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428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包括基架;所述基架的一侧设置有入丝辊、出丝辊和拉直辊,所述入丝辊、出丝辊和拉直辊均与基架活动连接,所述基架的一侧固接有储油箱,涉及铜丝拉直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出丝辊收束铜丝的过程中,驱动泵机工作将储油箱内部的润滑油从抽出、经过泵机管和循环管后从滴头输出,由于滴头的输出端正对辊沟,因此润滑油会从滴头滴落到辊沟上进行铜丝的润滑,避免铜丝拉直过程中与拉直辊摩擦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由于循环管远离泵机管的一端与通油口连通,当循环管内部润滑油充盈时,多余的润滑油会从通油口重新输入到储油箱内,并不会加压从滴头输出,从而避免辊沟浸油过多导致铜丝浸油过多的问题,减少浪费。减少浪费。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丝拉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铜丝拉直领域,具体是一种铜丝拉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铜丝指的是由热轧铜棒不退火(但尺寸较小的丝可能要求中间退火)拉制而成的丝,可用于织网、电缆、铜刷过滤网等。广泛用于工业过滤、石油、化工、印刷、艺术品等行业。
[0003]由于铜丝质软、延展性好,铜丝在生产后会产生较多折叠,视觉效果上铜丝会存在很多弯绕,因此需要将铜丝拉直便于其包裹导线包皮或便于其编网,其拉直的过程一般为铜丝经过会经过多道拉直辊,利用辊与铜丝的摩擦和铜丝的张力将铜丝拉紧后拉直,使得铜丝可以正常包裹导线包皮或编网。
[0004]现有用于拉直铜丝的拉直辊与铜丝的摩擦力较大,虽能将铜丝较好的拉直,但铜丝与拉直辊的摩擦容易造成铜丝损伤,影响铜丝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丝拉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包括基架;所述基架的一侧设置有入丝辊、出丝辊和拉直辊,所述入丝辊、出丝辊和拉直辊均与基架活动连接,所述基架的一侧固接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的一侧固接有泵机,所述泵机的一侧与储油箱连通、另一侧通过泵机管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远离泵机管的一端与通油口连通,所述循环管的一侧固接有滴头,所述滴头的输出端朝向拉直辊。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辊的内部开设有若干道辊沟,所述滴头的输出端正对辊沟,所述滴头的数量与辊沟相同。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辊的两端均固接有辊轴,所述辊轴的外侧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与辊轴转接,所述轴套与基架滑接,所述轴套设置有两组,所述基架的一侧固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接有滚珠丝杠螺母副,一组所述轴套与滚珠丝杠螺母副内的丝杠螺母固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架的一侧固接有滑杆,另一组所述轴套的一侧固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杆滑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架的一侧固接有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穿过基架与出丝辊固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拉直辊设置有七组,七组所述拉直辊均与基架活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架与储油箱贯通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在出丝辊收束铜丝的过程中,驱动泵机工作将储油箱内部的润滑油从抽出、经
过泵机管和循环管后从滴头输出,由于滴头的输出端正对辊沟,因此润滑油会从滴头滴落到辊沟上进行铜丝的润滑,避免铜丝拉直过程中与拉直辊摩擦造成损伤的问题,并且,由于循环管远离泵机管的一端与通油口连通,当循环管内部润滑油充盈时,多余的润滑油会从通油口重新输入到储油箱内,并不会加压从滴头输出,从而避免辊沟浸油过多导致铜丝浸油过多的问题,减少浪费;
[0015]2、由于一组轴套与滚珠丝杠螺母副的丝杠螺母固接,因此电机一带动滚珠丝杠螺母副转动后可带动丝杠螺母沿着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运动,并同时带动轴套沿着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运动,又因为另一组轴套通过滑块与滑杆滑接,因此电机一转动后可使拉直辊较平稳的沿着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运动、实现拉直辊的升降,并且,由于拉直辊设置有七组,每组拉直辊均独立通过电机一和滚珠丝杠螺母副调节高度,因此可调节不同拉直辊的高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前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循环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拉直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拉直辊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中:1、基架;2、储油箱;21、通油口;22、泵机管;23、泵机;3、入丝辊;4、出丝辊;5、拉直辊;51、辊沟;52、辊轴;53、轴套;6、滑杆;61、滑块;7、循环管;71、滴头;8、电机一;9、电机二;10、滚珠丝杠螺母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4]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包括基架1;基架1的一侧设置有入丝辊3、出丝辊4和拉直辊5,入丝辊3、出丝辊4和拉直辊5均与基架1活动连接,基
架1的一侧固接有储油箱2,储油箱2的一侧固接有泵机23,泵机23的一侧与储油箱2连通、另一侧通过泵机管22连通有循环管7,循环管7远离泵机管22的一端与通油口21连通,循环管7的一侧固接有滴头71,滴头71的输出端朝向拉直辊5。
[0025]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拉直辊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道辊沟51,滴头71的输出端正对辊沟51,滴头71的数量与辊沟51相同。
[002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拉直辊5的两端均固接有辊轴52,辊轴52的外侧套设有轴套53,轴套53与辊轴52转接,轴套53与基架1滑接,轴套53设置有两组,基架1的一侧固接有电机一8,电机一8的输出端固接有滚珠丝杠螺母副10,一组轴套53与滚珠丝杠螺母副10内的丝杠螺母固接。
[002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架1的一侧固接有滑杆6,另一组轴套53的一侧固接有滑块61,滑块61与滑杆6滑接。
[002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基架1的一侧固接有电机二9,电机二9的输出端穿过基架1与出丝辊4固接。
[002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拉直辊5设置有七组,七组拉直辊5均与基架1活动连接。
[003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包括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1)的一侧设置有入丝辊(3)、出丝辊(4)和拉直辊(5),所述入丝辊(3)、出丝辊(4)和拉直辊(5)均与基架(1)活动连接,所述基架(1)的一侧固接有储油箱(2),所述储油箱(2)的一侧固接有泵机(23),所述泵机(23)的一侧与储油箱(2)连通、另一侧通过泵机管(22)连通有循环管(7),所述循环管(7)远离泵机管(22)的一端与通油口(21)连通,所述循环管(7)的一侧固接有滴头(71),所述滴头(71)的输出端朝向拉直辊(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辊(5)的内部开设有若干道辊沟(51),所述滴头(71)的输出端正对辊沟(51),所述滴头(71)的数量与辊沟(51)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丝拉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辊(5)的两端均固接有辊轴(52),所述辊轴(52)的外侧套设有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七灶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