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419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集成配管结构包括集成块、输入端、输出端、过滤器、压力表以及至少一个阀门,集成块内设置有流道,输入端设置在集成块上且与流道的一端连接,输出端设置在集成块上且与流道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压力表以及至少一个阀门,沿流道内的介质流向依次插设在集成块上且均与流道连接,油气润滑系统包括供油管路和供气管路,供油管路和/或供气管路上设置有上述的集成配管结构。该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中,各部件的集成设计减少了管路的配管,使得相应的漏点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而降低了漏点的概率,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环境污染;体积能够大幅缩小,更适应狭小的工况环境使用。更适应狭小的工况环境使用。更适应狭小的工况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气润滑又被成为“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润滑技术,与传统的单相流体润滑技术相比,它适应了机械工业设备的最新发展的需要,尤其适用于高温、重载、高速、极低速以及有冷却水和脏物侵入润滑点的工况条件恶劣的场合。
[0003]虽然油气润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就目前的应用情况而言,油气润滑系统在早期的设计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参见附图5所示,附图5是现有润滑系统的示意图,在当前润滑系统中大量的部件(如压力表、过滤器、阀门、分配器等)均为管式件,各部件之间主要采用卡套配管的方式进行连接,由于装配及管式件本身的问题,一直存在严重的漏油现象,不仅影响润滑的效果,且污染作业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及油气润滑系统,旨在减少管路的配管和泄漏点,提高润滑系统的可靠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包括:
[0007]集成块,所述集成块内设置有流道;
[0008]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设置在所述集成块上且与所述流道的一端连接;
[0009]输出端,所述输出端设置在所述集成块上且与所述流道的另一端连接;
[0010]过滤器、压力表以及至少一个阀门,沿所述流道内的介质流向依次插设在所述集成块上且均与所述流道连接。
[0011]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集成块密封且可拆卸连接;
[0012]所述压力表与所述集成块密封且可拆卸连接;
[0013]所述阀门与所述集成块密封且可拆卸连接。
[0014]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集成块包括:
[0015]滤孔,所述滤孔与所述流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所述滤孔内;
[0016]表孔,所述表孔与所述流道连接,所述压力表安装在所述表孔内;
[0017]至少一个阀孔,所述阀孔与所述流道连接,所述阀门与所述阀孔数量对应,所述阀门安装在所述阀孔内。
[0018]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阀门的数量两个,两个所述阀门分别为流量控制阀和电磁换向阀;
[0019]所述流量控制阀和所述电磁换向阀沿所述流道内的介质流向依次设置。
[0020]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上各自设置有管接头。
[0021]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输入端的数量至少有一个;
[0022]所述输出端的数量至少有一个。
[0023]在一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集成块还包括辅助端,所述辅助端绕开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压力表连接。
[0024]一种油气润滑系统,包括供油管路和供气管路,所述供油管路和/或所述供气管路上设置有上述的集成配管结构。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26]1、各部件的集成设计减少了管路的配管,使得相应的漏点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而降低了漏点的概率,减少了维修成本和环境污染。
[0027]2、集成配管结构的体积能够大幅缩小,更适应狭小的工况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成配管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块在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成块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32]图5是现有技术的油气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0033]图中:1、集成块;11、流道;12、输入端;13、输出端;14、辅助端;15、滤孔;16、表孔;17、阀孔;2、过滤器;3、压力表;4、阀门;5、管接头;6、供油管路;7、供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0035]本技术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
[0036]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包括集成块1、输入端12、输出端13、过滤器2、压力表3以及至少一个阀门4。
[0037]其中,集成块1为非标件,其可以采用锌铝合金块加工制成,集成块1内设置有流道11,该流道11可被用于输送气/液介质。
[0038]输入端12设置在集成块1上且与流道11的一端连接,输出端13设置在集成块1上且与流道11的另一端连接。输入端12和输出端13均可以是孔状结构,并且各自设置有管接头5以方便输入、输出的管路对接。
[0039]过滤器2、压力表3以及至少一个阀门4沿流道11内的介质流向依次插设在集成块1上,具体地说,过滤器2、压力表3以及至少一个阀门4各自插设在集成块1上且均与流道11连接。其中,过滤器2用于过滤杂质,提高介质的清洁度;压力表3用于检测及显示介压,配合阀门4可将介压调节至所需要求;阀门4的数量和种类不做限制,阀门4可以是截断阀、调节阀、止回阀、换向阀等,具体不做特殊限制,根据润滑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0040]在现有润滑系统中,如图5所示,仅以过滤器2、压力表3和一个阀门4为例,这三处
部件则共需使用六个管接头5进行配管,相应的泄漏点最多存在六个,若随着润滑系统的功能改变或升级,所需的阀门4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则会进一步增加管接头5及泄漏点的数量。再结合图1和图4,本申请将原来管式的各部件(过滤器2、压力表3和阀门4)改为了插接式,具体地说,就是将过滤器2、压力表3和阀门4各自以插接的方式直接安装在集成块1上,此装配过程无需使用到管接头5,仅需在集成块1的两端连接管接头5即可,可省略至少四个管接头5,相应的泄漏点最多存在两个。
[004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各部件尽可能的集成在一个集成块1上以减少管路的配管,并使得相应的漏点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而降低了漏点的概率,减少了维修成本。此外,由于集成配管结构的集成化程度较高,因此各部件占用空间能够大幅缩小,更适应狭小的工况环境使用,且集成化设计在管路装配时更加简便高效。
[0042]还是见图1至图3,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与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压力表3与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阀门4与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密封连接保证了各部件与集成块1之间的密封性能,以避免连接处出现漏点问题,可拆卸连接使的各部件能够灵活地与集成块1进行装配,方便后续故障维修或更换。
[0043]其中,集成块1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块(1),所述集成块(1)内设置有流道(11);输入端(12),所述输入端(12)设置在所述集成块(1)上且与所述流道(11)的一端连接;输出端(13),所述输出端(13)设置在所述集成块(1)上且与所述流道(11)的另一端连接;过滤器(2)、压力表(3)以及至少一个阀门(4),沿所述流道(11)内的介质流向依次插设在所述集成块(1)上且均与所述流道(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与所述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所述压力表(3)与所述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所述阀门(4)与所述集成块(1)密封且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配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块(1)包括:滤孔(15),所述滤孔(15)与所述流道(11)连接,所述过滤器(2)安装在所述滤孔(15)内;表孔(16),所述表孔(16)与所述流道(11)连接,所述压力表(3)安装在所述表孔(16)内;至少一个阀孔(1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露露李广亮张燕强聂康乐靳冉李志周
申请(专利权)人:中重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