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682 阅读:7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由孵化桶、显微放大装置、三角架、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组成,所述的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短波紫外发生器,所述的孵化桶下部设有圆孔结构,孵化桶蓄存孵化用水;短波紫外发生器消毒孵化用水,显微放大装置放大孵化桶中的鱼卵,三角架带有轱辘固定或移动孵化器,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三管联通,通过进水口联通孵化桶,孵化桶底部的进水口设有进气口,利用水流、气流全方位托起鱼卵进行孵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方便跟踪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短波紫外发生装置防止水霉滋生,提高鱼卵孵化率,溢水管控制水位,因此不用另设溢水槽,节省成本。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控性能强,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均可直接孵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繁殖技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
技术介绍
鱼类人工繁殖的成功,除了亲鱼培育、适时催产外,高性能的孵化设备是提高鱼卵孵化率的重要环节之一,自鱼类人工繁育技术取得成功以来,鱼卵孵化设备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孵化环道和孵化缸两种,前者多见于大规模的鱼卵孵化,后者多用于少量鱼卵的孵化。从实用角度来看,孵化环道多以水泥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主要依靠水流冲击作用行使孵化功能,这就需要大量的带有一定动力的水,由于鱼卵受水流作用力不均,易造成鱼卵堆积现象;孵化缸则多以玻璃钢材料制成,不宜移动,且孵化条件难以控制,造成鱼卵孵化率较低。鱼卵孵化过程中,跟踪观察胚胎发育情况也是取得高孵化率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所用的孵化设备由于缺乏此方面的创新研究,技术人员只能定时从孵化车间随机选取一些鱼卵到实验室用解剖镜或显微镜观察,作为样本的鱼卵由于水温、光照等条件的骤变而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克服上述目前鱼卵孵化条件不易控制,孵化装置结构繁琐,鱼卵胚胎发育跟踪观察不便等不足,本专利技术可控性能强,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均可直接孵化。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孵化桶,孵化桶一侧装有显微放大装置,孵化桶下方有进水管和进气管,孵化桶下上侧有溢水管,溢水管连接进水管,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和短波紫外发生器,孵化桶底部为双层结构,在双层桶底的内上层上均布有小圆孔。 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三管联通,在溢水管上端和孵化桶连接处有过滤网,在进水管上有进水阀门,进气管上有进气阀门。 孵化桶顶端有罩网。孵化桶下部有三角架,三角架低端有轱辘。 孵化桶内的温度调节器和短波紫外发生器装在孵化桶内的横架上,显微放大装置装在孵化桶侧壁上的接口上。 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 1、结构简单,便于移动;2、方便跟踪观察鱼胚胎发育情况;3、短波紫外发生装置防止水霉滋生,提高鱼卵孵化率;4、溢水管控制水位,因此不用另设溢水槽,节省成本。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l-孵化桶、2-过滤网、3-温度调节器、4-短波紫外发生器、5-溢水管、6_接口、7-显微放大装置、8-目镜、9-罩网、10-圆孔、ll-进水(气)口、12-三角架、13-进 水阀门、14_进气阀门、15-进水管、16-进气管、17-横架、18-轱辘。具体实施例方式—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由孵化桶、显微放大装置、三角架、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 管组成,所述的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短波紫外发生器,所述的孵化桶下部双层底的 上层底设有圆孔结构。 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三管联通,在溢水管上端和孵化桶连接处有过滤网,在进 水管上有进水阀门,进气管上有进气阀门。 孵化桶顶端有罩网。孵化桶下部有三角架,三角架低端有轱辘。 孵化桶内的温度调节器和短波紫外发生器装在孵化桶内的横架上,显微放大装置装在孵化桶侧壁上的接口上。 孵化桶蓄存孵化用水;温度调节器控制孵化桶内的水温;短波紫外发生器消毒孵 化用水;显微放大装置放大孵化桶中的鱼卵;三角架带有轱辘可固定或移动孵化器;进水 管、进气管和溢水管三管联通,通过进水口联通孵化桶,孵化桶底部的进水口设有进气口 , 利用水流、气流全方位托起鱼卵进行孵化。 实施方式一 打开进水阀门13,给孵化桶1加满水,在孵化桶1上部连接有溢水管5的位置插入 过滤网2,向孵化桶1加入带有锦鲤鱼卵的鱼巢,调节进气阀门14,使水流、气流不要冲浮鱼 巢,使鱼巢在孵化桶1中部飘动;调解温度调节器3,使水温控制在2rC;调解短波紫外发生 器4,使紫外线照射剂量为100 ii W h/cm2,扣好罩网9,;定时通过目镜8跟踪观察鱼卵胚 胎发育情况。经过3天孵化,鱼苗全部孵出,收集鱼苗进行培育。 实施方式二 打开进水阀门13,给孵化桶1加满水,在孵化桶1上部连接有溢水管5的位置插入 过滤网2,向孵化桶1加入宝石鲈鱼卵,调节进气阀门14,利用水流、气流全方位托起鱼卵, 在孵化桶1中翻转;调解温度调节器3,使水温控制在2『C,扣好罩网9,;定时通过目镜8 跟踪观察鱼卵胚胎发育情况。经过2天孵化,鱼苗全部孵出,收集鱼苗进行培育。权利要求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孵化桶(1),孵化桶一侧装有显微放大装置(7),孵化桶下方有进水管(15)和进气管(16),孵化桶下上侧有溢水管(5),溢水管连接进水管,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3)和短波紫外发生器(4),孵化桶底部为双层结构,在双层桶底的内上层上均布有小圆孔(10)。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进水管(15)、进气管(16) 和溢水管(5)三管联通,在溢水管上端和孵化桶连接处有过滤网(2),在进水管(15)上有进 水阀门(13),进气管(16)上有进气阀门(14)。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孵化桶顶端有罩网(9)。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孵化桶下部有三角架(12), 三角架低端有轱辘(18)。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孵化桶内的温度调节器(3) 和短波紫外发生器(4)装在孵化桶内的横架(17)上,显微放大装置(7)装在孵化桶侧壁上 的接口 (6)上。全文摘要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由孵化桶、显微放大装置、三角架、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组成,所述的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短波紫外发生器,所述的孵化桶下部设有圆孔结构,孵化桶蓄存孵化用水;短波紫外发生器消毒孵化用水,显微放大装置放大孵化桶中的鱼卵,三角架带有轱辘固定或移动孵化器,进水管、进气管和溢水管三管联通,通过进水口联通孵化桶,孵化桶底部的进水口设有进气口,利用水流、气流全方位托起鱼卵进行孵化。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移动,方便跟踪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短波紫外发生装置防止水霉滋生,提高鱼卵孵化率,溢水管控制水位,因此不用另设溢水槽,节省成本。由于本专利技术可控性能强,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均可直接孵化。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773089SQ20101011594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日专利技术者史东杰, 孙向军, 孙砚胜, 梁拥军, 苏建通 申请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鱼卵孵化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孵化桶(1),孵化桶一侧装有显微放大装置(7),孵化桶下方有进水管(15)和进气管(16),孵化桶下上侧有溢水管(5),溢水管连接进水管,孵化桶内安装有温度调节器(3)和短波紫外发生器(4),孵化桶底部为双层结构,在双层桶底的内上层上均布有小圆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东杰梁拥军孙向军孙砚胜苏建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