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7754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01:08
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属于渔业孵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在开放水体环境,无法采取固定地点进行固定孵化设备的无粘性或脱粘后的浮性、半浮性和微沉性鱼卵孵化的问题。上支撑圆环和下支撑圆环之间固定多块浮块,上支撑圆环上分散连接多个固定夹;上支撑圈处于圆台箱体的上端口,上支撑圈通过多个固定夹与上支撑圆环连接,上支撑圈和下支撑圈之间的圆台箱体侧壁为筛绢网,下支撑圈至圆台箱体底端面之间为布料筒;圆台箱体底端连接出苗管路,出苗管路上设有出苗阀门;充氧沙头连接充氧管路的末端,并嵌入到圆台箱体内底端口,充氧管路的首端连接充氧泵的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鱼卵孵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属于渔业孵化

技术介绍
现有孵化设备在鱼卵孵化过程中,如果孵化环境为开放水体,无法采取固定地点进行无粘性鱼卵孵化,也不能进行脱粘后的浮性、半浮性和微沉性鱼卵孵化,这种开放环境也不适合采用孵化桶或者环道等设施进行孵化。对于采用水流冲卵的孵化设备,在开放水体环境下,还存在搭建固定支架不便的问题,同时对水流的调节不稳定会造成局部缺氧,破膜时筛网堵塞还会产生逃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开放水体环境,无法采取固定地点进行固定孵化设备的无粘性或脱粘后的浮性、半浮性和微沉性鱼卵孵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本技术所述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它包括漂浮性支撑架、圆台箱体、出苗管路、出苗阀门、充氧管路、充氧泵和充氧沙头,漂浮性支撑架包括上支撑圆环、多块浮块、下支撑圆环和多个固定夹组成;圆台箱体包括上支撑圈、中支撑圈、下支撑圈、筛绢网和布料筒,上支撑圆环和下支撑圆环直径相同,上支撑圆环和下支撑圆环之间固定多块浮块,上支撑圆环上分散连接多个固定夹;上支撑圈、中支撑圈和下支撑圈沿圆台箱体侧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且上支撑圈、中支撑圈和下支撑圈的半径依次递减;上支撑圈处于圆台箱体的上端口,上支撑圈通过多个固定夹与上支撑圆环连接,中支撑圈和下支撑圈将圆台箱体分成三部分,上支撑圈和下支撑圈之间的圆台箱体侧壁为筛绢网,下支撑圈至圆台箱体底端面之间为布料筒;圆台箱体底端连接出苗管路,出苗管路上设有出苗阀门;充氧沙头连接充氧管路的末端,并嵌入到圆台箱体内底端口,充氧管路的首端连接充氧泵的出气口;充氧沙头的直径与圆台箱体底端口直径相匹配。它还包括固定绳,固定绳的一端固定在漂浮性支撑架上。上支撑圈的直径与圆台箱体高度之比为3:5。所述筛绢网的目数为40目-120目。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便于在开放水体环境中进行鱼卵孵化,例如在网箱、鱼池、较大水泥池等无固定孵化设备的条件下,使用本技术进行无粘性或脱粘后的浮性、半浮性和微沉性鱼卵孵化。所述孵化装置的漂浮性支撑架的设计避免了外加装固定支架,使用更便利、更安全;充氧沙头的设计有利于使鱼卵在装置中分布更均匀,且不会造成局部缺氧,孵化率更高;所述孵化装置可以移动、提升,便于管理,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充分利用水体,从而进行不同种类鱼卵的高效孵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它包括漂浮性支撑架、圆台箱体、出苗管路3、出苗阀门4、充氧管路5、充氧泵6和充氧沙头7,漂浮性支撑架包括上支撑圆环1-1、多块浮块1-2、下支撑圆环1-3和多个固定夹1-4组成;圆台箱体包括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下支撑圈2-3、筛绢网2-4和布料筒2-5,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直径相同,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之间固定多块浮块1-2,上支撑圆环1-1上分散连接多个固定夹1-4;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沿圆台箱体侧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且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的半径依次递减;上支撑圈2-1处于圆台箱体的上端口,上支撑圈2-1通过多个固定夹1-4与上支撑圆环1-1连接,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将圆台箱体分成三部分,上支撑圈2-1和下支撑圈2-3之间的圆台箱体侧壁为筛绢网2-4,下支撑圈2-3至圆台箱体底端面之间为布料筒2-5;圆台箱体底端连接出苗管路3,出苗管路3上设有出苗阀门4;充氧沙头7连接充氧管路5的末端,并嵌入到圆台箱体内底端口,充氧管路5的首端连接充氧泵6的出气口;充氧沙头7的直径与圆台箱体底端口直径相匹配。它还包括固定绳8,固定绳8的一端固定在漂浮性支撑架上。上支撑圈2-1的直径与圆台箱体高度之比为3:5。所述筛绢网2-4的目数为40目-120目。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充氧管路5上设置有充氧阀门,充氧管路5可同时设置第三端,并在第三端的端口处设置阀门,当充氧阀门关闭时,可通过管路的第三端排除空气。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之间的距离即浮块1-2的高度可设置为25cm;固定夹1-4用来实现漂浮性支撑架和圆台箱体之间的联接固定,浮块1-2使漂浮性支撑架漂浮于水面上,并使上支撑圆环1-1高于水表面免于鱼苗外逃。布料筒2-5的高度为20cm,可以保证出苗时鱼苗活动的水体;出苗阀门4选择铜质阀门,用来控制出苗,且其自重可以使箱体在水中撑开;上支撑圈2-1的直径略大于上支撑圆环1-1,便于固定,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具有支撑圆台箱体形状的作用;筛绢网2-4的目数选择为40-120目,具有促进箱内外水体交换和防止卵苗外逃的作用。工作过程:将漂浮性支撑架放置在水体中,并固定。将圆台箱体通过漂浮性支撑架放入水中,二者通过固定夹1-4固定。将充氧沙头7放入箱体,使之沉入到箱体底部。将需孵化的鱼卵放入到箱体中,粘性鱼卵需先脱粘处理,打开充氧阀门,调节充气量使鱼卵在箱体中保持缓慢旋转和翻腾状态。待鱼卵孵出平游开口后1-2天可移入池塘进行鱼种培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漂浮性支撑架、圆台箱体、出苗管路(3)、出苗阀门(4)、充氧管路(5)、充氧泵(6)和充氧沙头(7),漂浮性支撑架包括上支撑圆环(1‑1)、多块浮块(1‑2)、下支撑圆环(1‑3)和多个固定夹(1‑4)组成;圆台箱体包括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下支撑圈(2‑3)、筛绢网(2‑4)和布料筒(2‑5),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直径相同,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之间固定多块浮块(1‑2),上支撑圆环(1‑1)上分散连接多个固定夹(1‑4);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沿圆台箱体侧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且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的半径依次递减;上支撑圈(2‑1)处于圆台箱体的上端口,上支撑圈(2‑1)通过多个固定夹(1‑4)与上支撑圆环(1‑1)连接,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将圆台箱体分成三部分,上支撑圈(2‑1)和下支撑圈(2‑3)之间的圆台箱体侧壁为筛绢网(2‑4),下支撑圈(2‑3)至圆台箱体底端面之间为布料筒(2‑5);圆台箱体底端连接出苗管路(3),出苗管路(3)上设有出苗阀门(4);充氧沙头(7)连接充氧管路(5)的末端,并嵌入到圆台箱体内底端口,充氧管路(5)的首端连接充氧泵(6)的出气口;充氧沙头(7)的直径与圆台箱体底端口直径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充气式鱼卵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漂浮性支撑架、圆台箱体、出苗管路(3)、出苗阀门(4)、充氧管路(5)、充氧泵(6)和充氧沙头(7),漂浮性支撑架包括上支撑圆环(1-1)、多块浮块(1-2)、下支撑圆环(1-3)和多个固定夹(1-4)组成;圆台箱体包括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下支撑圈(2-3)、筛绢网(2-4)和布料筒(2-5),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直径相同,上支撑圆环(1-1)和下支撑圆环(1-3)之间固定多块浮块(1-2),上支撑圆环(1-1)上分散连接多个固定夹(1-4);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沿圆台箱体侧壁由上至下依次分布,并且上支撑圈(2-1)、中支撑圈(2-2)和下支撑圈(2-3)的半径依次递减;上支撑圈(2-1)处于圆台箱体的上端口,上支撑圈(2-1)通过多个固定夹(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池陶石连玉王世会胡雪松贾智英葛彦龙尚梅张玉勇张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