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848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其包括,用于连接压缩机管路的连接部、缓冲部和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回气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金属波纹管和套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两端均固接有连接端头,每个连接端头的外周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端堵,金属端堵位于连接端头靠近金属波纹管位置处,金属波纹管与连接端头相连通,所述连接端头能够螺纹连接于套管的内周壁。本申请具有减少回气管路由于振动导致的金属疲劳,延长回气管路使用寿命的效果。长回气管路使用寿命的效果。长回气管路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的回气管路是空调管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将压缩机排出冷媒流回空调内机,在空调的制冷循环管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空调的振动和噪声指标是评判空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空调的振动主要来自于压缩机,其中针对进气管路和回气管路又有所不同,回气管路受到压缩机受到气流冲击相比进气管路较小,其振动主要来自于压缩机本身工作时其气液分离器所产生的振动。
[0003]现有空调的回气管路为了减少振动,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一、延长回气管路,从而使压缩机工作产生的应力分散,减少回气管路单独一点所承受的径向应力,从而起到保护回气管路,降低金属疲劳损伤的作用;二、增加多个折弯或U型管路,通过折弯或U型管路来减振,使气流冲击产生的应力作用在U型管路位置处,从而减少振动的进一步传递。
[0004]针对上述现有的空调回气管路,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空调回气管路在减振过程中采用的两种方法均存在问题,首先通过延长回气管路和加装U型管路的方法虽然能够起到减缓振动的作用,但是延长的回气管路和添加的多个U型管路势必将占用更大的安装空间,在空调外机与空调内机连接位置处空间本就较为狭窄的情况下给安装带来很大的麻烦,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空调设计理念逐渐向小而精的方向进步,因此通过延长回气管路增大安装面积的方式减缓振动显然与这一设计理念不符;其次通过延长回气管路和增加U型管路还带来了另外的问题,空调外机通过压缩机产生的压强将冷媒送回到空调内机,过长的管路和过多的U型管路势必增加能耗,使压缩机需要产生更强的压强推动冷媒,这也于节能减排的要求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回气管路由于振动导致的金属疲劳,延长回气管路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包括:用于连接压缩机管路的连接部、缓冲部和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回气部,所述连接部包括金属波纹管和套管,所述金属波纹管两端均固接有连接端头,每个连接端头的外周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端堵,金属端堵位于连接端头靠近金属波纹管位置处,金属波纹管与连接端头相连通,所述连接端头能够螺纹连接于套管的内周壁。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压缩机产生的冷媒通过连接端头进入金属波纹管,随后通过金属波纹管进入套管,再由套管进入缓冲部和回气部最后进入空调的室内机,压缩机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端头传递到金属波纹管,由于金属波纹管能够沿轴向伸缩可以缓冲部分沿波纹管传递的振动,从而减少压缩机产生的振动继续沿回气管路传递,
起到保护后续管路,减少后续管路所受应力,提高回气管路使用寿命的作用。
[0009]可选的,所述套管靠近金属波纹管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为环槽,卡槽沿所述套管的轮廓开设,所述套管的卡槽内卡接有减振密封圈,减振密封圈一侧从套管的卡槽内伸出,金属端堵能够抵触减振密封圈的一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用户将金属波纹管一端的连接端头连接到压缩机上,再将另外一端的连接端头螺纹连接到套管的内周壁,并使金属端堵抵触于套管的卡槽内的减振密封圈,减振密封圈起到进一步缓冲沿金属波纹管径向传递的振动的作用。
[0011]可选的,所述缓冲部包括缓冲管,缓冲管能够插接于套管内,缓冲管能够通过套管与金属波纹管相连通。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冷媒能够通过压缩机经过金属波纹管进入套管内再进入缓冲管内随后继续完成冷媒的输送。
[0013]可选的,所述缓冲管外侧固接有管盖,所述套管远离金属波纹管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呈圆锥台状,套管的连接槽内设置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呈圆锥管状,密封胶圈的外周壁抵触于套管的连接槽设置,密封胶圈远离金属波纹管的一端伸出套管的连接槽设置,所述管盖能够螺纹连接于套管的外周壁,管盖能够抵触并推动密封胶圈伸出套管的部分,使其沿套管的连接槽位置处的内周壁发生形变。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用户将缓冲管插接于套管内,使缓冲管通过套管与金属波纹管相连通,随后用户转动管盖,使管盖螺纹连接于套管的外周壁,在这个过程中管盖推动密封胶圈沿着套管的连接槽位置处的内周壁向内侧发生形变,从而使密封胶圈夹紧缓冲管,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冷媒通过缓冲管和套管之间的间隙流出。
[0015]可选的,所述缓冲部还包括U型管,U型管一端连接于缓冲管,U形管与缓冲管相连通,所述U型管的外周壁对应U型管折弯位置处套设有阻尼配重,阻尼配重能够覆盖U型管对应自身折弯位置处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气态冷媒通过缓冲管流入U型管内,气体冲击U型管的折弯位置处,U型管起到减少振动进一步传递的作用,阻尼配重起到压紧并缓冲U型管所受的应力冲击的作用。
[0017]可选的,所述缓冲管靠近套管位置处的内径长度小于缓冲管靠近U型管位置处的内径长度。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气体在流经缓冲管时,其体积由靠近套管位置处到靠近U型管位置处逐渐扩大,从而逐渐减少其压强,减少U型管所受的气体的冲击振动。
[0019]可选的,所述回气部包括回气主管和多个回气细管,回气主管固定连接于U型管远离缓冲管的一端,回气主管与U型管相连通,回气主管远离U型管的一端封堵设置,多个回气细管分别固定连接于回气主管的外周壁,回气细管与回气主管相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气体在经过U型管后进入回气主管,随后通过多个回气细管流回空调的室内机部分,多个回气细管起到节流作用,冷媒经过回气细管进入空调的室内机部分后,由于其体积突然变大,使冷媒降温降压,从而吸收室内热量,完成制冷。
[0021]可选的,每个所述回气细管均由靠近回气主管位置处到远离回气主管位置处向远离U型管方向倾斜设置。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时,回气细管由靠近回气主管位置处到远离回气主管位置处并最终进入空调的室内机部分,压缩机产生的压强沿着回气管路到回气主管位置处产生沿回气主管轴向的推力,而这股推力能够产生沿倾斜的回气细管方向的分力,从而使进入回气细管的气体和冷媒能够更容易沿着回气细管进入空调的室内机,减少能量消耗。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金属波纹管、连接端头、套管、卡槽、减震密封圈和金属端堵的设计,能够减缓回气管路承受的由空调压缩机工作产生的振动,减少振动的传递从而阻止回气管路持续振动产生金属疲劳,延长回气管路的使用寿命;
[0025]2.密封胶圈、连接槽、套管、管盖和缓冲管的设计,能够起到密封缓冲管和套管连接位置处的作用,阻止冷媒泄露;
[0026]3.U型管、缓冲管和阻尼配重的设计,能够减缓气体和冷媒冲击回气管路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包括:用于连接压缩机管路的连接部(1)、缓冲部(2)和用于连接室内机的回气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包括金属波纹管(11)和套管(4),所述金属波纹管(11)两端均固接有连接端头(12),每个连接端头(12)的外周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端堵(13),金属端堵(13)位于连接端头(12)靠近金属波纹管(11)位置处,金属波纹管(11)与连接端头(12)相连通,所述连接端头(12)能够螺纹连接于套管(4)的内周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靠近金属波纹管(11)一侧开设有卡槽(41),卡槽(41)为环槽,卡槽(41)沿所述套管(4)的轮廓开设,所述套管(4)的卡槽(41)内卡接有减振密封圈(42),减振密封圈(42)一侧从套管(4)的卡槽(41)内伸出,金属端堵(13)能够抵触减振密封圈(4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2)包括缓冲管(21),缓冲管(21)能够插接于套管(4)内,缓冲管(21)能够通过套管(4)与金属波纹管(11)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的回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21)外侧固接有管盖(45),所述套管(4)远离金属波纹管(11)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43),连接槽(43)呈圆锥台状,套管(4)的连接槽(43)内设置有密封胶圈(44),密封胶圈(44)呈圆锥管状,密封胶圈(44)的外周壁抵触于套管(4)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崇超高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诺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