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811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第一反应器,具有出料口和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料口之间设有循环管线;管式炉,设于循环管线上,用于对第一反应器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滞留塔,其进料口与循环管线的位于管式炉下游的位置连接,以使由所述管式炉的出口出来的沥青一部分进入所述滞留塔,另一部分回到所述第一反应器,进入所述滞留塔的沥青在所述滞留塔内滞留并发生缩聚和聚合反应;第二反应器,其进料口与所述滞留塔的塔底连接,以使所述滞留塔内的物料进入所述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产品出口连接液体沥青储槽。该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工艺简单,不仅能保证反应所需热量的供应,又能保证反应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反应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又能保证反应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各种沥青原料且节能环保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一般产生约50%~60%的沥青,属于焦油加工的大宗产品,加工规模越大,沥青产量越多。改质沥青是目前沥青的主要下游产品,主要用于电解铝行业生产预焙阳极,制备电池棒或电极粘结剂。目前我国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主要有常压釜式热聚合工艺、负压闪蒸加釜式热聚合工艺、加压热聚合工艺等。虽然生产工艺不同,但均以煤焦油蒸馏得到中温沥青为原料,通过加热改质处理制取改质沥青。目前国内生产改质沥青的工艺大多采用热缩聚法,热缩聚法按加热方式可分为釜式加热法和管式炉加热法。
[0003]目前国内生产改质沥青大多采用釜式加热法。该工艺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由加热炉直接加热反应釜外表面,反应釜内通过控制一定的反应停留时间及适当的反应温度,达到沥青改质的目的。由于加热面为反应釜的外表面,为了达到良好的传质传热效果,反应釜内需设置搅拌器。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反应釜容积有限,处理能力小;2.釜内搅拌器的设置,使反应釜的容积受到限制,设计能力有限;3.自动化程度低;4.易堵塞,运行周期短。
[0004]管式炉加热法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有从法国引进的加压双炉双釜汽提闪蒸工艺,也有国内的常压或减压的双炉双釜汽提闪蒸工艺以及单炉单釜汽提闪蒸工艺等;其中双釜双炉汽提闪蒸工艺以中温沥青为原料,在管式加热炉内进行沥青加热,然后在反应釜内进行改质反应。该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由于设计能力大,反应釜外形巨大,投资费用高,检修时间长;2.改质沥青反应釜是靠控制反应物停留时间和反应温度来达到沥青改质的目的,而停留时间是靠控制反应釜液位高度来控制的,由于沥青粘度大易凝固,液位测量成了反应过程控制的关键性难题;3.管式炉出口温度高,存在结焦的风险;4.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工艺、设备有待改进;5.易结焦,运行周期短。
[0005]综上所述,为了有效提高改质沥青生产处理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加收益率,改善操作环境,寻求一种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提高处理能力和操作自动化水平,解决节能和环保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不仅能保证反应所需热量的供应,又能保证反应所需的时间和空间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
[0007]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包括:
[0008]第一反应器,具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设有循环管线;
[0009]管式炉,设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用于对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物料进行加热;
[0010]滞留塔,其进料口与所述循环管线的位于所述管式炉下游的位置连接,以使由所述管式炉的出口出来的沥青一部分进入所述滞留塔,另一部分回到所述第一反应器,进入所述滞留塔的沥青在所述滞留塔内滞留并发生缩聚和聚合反应;
[0011]第二反应器,其进料口与所述滞留塔的塔底连接,以使所述滞留塔内的物料进入所述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产品出口连接液体沥青储槽。
[0012]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管式炉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进料口之间的循环管线上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上连接沥青进料管。
[0013]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汽提塔,所述汽提塔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顶部出气口连接,所述汽提塔的塔底通过第一重油管线与重油槽连接。
[0014]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真空系统,所述真空系统与所述汽提塔连接,用于对所述汽提塔及所述第二反应器抽真空。
[0015]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顶部通过第二重油管线连接重油槽,所述第二重油管线上设有第一重油冷却器;和/或
[0016]所述滞留塔的顶部通过第三重油管线连接重油槽,所述第三重油管线上设有第二重油冷却器。
[0017]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汽提塔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顶部出气口之间的管线上设有第一冷却器。
[0018]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重油管线上设有第三重油冷却器;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一回流管线,所述第一回流管线的一端与所述汽提塔的上部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重油管线的位于所述第三重油冷却器的下游的位置连接;和/或
[0019]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回流管线,所述第二回流管线的一端与所述滞留塔的塔底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进料口之间的管线连接,所述第二回流管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滞留塔的靠近其下部的位置连接。
[0020]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器的顶部连接有氮气进气管。
[0021]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内分别设有浮球液位计和称重器,所述浮球液位计设于反应器的中上部,所述称重器设于反应器的底部;
[0022]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产品出口与所述液体沥青储槽之间设有改质沥青泵,所述改质沥青泵和所述浮球液位计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浮球液位计检测的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液位信息,并根据所述液位信息控制所述改质沥青泵启闭,以使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液位保持在预设高度。
[0023]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4]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0025]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
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第一反应器;2

管式炉;3

滞留塔;4

第二反应器;5

汽提塔;6

循环管线;7

混合器;8

沥青进料管;9

沥青循环泵;10

第一重油管线;11

第一重油冷却器;12

第二重油冷却器;13

第三重油冷却器;14

重油采出泵;15

改质沥青泵;16

第一冷却器;17

第二冷却器;18

第一回流管线;19

第二回流管线;20

滞留塔底循环泵;21

真空冷凝器;22

真空缓冲罐;23

真空泵。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器,具有出料口和进料口,所述出料口和所述进料口之间设有循环管线;管式炉,设于所述循环管线上,用于对所述第一反应器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滞留塔,其进料口与所述循环管线的位于所述管式炉下游的位置连接,以使由所述管式炉的出口出来的沥青一部分进入所述滞留塔,另一部分回到所述第一反应器,进入所述滞留塔的沥青在所述滞留塔内滞留并发生缩聚和聚合反应;第二反应器,其进料口与所述滞留塔的塔底连接,以使所述滞留塔内的物料进入所述第二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的产品出口连接液体沥青储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炉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进料口之间的循环管线上设有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上连接沥青进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汽提塔,所述汽提塔的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顶部出气口连接,所述汽提塔的塔底通过第一重油管线与重油槽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质沥青生产系统还包括真空系统,所述真空系统与所述汽提塔连接,用于对所述汽提塔及所述第二反应器抽真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质沥青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器的顶部通过第二重油管线连接重油槽,所述第二重油管线上设有第一重油冷却器;和/或所述滞留塔的顶部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天长李现芳杨小伟刘志英李卫刚张志敏刘萍张江伟王国会李凤英毕玉翠李青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旭阳煤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