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振康专利>正文

变速器锥轮及其传动锥轮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10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锥轮及其传动锥轮组,变速器锥轮包括第一锥盘、第二锥盘,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锥形端相对,锥形端沿周向为实体凸起部分和缺口部分交错分布,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相互插入彼此的缺口部分,使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能沿彼此的轴向相对运动。传动锥轮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挠性传动元件,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锥轮,从动轴上设有从动锥轮,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均为变速器锥轮,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的轮槽中部正对,挠性传动元件同时绕过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的轮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小了锥轮的轮槽角,消除或减小挠性传动元件的径向偏移,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及配件寿命。性和经济性以及配件寿命。性和经济性以及配件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锥轮及其传动锥轮组


[0001]本技术涉及追轮式无级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锥轮及其传动锥轮组。

技术介绍

[0002]CVT无级变速器利用V形传动带作为挠性传动元件,V形传动带两端分别套在由两个锥盘组成的锥轮上,并绕过两个锥盘之间的楔形槽。由于锥轮的两个锥盘可沿轴向相对运动以改变楔形槽的宽度,从而使V形传动带相对于锥轮径向运动,改变了V形传动带绕过锥轮的有效半径,进而改变传动比,实现无级变速。因此,它的变速比是一系列连续的值,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性、动力性和驾驶平顺性。
[0003]由于V形传动带受到的径向力无法消除,因此在一定的传动比下,V形传动带会在径向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径向偏移,导致传动比发生改变,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而锥盘可移动范围受限于楔形槽的宽度和V形传动带的宽度,为了在有限的锥盘可移动范围内充分调节传动比,这就需要V形传动带相对于锥轮有足够大的径向运动,这就使得楔形槽的楔形角θ(对应V形传动带的V形角)较小,则V形传动带在径向力的作用下产生较大的径向偏移,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车辆油耗增加,且V形传动带磨损严重,配件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锥盘可移动范围足够大的锥轮/锥轮组,保证充分的传动比可调范围,同时消除或减小挠性传动元件的径向偏移。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锥轮,包括第一锥盘、第二锥盘,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锥形端相对,所述锥形端沿周向为实体凸起部分和缺口部分交错分布,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相互插入彼此的缺口部分,使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能沿彼此的轴向相对运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和彼此的缺口部分沿周向的宽度相同。
[0008]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当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彼此的插入缺口部分时,两个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断面相互接触,在两个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外周交替与挠性传动元件接触的情况下,增加锥轮沿周向与挠性传动元件接触的面积,提高传动效率。此外,防止挠性传动元件嵌入两个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断面之间的缺口间隙,保护挠性传动元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和自身的缺口部分沿周向的宽度相同。
[0010]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两个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宽度相同,使两个锥盘与挠性传
动元件对称接触,传动平稳性好,元件寿命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大端均设有大端圆盘,大端圆盘中部设有用于与其所在的轴传动配合的传动结构,所述实体凸起部分与大端圆盘的端面一体连接。
[0012]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大端圆盘可用于与其所在的轴传动配合,提高轮轴传动的可靠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大端圆盘的中部还设有加强筒,加强筒的外周面与所述实体凸起部分的内周面接触。
[0014]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对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相对轴向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可有效防止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产生相对径向的运动,防止挠性传动元件打滑,提高传动平稳性;加强筒还可以与锥盘的大端圆盘传动配合,保持任意时刻两个锥盘的旋转状态一致,减小机械抖动,提高驾驶平稳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的大端圆盘和实体凸起部分均与自身中部的加强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盘的大端圆盘和实体凸起部分均与自身中部的加强筒滑动配合。
[0016]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有利于使锥轮具有良好的刚性,并且保持加强筒相对于锥轮的位置稳定。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盘的大端圆盘与加强筒传动配合。
[0018]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例如大端圆盘与加强筒通过键连接,只需要保持加强筒的键槽、传动键足够长,就可以使大端圆盘与加强筒相互带动旋转,保持任意时刻两个锥盘的旋转状态一致。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外周侧设有齿条结构,齿条结构用于与挠性传动元件配合传动;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齿条结构组成斜齿条。
[0020]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利用斜齿条接触率高的特点,避免与挠性传动元件打滑,提高传动效率。
[00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传动锥轮组,基于上述变速器锥轮实现,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和挠性传动元件,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锥轮,从动轴上设有从动锥轮,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均为所述变速器锥轮,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的轮槽中部正对,挠性传动元件同时绕过主动锥轮与从动锥轮的轮槽。
[0022]本技术减小了锥轮的轮槽角θ对应楔形角,消除或减小挠性传动元件的径向偏移,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及配件寿命,且不降低传动比的可调范围;同时,降低了挠性传动元件的磨损,提高了配件寿命。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外周侧通过齿条结构与挠性传动元件配合;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齿条结构组成变速器锥轮的斜齿条;且主动锥轮的斜齿条与从动锥轮的斜齿条斜向相反;
[0024]所述挠性传动元件包括钢带和碟片,多个碟片串接在环形的钢带上,多个碟片边缘组成的啮合结构用于与齿条结构配合传动。
[0025]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多个碟片边缘有较多的磨损余量,磨损后仍然具有啮合结构,相较传统的V形传动带提高了啮合结构的寿命;此外,挠性传动元件需要压紧锥轮周面,挠性传动元件在某一实体凸起部分位置处,碟片边缘一部分压紧实体凸起部分外周,另一部分嵌入另一锥盘的缺口部分,起到防止打滑的作用;此外,由于碟片与钢带的串接结构具
有一定的柔性,当锥轮与挠性传动元件接触的有效半径变化时,钢带的局部弯曲率变化,碟片位于钢带内侧的部分可随之张合以适应有效半径的变化,变速过程更加平顺;此外,主动锥轮的斜齿条与从动锥轮的斜齿条斜向相反,提高挠性传动元件的自紧效果,避免打滑;多个碟片串接的结构具有一定活动性,使得碟片能够活动适应斜向相反的斜齿条,方便配合传动。
[0026]进一步的,所述钢带包括多片薄片自钢带内环侧至外环测重叠而成,钢带的截面呈椭圆形;碟片位于钢带内环侧的部位呈椭圆弧形。
[0027]采用如上进一步方案,多片薄片重叠结构使得薄片之间具有活动性,提高钢带曲率变化的柔性;椭圆形的钢带强度大,受力均匀,曲率变化的柔性好,容易改变局部曲率半径,且可有效防止碟片绕钢带旋转;半椭圆形的碟片可增大与齿条结构的接触长度,防止打滑,传动可靠,且通过弧形与齿条结构接触,磨损小。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通过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的实体凸起部分相互插入彼此的缺口部分,使第一锥盘和第二锥盘能沿彼此的轴向相对运动,从而两个锥盘有足够大的相对可移动距离,从而减小了锥轮的轮槽角θ,消除或减小挠性传动元件的径向偏移,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以及配件寿命,且不降低传动比的可调范围;同时,降低了挠性传动元件的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锥盘(1)、第二锥盘(2),所述第一锥盘(1)和第二锥盘(2)的锥形端相对,所述锥形端沿周向为实体凸起部分(3)和缺口部分(4)交错分布,第一锥盘(1)和第二锥盘(2)的实体凸起部分(3)相互插入彼此的缺口部分(4),使第一锥盘(1)和第二锥盘(2)能沿彼此的轴向相对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盘(1)和第二锥盘(2)的实体凸起部分(3)和缺口部分(4)沿周向的宽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盘(1)和第二锥盘(2)的大端均设有大端圆盘(5),大端圆盘(5)中部设有用于与其所在的轴传动配合的传动结构,所述实体凸起部分(3)与大端圆盘(5)的端面一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端圆盘(5)的中部还设有加强筒(6),加强筒(6)的外周面与所述实体凸起部分(3)的内周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盘(1)的大端圆盘(5)和实体凸起部分(3)均与自身中部的加强筒(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盘(2)的大端圆盘(5)和实体凸起部分(3)均与自身中部的加强筒(6)滑动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盘(2)的大端圆盘(5)与加强筒(6)传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锥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振康
申请(专利权)人:邹振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