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972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台,所述移动台的顶端设有探测机器人,且探测机器人两侧、移动台顶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组件,所述移动台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清路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移动台顶端面两侧的螺纹底座,且螺纹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且第二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套筒与伸缩杆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外露式减震组件方便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更换或维护。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更换或维护。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更换或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移动组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聚集效应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完善,市政工程在建设环境、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地下管涵受到了一定的破坏,通过对地下管涵进行实地勘测完成管涵的隐患和质量评估工作尤其显得重要。目前主要通过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实现了水利输水涵管、输油管道、地下电缆管道等内部状态立体勘测工作。
[0003]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在使用时其底端搭配的移动组件会因道路不平产生颠婆,进而使得探测机器人产生震动容易造成损坏,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采用减震机构减小移动组件移动时产生的震动。
[0004]但是,现有移动组件的减震机构存在如下问题:减震机构安装在移动组件内部,不易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护。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机构不易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减震机构可快速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效果。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台,所述移动台的顶端设有探测机器人,且探测机器人两侧、移动台顶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组件,所述移动台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清路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在移动台顶端面两侧的螺纹底座,且螺纹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且第二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套接在套筒与伸缩杆外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顶端设有连接件与探测机器人侧面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外露式减震组件方便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更换或维护。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片顶端的连接座,且连接座的侧面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螺纹柱一端穿过螺纹通孔后旋入探测机器人侧面。使用时,将螺纹柱穿过螺纹通孔后再旋入探测机器人侧面,进而将探测机器人与连接座连接在一起。
[0008]进一步的,所述清路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在移动台一侧面两侧的活动板以及移动台内部一侧开设的伸缩槽,且伸缩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与伸缩槽一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柱,且挡块远离弹簧柱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贯穿伸缩槽并通过连接组件与活动板活动连接。使用时,当移动台前进方向遇到障碍物,活动板
将障碍物导向移动台两侧,进而方便移动台的前进,而活动板接触到障碍物时受到冲击力使得活动板向连杆方向转动,此时的连杆受到压力缩回伸缩槽内部,挡块移动挤压弹簧柱,弹簧柱形变缓冲冲击力,待越过障碍物后,弹簧柱恢复原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杆一端的圆头,且圆头活动连接在活动板侧面开设的滑槽内部。在连杆移动的过程中,圆头在滑槽内部进行跟随移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台的底端面边角位置活动连接有电动轮。电动轮方便移动台移动前进。
[00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台的顶端面开设有槽口,且槽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探测机器人坐落于槽口内部并与橡胶垫接触。槽口的设置便于移动台的定位放置,而橡胶垫避免移动台碰撞槽口内壁受损。
[0012]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机器人底端与槽口底端存在间隙。该设置避免移动台不经过缓冲直接将震动传导给探测机器人。
[0013]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4]1、由于采用了外露式减震组件,在使用时,移动台产生的震动先经过减震组件的缓冲再传导给探测机器人,具体为:震动发生时,伸缩杆在套筒中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而弹簧也跟随形变进行缓冲,震动消失后,弹簧恢复原位,而在需要对减震组件进行更换或维护时,只需先将螺纹柱从探测机器人侧面拧出,再将螺纹柱从连接座的螺纹通孔拧出,最后将螺纹底座从移动台拧出即可将减震组件拆卸下来,操作方式简单快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机构不易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减震机构可快速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效果。
[0015]2、由于采用了清路组件,使用时,当移动台前进方向遇到障碍物,活动板将障碍物导向移动台两侧,进而方便移动台的前进,而活动板接触到障碍物时受到冲击力使得活动板向连杆方向转动,此时的连杆受到压力缩回伸缩槽内部,挡块移动挤压弹簧柱,弹簧柱形变缓冲冲击力,待越过障碍物后,弹簧柱恢复原状。在连杆移动的过程中,圆头在滑槽内部进行跟随移动。从而提高该移动组件的工作效率,便于移动组件的前进移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组件的一侧视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清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移动台;2、电动轮;3、清路组件;301、活动板;302、伸缩槽;303、弹簧柱;304、挡块;305、连杆;306、圆头;307、滑槽;4、探测机器人;5、减震组件;501、螺纹底座;502、第一连接片;503、套筒;504、伸缩杆;505、第二连接片;506、弹簧;507、连接座;508、螺纹通孔;509、螺纹柱;6、槽口;7、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通过设置的外露式减震组件5,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机构不易拆卸进行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减震机构可快速更换或者维护的技术效果。
[002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3]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台1,移动台1的顶端设有探测机器人4,且探测机器人4两侧、移动台1顶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组件5,移动台1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清路组件3;减震组件5包括螺纹连接在移动台1顶端面两侧的螺纹底座501,且螺纹底座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502,第一连接片50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503,且套筒5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504,伸缩杆5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505,且第二连接片505与第一连接片50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06,弹簧506套接在套筒503与伸缩杆504外部,第二连接片505的顶端设有连接件与探测机器人4侧面可拆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外露式减震组件5方便工作人员后期进行更换或维护。移动台1的底端面边角位置活动连接有电动轮2。电动轮2方便移动台1移动前进。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台(1),所述移动台(1)的顶端设有探测机器人(4),且探测机器人(4)两侧、移动台(1)顶端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减震组件(5),所述移动台(1)的一侧面活动连接有清路组件(3);所述减震组件(5)包括螺纹连接在移动台(1)顶端面两侧的螺纹底座(501),且螺纹底座(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502),所述第一连接片(50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筒(503),且套筒(5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504),所述伸缩杆(50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505),且第二连接片(505)与第一连接片(502)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506),所述弹簧(506)套接在套筒(503)与伸缩杆(504)外部,所述第二连接片(505)的顶端设有连接件与探测机器人(4)侧面可拆卸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在第二连接片(505)顶端的连接座(507),且连接座(507)的侧面开设有螺纹通孔(508),所述螺纹通孔(508)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509),且螺纹柱(509)一端穿过螺纹通孔(508)后旋入探测机器人(4)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管涵探测机器人的带有减震机构的移动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二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青智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