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疣梭子蟹的人工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587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水养殖业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的人工养殖方法,属农业海水养殖技术领域。该养殖方法有两部分技术组成。一是通过综合养殖调控方法,它包括:1、池塘整治、包括清淤、消毒、晒池、发塘,池底管道铺设与水体消毒;2、有限量水交换;3、使用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4、增氧设施的合理配置和使用;5、饲料的配制和合理投喂。二是在池塘底设置防残杀网片,每亩安插300片,减少未蜕壳蟹对蜕壳蟹的残杀。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池塘的水质以及防止了相互间的残杀,提高了三疣梭子蟹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水养殖业中三疣梭子蟹(Portu皿s trituberculatus)的人工养殖 方法,属农业海水养殖

技术介绍
三疣梭子蟹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即oda)、梭子蟹科 (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及朝鲜等海域,我国三疣梭子 蟹多产在黄海、渤海和东海,以东海的自然资源量为最大。据分析,梭子蟹可食部分占49%, 蛋白质占15. 9 % ,脂肪占3. 1 % ,碳水化合物0. 9 % ,灰分2. 6 % ,其它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 维生素C、硒等含量也较高,由于其独特的风味而被视为海鲜上品,倍受人们青睐,国内外市 场均十分畅销。 由于过度捕捞,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海域三疣梭子蟹资源量日趋下降,因此 开展三疣梭子蟹的人工养殖是保护现有资源量、满足人们需求的有效途径。开展三疣梭子 蟹的人工养殖,具有养殖设施要求低、环境适应性好、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等优点,而且,养 殖的三疣梭子蟹,其肉质品味与野生蟹差别不大,且能长距离活体运输,其产品的市场与价 格均有很大潜力。 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我国的三疣梭子蟹养殖已突破了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和室 外土池半生态育苗技术,形成了滩涂围栏养殖、浅海笼式养殖和池塘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 其中池塘养殖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养面积广泛,已成为我国南北沿海地区三疣梭子蟹 的主要养殖方式,尽管如此,由于疾病危害和个体自残等原因,养殖成活率低下,平均仅在 5-15%左右,造成养殖效益极不稳定,严重影响该产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三疣梭子蟹养殖 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 本专利技术将通过养殖环节中的综合调控和设置防残杀网片等技术措施,提高和优化 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的水质,减少自残,从而就提高了其成活率,使产量得到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养殖三疣梭子蟹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三疣梭子蟹池塘养 殖技术应从以下方法着手一是通过综合养殖调控方法,它包括1、池塘整治、池底管道铺 设与水体消毒;2、有限量水交换;3、使用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调控养殖池塘的水质;4、增氧 设施的合理配置和使用;5、饲料的选择和合理投喂。二是在池塘底设置防残杀网片,减少未 蜕壳蟹对蜕壳蟹的残杀。上述二项技术方法的应用,可大幅提高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成活 率,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 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I)、综合养殖调控方法 —、池塘整治 1、进行池塘平整、清淤、晒池、消毒,池塘保水性能好、大小以3.0亩左右为宜,水4深以2. 0米为宜。在池底铺设排污管道、进排水管道及充气管道等设施; 2、经沉淀池和消毒池的海水经过滤、沉淀、消毒处理后,用80目尼龙筛绢过滤进水,以清除非养殖生物和病原生物; 3、进行发塘,即培育浮游植物(微藻类),放苗前10-15天,进水水深1. 5米,施用 尿素等无机肥培植浮游植物。无机肥配方和使用方法为将NH4C1、KC1、 (NH4、HP04、尿素按重量比3 :i:5: 2混合后每亩i米水深按i. 5-2. o公斤泼洒; 4、苗种来源与放养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个体健壮、活力强的III期蟹苗,放 养密度为3000只/亩,5月初陆续放苗至6月中旬结束。 二、有限量水交换 1、养殖前期池塘水深为1. 5米,每天进水5-10厘米,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 米; 2、养殖中期当养殖塘水深达到2米水位后,每天换水量10厘米,随着气温升高 后,可加大至每天15-20厘米; 3、养殖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和蟹的逐步生长,每天换水量增大到30厘米,透明 度保持在30-50厘米; 4、添换水原则(a)、一次换水量控制在10% -15% ,保持环境相对稳定;(b)、进水经过滤/沉淀/消毒处理,再进入养殖池塘。 三、使用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调控养殖池塘水质 在养殖全过程中使用主要成份为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硝化菌的 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进行水质调控。 有益菌在养殖水体中6-8天达到高峰,以后数量慢慢减少,所以每隔10天定期追施,微生物活菌剂用量每亩1千克,保持芽孢杆菌的数量优势,并使池塘种微藻呈现平稳生长和保持水质良好的透明度。 四、增氧设施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水体表层增氧和底部增氧相结合,形成立体增氧,提高水体溶解氧。合理开启增氧设施养殖前期少开,养殖后期多开;阴天、雨天多开;早晨水体溶解氧含量低的时候开;晴天太阳光照强烈的午后要开。五、饲料的配制及合理投喂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湿软颗配合饲料由粉状料和鲜鱼糜料以7 : 3的重量比混合加工 而成,粉状料配方见表1、主要营养成分见表2。投饲方法为蟹苗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喂,体重在IO克以前投饲量占体重的8%-12%,体重在10克-15克,投饲量占体重的4%_8%,体重在16克以上,投饲量占体重的3% _4%,每日分3次投喂5:00投15%,18:00投65%,22:00投20%。 表1三疣梭子蟹粉状饲料原料成分组成表<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 表2三疣梭子蟹粉状饲料主要营养成分表 <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 (n)、设置防残杀网片 三疣梭子蟹养成过程中,因蟹个体大小及蜕皮时间的差异,极易造成同类相残。根据三疣梭子蟹具有潜附遮蔽物的习性,设置一定数量的隐蔽物,能有效减少自残现象和其它敌害的侵袭,本专利技术设置的防残杀网片,材料为聚乙烯无结节网片,网目长20厘米,网片 高50厘米,每片长1. 5米,将网片弯曲呈Z字形.,并插在池底,每亩养殖池塘插设300片, Z字形网片有利于蜕壳蟹的躲藏,免遭未蜕壳蟹的残杀。具体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公开三疣梭子蟹的池塘养殖方法,该养殖方法主要从综合养殖调控和设置 防残杀网片,按下列步骤操作。 (I)、综合养殖调控方法 —、池塘的准备 1、面积3亩左右养殖池塘,水深2米,池底呈锅底形,并经清淤、晒池、发塘处理。 (1)、在池底中间设有4 200mm管道排污;(2)、设有进排水闸门,用4 250mm的聚乙烯管进、 排海水;(3)、池塘底部设有充氧设施,安装方法沿着池塘四周安装PVC主管,再用三通连 接支管,管道布置呈目字型。PVC支管4 15mm,充气孔径0. 5mm 0. 7mm,孔间距2m左右,二 支管间隔6m 10m,支管距塘底15cm左右,其支管用毛竹绑住支撑,然后用二通、三通或接 口将支管相互连接,并与塘坝上的空压机接通; 2、配套设施设有海水沉淀池和消毒池各2只,池深2米。配备2台空压机,进行 池塘底部管道冲气。另外每个池塘配备增氧机2台; 3、放苗前养殖水处理养殖塘用漂白粉50克/立方米进行清塘消毒,用80目尼龙筛绢过滤消毒水以清除非养殖生物和病原生物进入池塘; 4、苗种来源与放养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个体健壮、活力强的III期蟹苗,放 养密度为3000只/亩,5月初陆续放苗至6月中旬结束。 二、养殖水有限量交换 1、养殖前期池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三疣梭子蟹的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池塘养殖方法包括(Ⅰ)综合养殖调控方法和(Ⅱ)设置防残杀网片所组成,所述的综合养殖调控方法,按下列步骤操作。(Ⅰ)、综合养殖调控方法:一、池塘的准备(a)、水深2米,底呈锅形,经清淤、晒池、消毒、发塘处理,在底部铺设排污管及进排水管道,在池塘四周设置充气管道,并与岸上的空压机相连接;(b)、选择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个体健壮、活力强的Ⅲ期蟹苗,放养密度为3000只/亩。二、养殖水有限量交换(a)、养殖前期:池塘水深为1.5米,每天进水5-10厘米,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b)、养殖中期:当养殖塘水深达到2米水位后,每天换水量10厘米,随着气温升高后,可加大至每天15-20厘米;(c)、养殖后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和蟹的逐步生长,每天换水量增大到30厘米,透明度保持在30-50厘米;(d)、源头水处理:海水在沉淀池中经24小时沉淀后,抽到消毒池中用10ppm的漂白粉消毒,24小时后用80目尼龙筛绢将消毒水过滤并将消毒水抽进养殖池塘。三、使用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调控养殖池塘水质在蟹苗放养20天后,使用主要成份为乳酸菌、酵母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硝化菌的复合微生物活菌剂进行水质调控。每个池塘每10天施加一次,每次使用量为每亩1千克,全池泼洒。四、增氧设施的配置和使用(a)、放苗后20天内不对池底排污。每天在黎明及中午开空压机两次,每次2小时,通过池四周的充气管进行池底冲氧;(b)、养殖20-70天内,每天除开启空压机外还开动池面上的叶轮式增氧机,并延长开机时间,每天开机3-4小时;(c)、养殖70天后,除投饵时暂停1.5小时外全天开机并将污物从池中间的排污管道排出池塘;(d)、要求池中溶解氧维持在4毫克/升以上。五、饲料配制和投喂(a)、饲料的配制及投喂:饲料由粉状料和鲜鱼糜以7∶3重量比加工而成,其营养成份为粗蛋白44.2%,粗纤维1.5%,粗脂肪7.3%,总钙2.0%,总磷1.6%。(b)、蟹苗入池后第二天就开始投喂,投喂量与蟹体重的关系为:(i)、体重小于10克,投饲量占体重的8%-12%;(ii)、体重在10克-15克,投饲量占体重的4%-8%;(iii)、体重在16克以上,投饲量占体重的3%-4%。(c)、投喂时间(i)、每日分3次投喂:早上5点钟投全天量的15%;(ii)、下午6点钟投全天量的65%;(iii、晚上8点钟投全天量的20%。所述设置防残杀网片方法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宝詹炜史会来徐冬冬毛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