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辐照南美白对虾幼体刺激生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7627 阅读:6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中子辐照南美白对虾幼体刺激生长的方法,涉及低剂量核辐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中子辐照虾幼体,辐照的同时进行打氧、水循环,一代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最佳中子注量3.75×105~4.67×105中子/cm2,二代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最佳辐照中子注量为3.3×105~4.1×105中子/cm2。南美白对虾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经中子辐照处理后,所培育的苗种生长快、活力好、大小整齐,缩短苗种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剂量核辐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育种中的应用。 南美白对虾,亦称凡纳滨对虾,俗称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 世界上公认的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 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是世界三大高产 对虾养殖品种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现每年养殖面积已达到数十万公顷,成为 我国目前最大的对虾养殖品种。 辐照生物技术,是利用核射线与生物间的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活化原子与活 化分子,促进生物生长的技术。低剂量辐照剌激生长技术是指在低剂量电离核辐射作用下, 在不足以使生物体遗传基因发生改变为前提,使其当代的生命力、生理和生化等方面发生 有益的变化,甚至可剌激抗原的产生。 中子辐照南美白对虾幼体剌激生长的方法是利用Am-Be同位素中子源(半衰期 430年)产生的快中子(平均能量4. 5Mev),通过自动控制,以适宜的中子剂量,对南美白对 虾刚孵化出的幼体进行低剂量中子剌激处理,使幼体内酶释放加速,酶的活性增强,自由基 降低,巯基含量提高,变态时间縮短,苗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加快,苗体均匀。辐照剌激 后培育的虾苗,成活率高,抗逆能力加强,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为水产养殖种苗的优化培育。所采用的是现代核放射应用技 术,针对海南的气候、海水水质、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苗种品质状况,专利技术的可实施规模化 生产和推广的南美白对虾种质改良新技术。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虾业迅速发展,90年代初期成为世界头号养虾大 国,然而,受对虾病害蔓延的影响,年对虾产量最低时降至6万吨。90年代末期,随着引进和 推广南美白对虾取得成功,养虾业逐步走出了低谷,本世纪初又跃居世界养虾业第一位,对 虫下出口年创汇约13亿美元,占水产品出口额15%。 目前,我国南美白对虾的种苗培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南美白对虾没 有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亲虾来源依赖进口,本地培育的仔代亲虾来源不清;②由于亲虾选育 不严格,近亲繁殖,携带病毒现象普遍,导致南美白对虾苗种退化;③亲虾培育、虾苗繁育技 术缺乏创新,用药和其他投入品不规范,抗生素、呋喃类禁药超标,给产品出口留下隐患。以往认为南美白对虾抗病力强,疾病少。随着人工养殖时间的延长,本身抗病力降低,加上 环境污染,病原体较多,所以在养成中疾病较多。 低剂量核辐照能促进生物生长发育的现象早已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意。从 五十年代起,原苏联、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都开展了低剂量核辐照的应用研究。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关于小剂量电离辐射的剌激作用的问题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983年在意大 利召开了低剂量辐射生物学效应国际讨论会,1985年在美国举行了辐射剌激作用国际讨论 会,1986年在南京召开了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国际讨论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电离辐射剌激效应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影响因子、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认 为 1、一定水平的电离辐射乃是生物保持其最佳生长的必要条件; 2、低剂量辐射诱导DNA损伤的修复,可激活DNA修复酶的活性; 3、全身低剂量照射可诱导某些蛋白分子表达的变化,包括新蛋白分子的出现、原有蛋白分子的升高则属于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4、辐射兴奋效应的诱导与低剂量辐射激活细胞的信号通路有关,是低剂量辐射激 活免疫功能的重要环节之一。 5、低剂量辐射或化学因子通过DNA损伤或其他途径,活化细胞信号传递通路,调 节蛋白分子的表达,激活DNA修复酶类和诱生保护性蛋白及减少抑制性蛋白,启动细胞AR 并激活免疫功能。 6、受损细胞的自杀(即辐射敏感细胞的死亡)能剌激健康的原始细胞的增殖并取 代损伤细胞,从而导致损伤的完全消除,这一过程称作细胞替代修复。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展核技术农业应用,主要是辐射诱变育种、昆虫辐射不育防治技术、食品辐照加工技术等方面,实践证明,核技术在农业各领域中应用,不仅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提高了科技水平,并建立了相应的基础理论, 近年来低剂量辐照剌激生长技术在鱼、虾、蟹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分别于1991年9月在山东召开了 "全国低剂量剌激鱼虾生长技术交流会",1993年9月在浙江召开了 "全国低剂量剌激生长技术研讨会",会议交流了我国低剂量剌激生长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成果。 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在陕西和北京等地使用辐照剌激生长技术,处理鲢、鲤、鳙、草四大淡水鱼,结果表明,辐照可使孵化率提高23%,成活率可提高22% ;养殖结果表明,经辐照剌激生长技术处理育出的鱼苗活力强,体质好,生长快,饵料利用率高,有较好的抗病性(余永成、张钰华等,同位素,1994,"镭-铍中子源辐照鱼卵促进鱼苗和成鱼生长的研究")。 1986年以来,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所开展的中子辐射剌激中国对虾增产技术和 开发研究,山东黄海、渤海沿岸虾池中放养了经辐照处理的虾苗,均设有对照池,根据统计 分析表明,该项技术增产效果极显著。在99%的置信区间,增产幅度为16.2% (马天云等, 水产科技情报,1995,"对虾中子辐照剌激增产技术研究")。 江苏省农科院在江苏省吴县市进行青虾辐照试验,通过对青虾的生长指数、成虾 比率、青虾的体重测量计算表明中子辐照处理的青虾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无辐射处理), 增产幅度48. 0% 291. 6% (罗克勇等,江苏农业学报,1997,"低剂量中子剌激青虾生长的 研究")。 2003年在江苏省对中华绒螯蟹(大闸蟹)进行辐照剌激生长试验。经辐照处理的塘中华绒螯蟹体重比对照塘的蟹体重增加了 57. 9%,幼蟹生长快,规格整齐,大于平均体重个体的比例明显增加。目前该技术已作为一种高科技常规手段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罗克勇等,核农学报,2006,"中华绒螯蟹的剌激生长研究")。 虽然我国许多科研人员在低剂量剌激生长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低剂量辐照技术在目前我国最大的养殖对虾品种-南美白对虾育种中的应用尚无人进行研究、试验。 海南气候环境独特优异,海水水质优良。目前,全省共有对虾育苗场四百余家,全 年生产虾苗二百多亿尾,苗种除供应本地养殖外,约70%供应全国各省、市,成为我国天然 的对虾良种培育基地。目前,海南习惯将进口种虾孵化养殖的虾苗称为"一代虾苗",该苗活 力强、生长快,但抗病性、抗逆性较差,种虾需要进口,成本高,虾苗市场价格较高。而将本地 培育的种虾孵化的虾苗称为"二代虾苗",该苗适应性强,成本低,但生长性较差,占整个虾 苗产量的80%以上。 在前人已取得的低剂量剌激水产生长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海南的实际情 况,针对南美白对虾种苗出现的问题,一 采用低剂量中子辐照剌激方法进行多次试验,重点 解决辐照南美白对虾种苗的时机?提高"一代虾苗"抗病性、抗逆性的辐照有效剂量?改善 "二代虾苗"生长性、提高品质的辐照有效剂量?辐照南美白对虾种苗的程序和相应的配套 措施?辐照对南美白对虾育种的实际效果?而这一系列问题仍处于空白,急需研究。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子辐照南美白对虾幼体剌激的方法,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中子辐照南美白对虾幼体刺激生长的方法,利用中子辐照虾幼体,辐照的同时进行打氧、水循环,一代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中子注量3.75×10↑[5]~4.67×10↑[5]中子/cm↑[2],二代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最佳辐照中子注量为3.3×10↑[5]~4.1×10↑[5]中子/cm↑[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宣生唐贤明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明远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