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34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包括转向器壳体、转动安装在转向器壳体内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和蜗杆相啮合,壳体内设置有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所述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包括设置在轴承护套远离蜗杆一端的护套壳体,所述护套壳体过盈压装在转向器壳体内,所述护套壳体内沿竖直方向装配有弹簧,所述轴承护套远离蜗杆的一端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凹槽,所述护套壳体上设置有与凹槽契合的凸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能够自动补偿蜗轮蜗杆中心距。动补偿蜗轮蜗杆中心距。动补偿蜗轮蜗杆中心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器
,特别涉及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由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电池包导致整车质量更重,同时整车行驶过程中因没有了发动机导致驾驶环境的噪音更安静,导致驾驶者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运行噪音要求更高。市场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减速机构的蜗轮普遍采用尼龙材质,尼龙材质具有一定的降噪性能,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蜗轮蜗杆经过长期啮合后会导致蜗轮产生严重的磨损,当蜗轮齿厚发生磨损后会造成蜗轮蜗杆出现啮合间隙,在方向盘换向时会造成蜗轮蜗杆撞击异响,同时当车辆经过凹坑路或不平路面时会对电动转向系统造成逆向激励,亦会造成蜗轮蜗杆产生撞击异响;现在随着产品的迭代,更多的蜗轮被应用在DP

EPS/SP

EPS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上,DP

EPS等产品一般安装在驾驶舱外底盘上,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最高温达到130℃,最低温达到

40℃,恶劣的环境会造成尼龙蜗轮出现溶胀现象,使蜗轮齿厚变大,从而导致蜗轮蜗杆出现转动卡滞现象,导致转向系统的空载扭矩变大最终导致驾驶者转动方向盘的手力变重,通常会使驾驶者抱怨。若设计一款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溶胀时使蜗杆远离蜗轮,磨损时使蜗杆贴紧蜗轮,便可解决以上全部的问题,故在此情况下开发一款蜗轮蜗杆中心距自动补偿机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具有结构简单、能够自动补偿蜗轮蜗杆中心距的效果。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包括转向器壳体、转动安装在转向器壳体内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和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大轴承和半联轴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小轴承,所述大轴承和小轴承的外圈分别压装于转向器壳体内,所述小轴承远离蜗杆一端微过盈压装有轴承护套,所述壳体位于小轴承处远离蜗杆一侧设置有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所述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包括设置在轴承护套远离蜗杆一端的护套壳体,所述护套壳体过盈压装在转向器壳体内,所述护套壳体内装配有弹簧,所述轴承护套远离蜗杆的一端设置有放置弹簧的凹槽,所述护套壳体上设置有与凹槽契合的凸槽。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蜗轮齿厚出现磨损后,蜗轮和蜗杆的中心距会变小,此时弹
[0006]簧将蜗杆向蜗轮方向施加推力,从而使蜗轮和蜗杆中心距减小,蜗轮和蜗杆啮合无间隙;当蜗轮在高温环境下溶胀后,蜗轮向外扩张,蜗杆被动向外移动,此时弹簧压缩,蜗杆有向外移动的空间,蜗轮和蜗杆中心距变大,蜗轮和蜗杆啮合不会出现卡滞状态。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套壳体内壁顶部设置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位于弹簧正上方。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蜗轮和蜗杆快速换向时,弹簧会处于快速压缩和释放状态,轴承护套沿蜗杆运动方向快速移动,轴承护套与护套壳体上的橡胶垫片撞击,因橡胶垫片是软材质,不会造成轴承护套与护套壳体产生撞击异响。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套壳体外圆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刺钩。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套壳体上设置刺钩结构,有助于护套壳体与轴承护套固定在一起,防止两个零件脱落。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与蜗杆垂直设置且所述弹簧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即能够在蜗轮齿厚出现磨损、蜗轮和蜗杆的中心距变小时,为蜗轮向蜗杆方向移动时施加推力;又能够在蜗轮在高温环境下溶胀时,为蜗杆向外移动提供空间。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承护套与护套壳体两侧涂抹有适量润滑脂;所述弹簧外圈涂抹有适量润滑脂。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脂能够减小阻力,在补偿过程中增加导向性和跟随性。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的结构,能应对蜗轮的齿厚出现磨损、蜗轮在高温环境下溶胀等情况,自动的调整和补偿蜗轮和蜗杆之间中心距,以保障蜗轮蜗杆的传动稳定。
[0017]2、本技术当蜗轮和蜗杆快速换向时,弹簧会处于快速压缩和释放状态,轴承护套沿蜗杆运动方向快速移动,轴承护套与护套壳体橡胶垫片撞击,因护套壳体橡胶垫片是软材质,不会造成轴承护套与护套壳体产生撞击异响。
[0018]3、本技术轴承护套和护套壳体装配采用刺钩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两个零件脱落。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电动助力转向器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A

A向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补偿组件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补偿组件示意图。
[0024]图中,1、转向器壳体;2、半联轴器;3、大轴承;4、蜗杆;5、蜗轮;6、小轴承;7、护套壳体;7

1、橡胶垫片;8、弹簧;9、轴承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请参阅图1

4,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包括转向器壳体1、转动安装在转向器壳体1内的蜗轮5和蜗杆4,蜗轮5和蜗杆4相啮合,蜗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大轴承3和半联轴器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小轴承6,大轴承3和小轴承6的外圈分别压装于转向器壳体1内,小轴承6远离蜗杆4一端微过盈压装有轴承护套9,壳体位于小轴承6处远离蜗杆4一侧设置有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包括设置在轴承护套9远离蜗杆4一端的护套壳体7,护套壳体7过盈压装在转向器壳体1内,护套壳体7内装配有弹簧8,轴承护套9远离蜗杆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弹簧8的凹槽,护套壳体7上设置有与凹槽契合的凸槽,当蜗轮5齿厚出现磨损后,蜗轮5和蜗杆4的中心距会变小,此时弹簧8将蜗杆4向蜗轮5方向施加推力,从而使蜗轮5和蜗杆4中心距减小,蜗轮5和蜗杆4啮合无间隙;当蜗轮5在高温环境下溶胀后,蜗轮5向外扩张,蜗杆4被动向外移动,此时弹簧8压缩,蜗杆4有向外移动的空间,蜗轮5和蜗杆4中心距变大,蜗轮5和蜗杆4啮合不会出现卡滞状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机构,包括转向器壳体(1)、转动安装在转向器壳体(1)内的蜗轮(5)和蜗杆(4),所述蜗轮(5)和蜗杆(4)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大轴承(3)和半联轴器(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小轴承(6),所述大轴承(3)和小轴承(6)的外圈分别压装于转向器壳体(1)内,所述小轴承(6)远离蜗杆(4)一端微过盈压装有轴承护套(9),所述壳体(1)位于小轴承(6)处远离蜗杆(4)一侧设置有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所述蜗轮蜗杆中心距补偿组件包括设置在轴承护套(9)远离蜗杆(4)一端的护套壳体(7),所述护套壳体(7)过盈压装在转向器壳体(1)内,所述护套壳体(7)内装配有弹簧(8),所述轴承护套(9)远离蜗杆(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弹簧(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力沈振星
申请(专利权)人:国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