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15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包括新路基和旧路基,旧路基在与新路基的衔接接处设置有多个台阶,在新路基内具有多层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碎石层、第一混凝土层、砂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在多个台阶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连接有T型加强板,T型加强板的T型水平边上设有多个搭接架,多个搭接架延伸在新路基一侧,搭接架包括两侧上下延伸的竖向杆,竖向杆上下两侧的延伸在相邻路面结构之间,且在相邻的T型水平边上的多个搭接架形成上下交错排列设置,多层路面结构之间的交界处铺设有格栅,且格栅上部抵压在所述T型加强板的T型水平边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因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开裂,并将裂缝反射到路面的问题。路面的问题。路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织带的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间的交流愈发频繁。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交通运输能力提升成为当今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对于公路运输能力提升共有几种观点,一是在现有的公路上减少道宽,增加车道;二是增建新的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分流交通;三是在现有的公路基础上,进行续建、扩建和改建。而第三种观点经济效益适中,线路固定,适用性强,可以较好的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新旧路基衔接位置处理成为了公路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薄弱环节,路基路面结构整体安全存在巨大不良隐患。若新旧路基结合部位衔接不良,有可能会因为新旧路基沉降的不均匀性导致纵向裂缝,甚至引发加宽路基失稳、路面损坏和路面结构性和整体性能下降等病害,而且,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由于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更加容易加剧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的裂缝。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设计一种适用于新旧路基施工的衔接结构,从而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纵向裂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包括新路基和旧路基,所述旧路基在与所述新路基的衔接接处设置有多个台阶,在所述新路基位于对应于所述台阶侧具有多层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碎石层、第一混凝土层、砂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台阶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多个所述台阶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连接有T型加强板,每个所述T型加强板,包括T型水平边和T型竖直边,每个所述T型水平边上设有多个搭接架,多个所述搭接架延伸在所述新路基一侧,所述搭接架包括两侧上下延伸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上下两侧的延伸在相邻所述路面结构之间,且在相邻的所述T型水平边上的多个所述搭接架形成上下交错排列设置,多层所述路面结构之间的交界处铺设有格栅,且所述格栅上部抵压在所述T型加强板的T型水平边的底部。
[000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T型加强板之间的抵接处还设置橡胶缓冲条。通过设置橡胶缓冲条,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在不同冷热的条件下,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由于冷热收缩不同而调节,从而可以减少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的缝隙,避免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断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旧路基,其路面上与所述新路基连接的侧还开设有一个下沉槽,所述下沉槽的高度与所述T型水平边的厚度一致。从而,位于上部的T型加强板,通过且T型水平边卡设在下沉槽内,使得T型水平边与旧路基的路面保持齐平。
[0006]进一步地,所述T型加强板,其T型水平边侧边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部设有衔接钉,所述衔接钉透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T型加强板固定在旧路基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T型加强板,其T型竖直边表面阵列有网孔,新路基上的多层路面结构透过T型加强板的网孔与旧路基衔接,从而加强T型加强板的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T型加强板的材料为导热性好的不锈钢材料,从而通过T型加强板,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的衔接部位形成一个刚体连接,避免了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的材料由于冷热膨胀差异而产生或加剧新路基和旧路基之间的缝隙。
[0009]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为玻纤格栅。玻纤格栅是一种用于路面增强、老路补强的优良土工合成材料,具有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低、耐高温、耐低寒、抗老化、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多层路面结构之间的交界处铺设有玻纤格栅,通过层层补强提高新旧路基整体稳定性,确保新旧路基施工后的沉降小,且减少新旧路基沉降的不均匀性而导致纵向裂缝。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台阶沿旧路边坡坡面向内倾斜,坡度为1%

3%,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不小于1m。
[0011]本技术,通过在旧路基和新路基上开外若干个台阶、在台阶上设置T型加强板及在T型加强板设置延伸在新路基上多层路面结构内的衔接架,从而控制路基由于剪切变形而产生的侧向位移,从而减小路基的施工后沉降,确保新旧路基之间整体性与稳定性,大大提高路基整体施工质量,解决因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纵向开裂,并将裂缝反射到路面的问题,而且多层路面结构之间增加玻纤格栅,层层补强,弥补新旧路基在沉降变形和刚度等方面的差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新旧路基衔接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新旧路基移除格栅后的衔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5为新旧路基移除格栅后的衔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6为T型加强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

旧路基、11

第一台阶面、12

第二台阶面、13

下沉槽、2

新路基、21

碎石层、22

第一混凝土层、23

砂垫层、24

第二混凝土层、3

T型加强板、31

T型水平边、32

T型竖直边、33

固定孔、34

网孔、4

搭接架、41

竖向杆、5

橡胶缓冲条、6

格栅、7

衔接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0020]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图1,包括新路基2和旧路基1,旧路基1在与新路基2的衔接接处设置有多个台阶,为保证衔接结构达到本技术施工的要求,在加宽路基施工中,先清除旧路路肩、边坡草皮、树根、腐殖土等杂物及松散的路基填料,清除边坡表层法向厚度50cm的填土,斜坡疏松土必须及时清理,并沿旧路边坡坡面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坡度内倾1

3%,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阶高度不小于1m,台阶开挖应选用由下至上的方式进行开挖,台阶使新路基2和旧路基1有效的交错结合,增加新路基2和旧路基1结合处接触面积,增强结合处抗剪能力,为方便加宽部分路堤软基处理,台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以便有利于机械施工,在具体的台阶开挖过程中,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最大
程度保证大斜坡路基的稳定性,先削坡再进行台阶开挖,且削坡环节应划分为多次进行,且后续削坡的坡率值应逐步放缓。在新路基2位于对应于台阶侧具有多层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碎石层21、第一混凝土层22、砂垫层23和第二混凝土层24,路面结构的底层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层21,从而减小路基自身的压缩变形和水稳性,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及施工难度,要求碎石层21中粒径大于2mm的碎石含量大于50%,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并控制好填筑材料的液塑限、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包括新路基和旧路基,所述旧路基在与所述新路基的衔接接处设置有多个台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新路基位于对应于所述台阶侧具有多层路面结构,所述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为碎石层、第一混凝土层、砂垫层和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台阶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在多个所述台阶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连接有T型加强板,每个所述T型加强板,包括T型水平边和T型竖直边,每个所述T型水平边上设有多个搭接架,多个所述搭接架延伸在所述新路基一侧,所述搭接架包括两侧上下延伸的竖向杆,所述竖向杆上下两侧的延伸在相邻所述路面结构之间,且在相邻的所述T型水平边上的多个所述搭接架形成上下交错排列设置,多层所述路面结构之间的交界处铺设有格栅,且所述格栅上部抵压在所述T型加强板的T型水平边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旧路基的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T型加强板之间的抵接处还设置橡胶缓冲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旧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兵黄友安谢文马放徐家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建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