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9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壳,所述定位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定位壳内壁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限位口,限位口的内部纵向设置有线束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由限位口内部的限位弹片对定位壳内部的线束本体进行夹紧限位,然后由压紧板带动压紧弹环压紧在线束本体顶部,在压紧板带动压紧弹环移动后,使线束本体被压紧弹环拉动调节,最后由双面胶垫和磁铁块带动定位壳固定在摩托车油箱表面,以便进行取下,从而具备了便于调节线束的优点,替代了现有定位结构对线束定位时采用抱箍进行定位的方式,提高了线束在摩托车上定位时调节的便利性。束在摩托车上定位时调节的便利性。束在摩托车上定位时调节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定位
,具体为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是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摩托车上涉及众多的电器件,如前后灯具、启动电机等,为了连接这些电器件,在主线束的基础上分出有许多分支,而主线束则贯穿整个车的前后车身。
[0003]由于主线束较长、分支较多,经常需要用到线束定位结构对其进行固定,摩托车车架线束定位方式多数通过塑料抱箍进行定位,其定位方式在对多个线束定位后,多个线束任意一个或多个再进行调节会极为不便,对多个线束在使用中的引导会产生不便,不便使用者对线束调节使用。
[0004]因此,需要对摩托车线束所用的定位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定位后不便并排调节多个线束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具备了便于调节线束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线束定位结构对线束定位时采用抱箍进行定位,导致在调节线束时不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壳;
[0007]所述定位壳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定位壳内壁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开设有限位口,所述限位口的内部纵向设置有线束本体,所述限位口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所述限位弹片位于线束本体的外侧,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环,所述压紧弹环位于线束本体的顶部;
[0008]所述定位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所述定位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垫。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环,所述抵紧弹环位于压紧板的底部。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抵紧弹环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抵紧弹环呈纵向等距离分布。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底部与抵紧弹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稳定板的顶部与压紧板的底部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压紧板的底部活动镶嵌有滚珠,所述滚珠纵向滑动连接在定位壳内壁的顶部。
[00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压紧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摩擦口,所述摩擦口的形状为矩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首先由限位口内部的限位弹片对定位壳内部的线束本体进行夹紧限位,然后由压紧板带动压紧弹环压紧在线束本体顶部,在压紧板带动压紧弹环移动后,使线束本体被压紧弹环拉动调节,最后由双面胶垫和磁铁块带动定位壳固定在摩托车油箱表面,以便进行取下,从而具备了便于调节线束的优点,替代了现有定位结构对线束定位时采用抱箍进行定位的方式,提高了线束在摩托车上定位时调节的便利性。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抵紧弹环,能够对稳定板进行抵紧,使稳定板能够持续对压紧板进行推动,便于使用者对压紧板限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定位壳;2、固定板;3、限位板;4、限位口;5、线束本体;6、限位弹片;7、压紧板;8、压紧弹环;9、磁铁块;10、双面胶垫;11、抵紧弹环;12、稳定板;13、滚珠;14、摩擦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壳1;
[0023]定位壳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定位壳1内壁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固定板2的正面开设有限位口4,限位口4的内部纵向设置有线束本体5,限位口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6,限位弹片6位于线束本体5的外侧,固定板2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压紧板7,压紧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环8,压紧弹环8位于线束本体5的顶部;
[0024]定位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块9,定位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垫10。
[0025]参考图3,限位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环11,抵紧弹环11位于压紧板7的底部。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抵紧弹环11,能够对稳定板12进行抵紧,使稳定板12能够持续对压紧板7进行推动,便于使用者对压紧板7限位。
[0027]参考图3,抵紧弹环1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抵紧弹环11呈纵向等距离分布。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抵紧弹环11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能够使若干个抵紧弹环11分布后对稳定板12进行稳定的推动。
[0029]参考图3,固定板2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板12,稳定板12的底部与抵紧弹环11的顶部固定连接,稳定板12的顶部与压紧板7的底部接触。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稳定板12,使多个抵紧弹环11的
推动力集中对压紧板7进行推动,使压紧板7能够被稳定压紧在定位壳1内壁的顶部。
[0031]参考图3,压紧板7的底部活动镶嵌有滚珠13,滚珠13纵向滑动连接在定位壳1内壁的顶部。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滚珠13,能够使压紧板7在定位壳1内部的滑动力更加流畅,便于压紧板7在固定板2的顶部进行滑动。
[0033]参考图1,压紧板7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摩擦口14,摩擦口14的形状为矩形。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摩擦口14,便于使用者通过摩擦口14对压紧板7进行移动,提高了使用者移动压紧板7的便利性。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线束本体5被限位弹片6稳定限位在限位口4的内部进而被定位在定位壳1的内部,而压紧板7带动压紧弹环8对线束本体5的顶部进行压紧,使线束本体5被定位,而当维护和维修需要调节多个线束本体5时,首先拿取定位壳1,使定位壳1顶部的磁铁块9和双面胶垫10从摩托车油箱表面脱离,可以节省了定位壳1取下的时间,然后通过摩擦口14对压紧板7移动,使压紧板7带动压紧弹环8对多个线束本体5进行并排的移动,使多个线束本体5被调节,而当调节单个线束本体5时,只需对单个线束本体5进行调动即可,使线束本体5在限位口4的内部进行滑动调节,而限位弹片6能够在线束本体5不移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壳(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定位壳(1)内壁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固定板(2)的正面开设有限位口(4),所述限位口(4)的内部纵向设置有线束本体(5),所述限位口(4)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片(6),所述限位弹片(6)位于线束本体(5)的外侧,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横向设置有压紧板(7),所述压紧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紧弹环(8),所述压紧弹环(8)位于线束本体(5)的顶部;所述定位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磁铁块(9),所述定位壳(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双面胶垫(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并排引导功能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紧弹环(11),所述抵紧弹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相海李萍肖洁杨毓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杰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