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4198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干燥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回收器回收蒸汽、冷凝水并将蒸汽、冷凝水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有效回收蒸汽、冷凝水混合物的热量并用于对循环水进行加热,再通过循环水泵将循环水在换热器和余热回收器之间循环,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并且能够有效消除冷凝水中的乏汽,避免了对换热器以及管道的水击,同时解决了蒸汽排放导致的能量浪费和污染问题。浪费和污染问题。浪费和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干燥附属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大型工厂中经常采用大型干燥系统,为了保障产品的品质和干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稳定的生产,系统日趋复杂,对设备、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日趋严格。
[0003]大型工厂往往自备电厂,根据电厂热电平衡要求的不同向各个生产车间提供的蒸汽中有饱和蒸汽,也有过热度很高的过热蒸汽。大型干燥系统针对所处理物料在干燥、冷却、输送、储运等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往往需要利用多种蒸汽热源、分设多个加热单元,且每个加热单元的加热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大型干燥系统内,不同加热单元排出的冷凝水参数相差较大;大型干燥系统出于开、停车环节以及稳定生产的要求,加热单元的疏水系统也会出现开启旁路排放蒸汽到冷凝水管路的情况;从设备使用上看,冷凝水疏水阀长期使用中常常会有1%~3%的漏汽量,不同压力的冷凝水排出加热单元后降压闪蒸也会产生闪蒸乏汽。因此对大型、复杂的干燥系统来讲,其疏水管道中常常出现蒸汽和冷凝水同时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1)、余热回收器(2)和循环水泵(3);所述余热回收器(2)内设置有循环水,余热回收器(2)的循环水出口通过循环水泵(3)与换热器(1)的进水口相连,换热器(1)的出水口与余热回收器(2)的循环水进口相连;所述余热回收器(2)设置有汽液入口(21),所述余热回收器(2)用于回收蒸汽、冷凝水并将蒸汽、冷凝水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所述余热回收器(2)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通的乏汽吸收腔(2001)和冷凝水混合降温腔(2002),所述循环水存储在冷凝水混合降温腔(2002)内,所述乏汽吸收腔(2001)沿横截面设置有位于循环水液面上方的乏汽吸收层(2003);所述汽液入口(21)位于乏汽吸收层(2003)的下方;所述余热回收器(2)的循环水进口位于乏汽吸收层(200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器(2)在乏汽吸收层(2003)上方设置有与循环水进口相连的喷头(4);所述余热回收器(2)在乏汽吸收层(2003)下方设置有与汽液入口(21)相连的第一喷淋管(5),所述第一喷淋管(5)位于循环水液面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吸收层(2003)为耐受水蒸气的温度及剧烈温度波动的材料制成的填料吸收层;所述乏汽吸收层(2003)包括金属制的波纹填料、丝网填料或散堆金属填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乏汽吸收腔(2001)的侧壁和冷凝水混合降温腔(2002)的侧壁均为圆柱形;所述乏汽吸收腔(2001)侧壁的直径小于冷凝水混合降温腔(2002)侧壁的直径;所述乏汽吸收腔(2001)的顶部以及所述冷凝水混合降温腔(200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椭圆封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和冷凝水混合物余热回收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飞张恒超李卫社赵继学辛建建李瑞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奥诺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