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梁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444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梁模板,涉及模板技术领域。所述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且底座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两个弯折侧模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与底模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具有减小侧模发生形变几率的优点。生形变几率的优点。生形变几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叠合梁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梁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梁是分两次浇捣混凝土的梁,第一次在预制场做成预制梁;第二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当预制梁吊装安放完成后,再浇捣上部的混凝土使其连成整体。
[0003]参阅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733761U,公开了一种钢混叠合梁后浇带免支架模板,其在使用时,以箱型横梁为支承梁,采用悬吊的方式设置后浇筑底模,后浇带,进而由后浇带底模与两侧混凝土结构件共同形成无需底部支撑的钢混叠合梁后浇带模板,避免了在后浇带下方搭设支撑架体浇筑后浇带的繁琐方式,其支架结构制作方便、连接牢靠、可任意组合拆卸、并能多次周转使用,显著提高后浇带混凝土成型质量;
[0004]但是其在使用时,由于侧面的模板为单一的平面结构,使得侧面模板的强度较小;且仅仅通过承力钢管和长螺栓杆对侧面模板的顶部进行约束,使得侧面的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影响浇带混凝土成型质量。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叠合梁模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小侧模发生形变几率的叠合梁模板。
[0007]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且底座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两个弯折侧模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与底模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螺纹杆、第二固定板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与另一个弯折侧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的一端,螺纹杆穿过第一固定板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
[0009]优选的,所述顶部约束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贯穿其设置的转轴,且螺纹杆通过转轴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弯折侧模的侧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条形开口,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对弯折侧模限位的限位机构。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板、限位柱和细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细杆的下端,细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心设置的限位柱,限位柱插设在弯折侧模开设的限位孔内,且限位柱上表面的边角处开设有倒角。
[0012]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底模通过橡胶垫与弯折侧模的底
部侧面连接。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梁模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多个紧固螺栓对弯折侧模的底部侧面进行约束,通过顶部约束机构对弯折侧模的顶部侧面进行约束,使得弯折侧模与底模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减小弯折侧模发生形变的几率,同时弯折侧模为类Z字型,即非单一平面结构,增加弯折侧模的强度,进一步减小弯折侧模发生形变的几率,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0015]2、本技术中的限位柱插设在弯折侧模开设的限位孔内,实现对弯折侧模安装位置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的安装更加精准,有利于装置的使用;且通过限位柱对弯折侧模限位时,弯折侧模可以稳定的放置到底模的一侧,进而操作人员不需要再手动扶持弯折侧模来维持弯折侧模的平衡,有利于弯折侧模与底模的连接;由于限位柱通过细杆与连接板连接,当通过外部大力敲击时,细杆会发生断裂,使得限位柱与连接板分离,此时限位柱不再对弯折侧模进行限位,进而有利于弯折侧模的取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叠合梁模板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的顶部约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叠合梁;2、限位机构;21、连接板;22、限位柱;23、细杆;3、底座;4、底模;5、顶部约束机构;51、第一固定板;52、螺纹杆;53、第二固定板;54、锁紧螺栓;55、转轴;6、弯折侧模;7、橡胶垫;8、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一种叠合梁模板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4,且底座3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4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6,两个弯折侧模6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与底模4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
[0022]需要说明:两个弯折侧模6的端部与外部模板拼接,且通过两个弯折侧模6、底模4、以及两端的两个外部模板形成封闭的空间,向该封闭空间内注浆,形成叠合梁1;
[0023]还需要说明: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对弯折侧模6的底部侧面进行约束,通过顶部约束机构5对弯折侧模6的顶部侧面进行约束,使得弯折侧模6与底模4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同时弯折侧模6为类Z字型,即非单一平面结构,增加弯折侧模6的强度,进一步减小弯折侧模6发生形变的几率,有利于装置的使用。
[0024]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1、螺纹杆52、第二固定板53和锁紧螺栓54,所述第一固定板51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53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与第一固定板51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52的一端,螺纹杆52穿过第一固定板51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5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4。
[0025]需要说明:通过转动锁紧螺栓54,使得锁紧螺栓54与第一固定板51的外表面紧密接触,通过锁紧螺栓54锁紧第一固定板51和第二固定板53,进而实现对弯折侧模6顶部侧面的稳定约束;
[0026]还需要说明:螺纹杆52可以相对于转动第一固定板51转动,使得装置在存放时,第一固定板51可以与螺纹杆52水平设置,或者根据存放空间调整螺纹杆52与第一固定板51之间的角度,有利于装置存放。
[0027]参考图3所示,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还包括转轴55,所述螺纹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贯穿其设置的转轴55,且螺纹杆52通过转轴55与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0028]需要说明:通过转轴55实现螺纹杆52与安装槽的内壁的转动连接,且转轴55为高强度钢制成,减小转轴55发生形变的几率。
[0029]参考图1所示,所述弯折侧模6的侧面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条形开口,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连接有用于对弯折侧模6限位的限位机构2。
[0030]需要说明:通过限位机构2可以实现对弯折侧模6的限位,使得弯折侧模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模(4),且底座(3)的上方设有两个关于底模(4)对称设置的弯折侧模(6),两个弯折侧模(6)分别通过多个紧固螺栓(8)与底模(4)的侧面可拆卸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的一部分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顶部约束机构(5)的另一部分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约束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1)、螺纹杆(52)、第二固定板(53)和锁紧螺栓(54),所述第一固定板(51)与其中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二固定板(53)与另一个弯折侧模(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53)与第一固定板(51)相对的面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转动连接螺纹杆(52)的一端,螺纹杆(52)穿过第一固定板(51)上表面开设的U型槽设置,且螺纹杆(5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燕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渝霖模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