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01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铆压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包括上板和下板,上板的下表面设置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之间的铆压板,铆压板上设置有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第一铆压部的下表面包括第一折弯面和第一铆压面,第二铆压部的下表面包括第二折弯面和第二铆压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铆压板上放置压线片,启动压机下压上板,在第一铆压部的作用下使压线片的第一端压住漆包线;继续下压上板,在第二铆压部的作用下使压线片的第二端压住压线片的第一端;本方案,以机器代替人工,使压线片能够更好的压紧漆包线。够更好的压紧漆包线。够更好的压紧漆包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


[0001]该技术涉及铆压工装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起动机制造过程中,定子制作的工艺流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定子组件引出线的漆包线铆压到压线片中,随后利用连接线连接电刷和压线片。现有的压线片的铆压技术很多还停留在使用手动压线钳将压线片压扁平来固定引出的漆包线,压线片为U型件,将漆包线放在压线片的中间,工人将压线片的两端向内折弯,在利用压线钳将压线片压扁,从而将漆包线压紧,但这种操作很不方便,而且由于是手动操作可能会使压线片不能完全压紧漆包线,漆包线之间的间隙较大,造成漆包线和压线片接触不够紧密,从而造成漆包线在压线片中松动和脱落,最终导致起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状况。因此这种手动压接漆包线的技术存在很大缺陷,并且作业效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使压线片能够更好的压紧漆包线。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下板的下侧设置有胎体,所述胎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安装槽;
[0005]所述上板的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置有供第一冲头通过的第一通道、供第二冲头通过的第二通道以及位于第一冲头和第二冲头之间的铆压板,所述铆压板上方设置有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所述第一铆压部与第二铆压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铆压部的下端低于第二铆压部的下端,所述第一铆压部与第一冲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铆压部与第二冲头固定连接;
[0006]所述第一铆压部的下表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面和第一铆压面,所述第一折弯面与第一冲头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铆压部的下表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折弯面和第二铆压面,所述第二折弯面与第二冲头的侧面连接;
[0007]所述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导向壳,所述导向壳的内部设置有铆压弹簧,所述铆压弹簧的上端与导向壳的底部连接,下端与第一冲头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铆压部、第二铆压部、第一冲头、第二冲头以及铆压板之间形成铆压空间;
[0008]所述上板和下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安装块两侧导向杆,导向杆与上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面为圆弧面,所述第二折弯面为圆弧面。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折弯面为斜面。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相贴合。
[0012]进一步,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供第一冲头通过的第三通道、供第二冲头通过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相对,第二通道与第四通道相对。
[0013]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分别套设在导向杆上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导向套,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上端与导向套连接,下端与导向杆或者下板连接,所述上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套穿设于通孔之中,所述上板可相对于导向杆上下移动。
[0014]进一步,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设置有垫片。
[0015]进一步,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导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下杆内设置有放置第二复位弹簧的空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下端与空腔底部连接,上端与上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杆插设于下杆的空腔之中。
[0016]进一步,所述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相对。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铆压部、第二铆压部、第一冲头、第二冲头以及铆压板,在铆压板上放置压线片,启动压机下压上板,在第一铆压部的作用下使压线片的第一端压住漆包线;继续下压上板,在第二铆压部的作用下使压线片的第二端压住压线片的第一端;本方案,以机器代替人工,压线片能够更好的压紧漆包线,避免了漆包线在压线片中松动和脱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20]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2]图5是图4的剖视图;
[0023]图6是安装块的示意图;
[0024]图7是第一铆压部和第二铆压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8~图14是铆压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上板;101

垫片;102

导向套;2

下板;201

第三通道;202

第四通道;3

胎体;301

安装槽;4

第一冲头;401

第一铆压部;402

第一折弯面;403

第一铆压面;404

导向壳;405

铆压弹簧;5

第二冲头;501

第二铆压部;502

第二折弯面;503

第二铆压面;6

安装块;601

第一通道;602

第二通道;603

铆压板;7

导向杆;701

第一复位弹簧;702

上杆;703

下杆;704

第二复位弹簧;8

第一限位柱;9

第二限位柱;10

压线片;11

漆包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

图7所示,本技术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包括上板1和下
板2,所述下板2的下侧设置有胎体3,所述胎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安装槽301;
[0029]其中,上板1和下板2均为硬质件,需要抵抗压机下压的压力,优选的采用钢制件;胎体3与下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与下板2一体成型;安装槽301为圆弧状,用于安装起动机定子组件。
[0030]所述上板1的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冲头4和第二冲头5,所述下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块6,安装块6上设置有供第一冲头4通过的第一通道601、供第二冲头5通过的第二通道602以及位于第一冲头4和第二冲头5之间的铆压板603,所述铆压板603上方设置有第一铆压部401和第二铆压部501,所述第一铆压部401与第二铆压部501相对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下板(2)的下侧设置有胎体(3),所述胎体(3)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安装槽(30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的下表面相对设置第一冲头(4)和第二冲头(5),所述下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安装块(6),安装块(6)上设置有供第一冲头(4)通过的第一通道(601)、供第二冲头(5)通过的第二通道(602)以及位于第一冲头(4)和第二冲头(5)之间的铆压板(603),所述铆压板(603)上方设置有第一铆压部(401)和第二铆压部(501),所述第一铆压部(401)与第二铆压部(50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铆压部(401)的下端低于第二铆压部(501)的下端,所述第一铆压部(401)与第一冲头(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铆压部(501)与第二冲头(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铆压部(401)的下表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折弯面(402)和第一铆压面(403),所述第一折弯面(402)与第一冲头(4)的侧面连接,所述第二铆压部(501)的下表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二折弯面(502)和第二铆压面(503),所述第二折弯面(502)与第二冲头(5)的侧面连接;所述上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下端开口的导向壳(404),所述导向壳(404)的内部设置有铆压弹簧(405),所述铆压弹簧(405)的上端与导向壳(404)的底部连接,下端与第一冲头(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铆压部(401)、第二铆压部(501)、第一冲头(4)、第二冲头(5)以及铆压板(603)之间形成铆压空间;所述上板(1)和下板(2)之间设置有位于安装块(6)两侧导向杆(7),导向杆(7)上设置有弹性复位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铆压起动机定子压线片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面(402)为圆弧面,所述第二折弯面(502)为圆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龙陈鹏宇张富根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