排、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成 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风器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辊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施 例所述的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所述的干燥通道1为一层,且干燥通道1底部设有 分风器2,分风器6为多个,左右对称的均勻分布在通道底部,且位于干燥通道1前段的分风 器2向后水平打入,位于干燥通道1后段的分风器2向前水平打入。安装后的分风器2通 过连通管4与供热主管5连通,供热主管5安装在干燥通道1底部外侧,连通后的分风器2 与连通管4之间设有分风阀3,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1侧壁上设有排湿口 6,排湿口 6通 过排湿管8连接至排湿主管9上,排湿主管9安装在干燥通道1顶部外侧,排湿主管9与位 于干燥通道1外侧的排湿风机10相连接,排湿风机10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11。干燥通 道1内设有传动辊16,传动辊16为多个,均勻装配在干燥通道1内,装配后的传动辊16上 设有垫板14,砖坯15由垫板14承托着向前运行。采用了上述方案后,热风通过安装于干燥 通道1底部外侧的供热主管5,再通过连通管4进入分风器2内,由分风器2对干燥通道1 内的砖坯15进行干燥,通过砖坯15与热风的交换蒸发出砖坯15内的水份。热交换后的潮 湿低温气体通过排湿口 6,由排湿管8输送至安装于干燥通道1顶部外侧的排湿主管9内, 最后通过排湿风机10抽送于排湿烟囱11排出窑炉外。干燥后的坯体由垫板14承托着向 前运行,直接进入窑炉烧成。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通道(1)为一层,且干燥通道(1)底部设有分风器(2),分风器(2)通过连通管(4)与供热主管(5)连通,连通后的分风器(2)与连通管(4)之间设有分风阀(3),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1)侧壁上设有排湿口(6),排湿口(6)通过排湿管(8)连接至排湿主管(9)上,排湿主管(9)与位于干燥通道(1)外侧的排湿风机(10)相连接,排湿风机(10)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分风器(6) 为多个,左右对称的均勻分布在通道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位于干燥 通道(1)前段的分风器(2)向后水平打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位于干燥 通道(1)后段的分风器(2)向前水平打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干燥通道 ⑴内设有传动辊(16),传动辊(16)为多个,均勻装配在干燥通道⑴内,装配后的传动辊 (16)上设有垫板(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供热主管 (5)安装在干燥通道(1)底部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排湿主管 (9)安装在干燥通道(1)顶部外侧。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所述的干燥通道为一层,且干燥通道底部设有分风器,分风器通过连通管与供热主管连通,连通后的分风器与连通管之间设有分风阀,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侧壁上设有排湿口,排湿口通过排湿管连接至排湿主管上,排湿主管与位于干燥通道外侧的排湿风机相连接,排湿风机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采用本方案后具有结构合理、增大产量、降低损耗的优势,且具有节能减排、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优点。文档编号F27B9/30GK101963454SQ201010503678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柳丹, 谭映山 申请人:柳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外墙砖辊道窑的干燥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通道(1)为一层,且干燥通道(1)底部设有分风器(2),分风器(2)通过连通管(4)与供热主管(5)连通,连通后的分风器(2)与连通管(4)之间设有分风阀(3),位于辊上方的干燥通道(1)侧壁上设有排湿口(6),排湿口(6)通过排湿管(8)连接至排湿主管(9)上,排湿主管(9)与位于干燥通道(1)外侧的排湿风机(10)相连接,排湿风机(10)出口处还设有排湿烟囱(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丹谭映山
申请(专利权)人:柳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