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577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缝管挤压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包括管模、与管模同轴设置的挤压轴、与挤压轴同轴设置的随动针以及套设于随动针外的挤压垫,随动针的成型段和随动针的挤压垫接触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成型段的外周面和挤压垫接触面二者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或等于Ra0.1。相比于原有的圆弧过渡,过渡斜面减小了随动针与残料等接触面积,方便了随动针的退针;成型段和挤压垫接触面均进行表面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大幅降低,有效地减小了管材与随动针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随动针的无润滑自动脱模,既保证了管材的加工质量,又有利于延长随动针的工作寿命。又有利于延长随动针的工作寿命。又有利于延长随动针的工作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无缝管挤压成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由于200筒的筒径较小,无法采用穿孔系统挤压,通常采用随动挤压方式。
[0003]现有的铝合金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挤压筒6、挤压轴5、挤压垫4、随动针3、管模2和模支撑1,其中管模2套设于模支撑1内,挤压轴5设于挤压筒6内,随动针3与挤压轴5螺纹连接。
[0004]挤压时,挤压轴5推动推动挤压垫4和空心铸锭01沿挤压筒6的轴线方向水平移动,使随动针3移动至管模2内,利用随动针3和管模2分别形成无缝管的内、外型面;挤压完成后,挤压轴5带动随动针3后退,逐次脱离管材内壁、残料和挤压垫4;最后,剪切残料和挤压垫4,完成加压过程。
[0005]上述工作过程中,随动针3始终承受较强的工作摩擦力,若对随动针3进行润滑,有利于延长随动针3的使用寿命,但油污容易渗入管材表面,导致管材的内表面质量较差,且油污后期难以清除,严重影响了管材质量;
[0006]若不对随动针3进行润滑,随动针3则容易带动残料和挤压垫4一同后退,无法正常分离,严重影响下一次挤压过程。
[0007]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无缝管的随动挤压质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随动针的成型段和挤压垫接触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且上述两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Ra0.1,实现了随动针的无润滑自动脱模,保证了管材加工质量。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包括管模、与所述管模同轴设置的挤压轴、与所述挤压轴同轴设置的随动针以及套设于所述随动针外的挤压垫,所述随动针的成型段和所述随动针的挤压垫接触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所述成型段的外周面和所述挤压垫接触面二者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或等于Ra0.1。
[0011]优选的,所述管模的管模斜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槽,以增强所述管模与残料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连力。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摩擦槽包括若干个第一环形槽和若干个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扇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管模的轴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扇形槽沿所述管模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挤压垫接触面的长度小于或等于20mm。
[0015]优选的,所述挤压垫相对靠近残料的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摩擦槽,以增强所述挤压垫与所述残料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连力。
[0016]优选的,所述第二摩擦槽包括若干个第二环形槽和若干个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扇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圆心均位于所述挤压垫的轴线上。
[0017]优选的,所述第二扇形槽沿所述挤压垫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0018]本技术提供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随动针的成型段和挤压垫接触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相比于原有的圆弧过渡,减小了随动针与残料等接触面积,方便了随动针的退针,且上述两工作面均进行表面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大幅降低,有效地减小了管材与随动针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随动针的无润滑自动脱模,既保证了管材的加工质量,又有利于延长随动针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与空心铸锭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2为现有技术中随动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现有技术中管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现有技术中挤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的随动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的管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的挤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

图7中:
[0028]01为空心铸锭、1为模支撑、2为管模、21为第一环形槽、22为第一扇形槽、3为随动针、31为成型段、32为过渡斜面、33为挤压垫接触面、4为挤压垫、41为工作带、42为第二环形槽、43为第二扇形槽、5为挤压轴、6为挤压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随动针的成型段和挤压垫接触面之间设有过渡斜面,且上述两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Ra0.1,实现了随动针的无润滑自动脱模,保证了管材加工质量。
[0031]请参考图5

图7。
[0032]本技术提供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包括管模2、与管模2同轴设置的挤压轴5、与挤压轴5同轴设置的随动针3以及套设于随动针3外的挤压垫4,随动针3的成型段31和
随动针3的挤压垫接触面33之间设有过渡斜面32,成型段31的外周面和挤压垫接触面33二者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或等于Ra0.1。
[0033]请参考图2,现有的随动针3的成型段31和挤压垫接触面33通过圆弧面加工,不仅加工难度大,且内凹面的形状不方便随动针3推针;而本申请利用过渡斜面32连接成型段31和挤压垫接触面33,倾斜的过渡面降低了随动针3与残料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随动针3的退针。
[0034]成型段31的外周面与管材的内周面接触,挤压垫接触面33与挤压垫4的内周面接触,二者均为随动针3承受摩擦力的工作面,降低二者的表面粗糙度,有利于减小随动针3与管材、残料和挤压垫4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连力,避免残料和挤压垫4与管材分离,方便下一次挤压工作的正常进行。
[0035]在本实施例中,随动针3的成型段31和挤压垫接触面33之间设有过渡斜面32,相比于原有的圆弧过渡,减小了随动针3与残料等接触面积,方便了随动针3的退针,且上述两工作面均进行表面抛光处理,表面粗糙度大幅降低,有效地减小了管材与随动针3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了随动针3的无润滑自动脱模,既保证了管材的加工质量,又有利于延长随动针3的工作寿命。
[0036]另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由于随动针3采用无润滑挤压方式,随动针3与挤压轴5的连接处受力增大,为保证二者间的连接强度,应当酌情增大二者的连接螺纹的外径和长度。
[0037]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模(2)、与所述管模(2)同轴设置的挤压轴(5)、与所述挤压轴(5)同轴设置的随动针(3)以及套设于所述随动针(3)外的挤压垫(4),所述随动针(3)的成型段(31)和所述随动针(3)的挤压垫接触面(33)之间设有过渡斜面(32),所述成型段(31)的外周面和所述挤压垫接触面(33)二者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或等于Ra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模(2)的管模斜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摩擦槽,以增强所述管模(2)与残料之间的摩擦力和粘连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缝管随动挤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槽包括若干个第一环形槽(21)和若干个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一扇形槽(22),所述第一环形槽(21)的圆心均位于所述管模(2)的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缝管随动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郑旭罗勇张晓英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