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扭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8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线扭头模具,包括多个中心线相重合呈嵌套设置的筒体,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外至内形成奇数层筒体和偶数层筒体交替排布,在所述筒体的一侧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扭转槽,偶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与其中一侧奇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能随筒体转动至相对连通状态;在至少一个所述筒体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扭转槽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体,所述导向体与所述扭转槽相对的一侧具有导向面。该扭头模具扩大了扁线进入扭转槽时允许的位置范围,提高了扁线进入扭转槽的成功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线扭头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扁线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扁线扭头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对扁线电机定子端部的各层扁线进行扭头作业,是扁线电机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扭头作业指将插入于扭头模具中的扁线按照先外层后内层的顺序进行交错扭转变形。通常外层扁线长度大于内层扁线长度,在扭转过程中,Z轴持续匀速移动,多层扭转筒动作由外而内依次进行,并与Z轴保持一定同步关系。有多少层扁线,就设有对应数量的扭转筒。使外层扁线长度大于内层扁线长度是因为在扭转变形过程中,扁线的总长不变,扭转过程中扁线端部都会移动,外层扁线扭转的圆弧半径大于内层扁线圆弧半径,使外层扁线端部移动距离大于内层扁线移动距离,为使扭转变形后,扁线端部能够呈齐平状态,外层扁线的长度就需要大于内层扁线长度。
[0003]在对扁线扭头前,需要进行端部整形和扩口工艺,再将扁线插入扭头模具的扭转槽内。各层扁线在扩口后,位置精度较差,并不能保证所有扁线都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在多层扁线中只要有一根扁线入筒失败,整体就报废。为了提高扁线插入的成功率,现有的扭头模具中,会在筒体1的扭转槽2入口处设置倒角4,利用倒角4将扁线引导入扭转槽2内。如图1为现有扭头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扭转槽入口局部放大图。受限于各层的壁厚,现有倒角相当小,其宽度约1mm。因此,允许的公差范围还是很小,存在较大的失败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扁线扭头模具,该扭头模具扩大了扁线进入扭转槽时允许的位置范围,提高了扁线进入扭转槽的成功率。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线扭头模具,包括多个中心线相重合呈嵌套设置的筒体,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外至内形成奇数层筒体和偶数层筒体交替排布,在所述筒体的一侧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扭转槽,偶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与其中一侧奇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能随筒体转动至相对连通状态;在至少一个所述筒体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扭转槽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体,所述导向体与所述扭转槽相对的一侧具有导向面。
[0006]所述扁线为扁铜线。所述扭头模具中可设置奇数个或偶数个筒体相嵌套。较常见的扭头模具中具有六个或八个筒体相嵌套。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也可设置为两个、四个、七个、九个、十个或十二个等多个筒体相嵌套。优选地,包括2N个中心线相重合呈嵌套设置的筒体,N为正整数。奇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与其内侧偶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能随筒体转动至相对连通状态。可任意选择筒体设置导向体,优选地,沿筒体的径向方向,至少在除内层以外的其他筒体上均设置导向体。
[0007]通过在筒体的端面上且位于扭转槽的周侧设置至少一个导向体,在扁线位于扭转槽外与导向体的导向面相对时,可通过导向面引导扁线进入扭转槽内,将扭转槽外导向面
所处的空间也纳入扁线位置的允许范围,大大增加了允许的公差范围,从而提高扁线进入扭转槽内的成功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体包括周向导向体和径向导向体,所述周向导向体与其所在筒体的扭转槽沿所述筒体的周向排布,所述径向导向体与其所在筒体的对应扭转槽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排布。
[0009]至少在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其中一个第一筒体上,所述扭转槽的周侧具有至少一所述周向导向体或一径向导向体,也可在所述扭转槽的周侧具有至少一所述周向导向体和一径向导向体。
[0010]优选地,在第一筒体上,每一扭转槽外同时设置两个周向导向体和一个径向导向体,从不同方向最大可能的扩大扁线位置的允许范围。
[0011]进一步地,包括大于两个所述筒体时,在两个所述第一筒体间具有多个中间筒体,在所述中间筒体的扭转槽的周侧至少具有一所述周向导向体,使位于中间层的扁线也能够获得更大的位置范围。
[0012]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筒体上均设有周向导向体,所述周向导向体与所述扭转槽交替排布,使每一所述扭转槽的两侧均设有所述周向导向体,在扭转槽的长度方向实现最大化的扩大位置范围。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筒体上,每一所述扭转槽对应设有一所述径向导向体,保证每一扭转槽在宽度方向上都能够扩大位置范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面为导向曲面或导向斜面,具有多种加工可能性,方便加工。具体的,所述周向导向体与其所在筒体的扭转槽相对的一面设有导向曲面,所述径向导向体与扭转槽相对的一面设有导向斜面。将周向导向体与扭转槽相对的一面设置导向曲面,可与扁线扭转角度相配合,从而避免干涉。
[0015]进一步地,在至少一个中间筒体的周向导向体上,沿筒体的径向方向,至少在朝向外侧的一面具有导向斜面。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转动筒体,使该导向斜面与其外层扭转槽相对,该导向斜面可作为外层扭转槽在径向方向的导向,使位于中间层的扁线在扭转槽的宽度方向也能够扩大位置范围。
[0016]具体的,在具有偶数个筒体时,可在属于中间筒体的奇数层筒体的周向导向体上,沿筒体的径向方向,在朝向外侧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在具有奇数个筒体时,当偶数层筒体与其外侧的奇数层筒体可形成相连通的双线槽时,可在偶数层筒体的内侧的奇数层筒体的周向导向体上,沿筒体的径向方向,在朝向外侧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当偶数层筒体与其内侧的奇数层筒体可形成相连通的双线槽时,可在属于中间筒体的偶数层筒体的周向导向体上,沿筒体的径向方向,在朝向外侧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
[0017]除可在周向导向体朝向外侧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将该导向斜面用作外层扭转槽在径向方向的导向外,还可在同时在中间筒体的周向导向体朝向内侧的一面设置导向斜面,将该导向斜面用作内层扭转槽在径向方向的导向,使位于中间层的扁线在扭转槽的宽度方向也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扩大位置范围。
[0018]对于设置于最外层和最内层的第一筒体,通过在每一扭转槽的周侧直接设置周向导向体、径向导向体,由周向导向体、径向导向体将扭转槽包围,从而在扭转槽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均扩大了扁线位置范围。对于中间筒体,通过在每一扭转槽的周侧直接设置周向
导向体,在扭转槽的长度方向扩大中间层扁线位置范围。通过中间筒体的转动,使其周向导向体可用作内层扭转槽或外层扭转槽在径向方向的导向,从而在扭转槽的宽度方向扩大中间层扁线位置范围。
[0019]在筒体的端面上设置周向导向体、径向导向体,充分利用端面上剩余的空间,将其增加至扁线位置的允许范围内,扩大了公差范围,提高了入筒成功率。
[0020]进一步第,在所述扭转槽的入口处设有倒角。所述倒角可加工为导向曲面,形成多重引导。
[0021]第二方面,一种使用上述扁线扭头模具的扁线插入扭头模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沿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外至内随扁线由长变短逐层进入扭转槽内,且在进入偶数层筒体前,将偶数层筒体与其一侧的奇数层筒体的扭转槽相对,形成相连通的双线槽,对双线槽内插入扁线;
[0023]在包括大于两个所述筒体时,在对双线槽内插入扁线前,将与双线槽相邻的内侧的筒体的导向体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扭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中心线相重合呈嵌套设置的筒体,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从外至内形成奇数层筒体和偶数层筒体交替排布,在所述筒体的一侧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扭转槽,偶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与其中一侧奇数层筒体上的所述扭转槽能随筒体转动至相对连通状态;在至少一个所述筒体的端面上,且位于所述扭转槽的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导向体,所述导向体与所述扭转槽相对的一侧具有导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扭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体包括周向导向体和径向导向体,所述周向导向体与其所在筒体的扭转槽沿所述筒体的周向排布,所述径向导向体与其所在筒体的对应扭转槽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排布;至少在最外层和最内层的其中一个第一筒体上,所述扭转槽的周侧具有至少一所述周向导向体和/或一径向导向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线扭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大于两个所述筒体时,在两个所述第一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王骏武
申请(专利权)人:卓越昆山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