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26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雷管转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料结构、承接组件、第二上料结构、取料结构、下料结构以及出模机构,第一上料结构用于将装有若干雷管的第一模具上料至承接组件,第二上料结构用于将空载的第二模具上料至转模位,取料结构用于将第一模具上的雷管变距转模至第二模具,下料结构用于对装载有雷管的第二模具进行下料,承接组件用于将转模后的第一模具移动至下料位,出模机构位于承接组件的一端,出模机构用于对空载的第一模具进行出模下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对雷管进行变距转模,并提升了雷管的转模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雷管转模
,尤其涉及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子雷管,又称数码电子雷管、数码雷管或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即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雷管。然而,电子雷管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具转换处理,使雷管进行变距转模,受限于传统的雷管转模取料结构的结构,导致雷管的转模效率较为低下,进而影响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以便于对雷管进行变距转模并提升雷管的转模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以便于对雷管进行变距转模并提升雷管的转模效率。
[0005]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料结构、承接组件、第二上料结构、取料结构、下料结构以及出模机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用于将装有若干雷管的第一模具上料至所述承接组件,所述第二上料结构用于将空载的第二模具上料至转模位,所述取料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上的雷管变距转模至所述第二模具,所述下料结构用于对装载有雷管的所述第二模具进行下料,所述承接组件用于将转模后的所述第一模具移动至下料位,所述出模机构位于所述承接组件的一端,所述出模机构用于对空载的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出模下料;
[0006]其中,所述取料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取料组件、第一移动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以及第三移动组件,所述取料组件用于对雷管进行取料,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三移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杆、取料夹持气缸以及取料夹持架,所述取料夹持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取料夹持架固定连接,所述取料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并嵌入雷管内,所述取料夹持架抵紧于所述雷管的外侧。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夹持架上设呈V形设置的夹持槽。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夹持架设有位于所述夹持槽内的防滑纹。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夹持架的一侧安装有检测光纤,所述取料夹持架设有与所述检测光纤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夹持槽相贯通。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升降板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座,所述第一升降座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架,所述第一升降板安装有用于给所述第一升降座提供驱动动力的第一移动电机,所述取料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架。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升降座上安装有光电开关,所述第一移动机架上设有与所述光电开关对应的感应片。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机架以及第二移动电机,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架,所述第二移动电机给所述第一移动组件提供驱动动力。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移动组件包括第三移动机架以及第三移动电机,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移动机架,所述第三移动电机给所述第二移动组件提供驱动动力。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第一上料架、第一上料气缸、第二上料气缸以及第三上料气缸,所述第一上料气缸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架的一侧,所述第二上料气缸与第三上料气缸均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架,所述第一上料气缸用于将装有若干所述雷管的所述第一模具推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上料气缸用于将第一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模具推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上料气缸用于将第二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模具推动至所述承接组件。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上料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有第一上料块,所述第二上料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有第二上料块,所述第三上料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有第三上料架。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组件包括承接底板,所述承接底板滑动连接有用于承接装载有雷管的所述第一模具的承接座,所述承接底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承接座进行直线移动的承接气缸。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接座上安装有压接气缸,所述压接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压接块,所述压接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压接块进行移动,以使所述压接块将所述第一模具压紧于所述承接座。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取料结构相连,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模具上的所述雷管进行定位。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基板,所述第一定位基板滑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滑台,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滑台进行直线移动的第一定位电机,所述第一定位滑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雷管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框。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滑台上设有第二定位框,所述第二定位框与所述第一定位框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框的上方。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上料结构包括第二上料台,所述第二上料台的一侧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有用于承接所述第二模具的升降台,所述第二上料台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将所述升降台上的所述第二模具推动至转模位的第二上料组件。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上料台一侧的第二上料架,所述第二上料架滑动连接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模具进行移动的第二上料板,所述第二上料架上安装有用于给所述第二上料板提供推动动力的第二推料气缸。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上料台上安装有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有压紧块,所述压紧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具压紧于所述第二上料台。
[002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块上设有V形设置的压紧槽。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模机构包括出模机架,所述出模机架滑动连接有用于对空载的所述第一模具进行出模的出模块,所述出模机架上安装有用于给所述出模块提供出模下料动力的出模气缸。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模机架上安装有给所述第一模具提供出模通道的出模板。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结构包括下料机架,所述下料机架滑动连接有用于对转模后的所述第二模具进行移动下料的下料板,所述所述下料机架上安装有用于给所述下料板提供下料动力的下料气缸。
[002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模具设有十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放置槽,每个所述第一放置槽内用于放置十个相接触的雷管,所述第二模具设有十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放置孔,每排所述第二放置孔的数量为十个。
[002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取料结构将第一模具上的雷管变距转模至第二模具,下料结构对装载有雷管的第二模具进行下料,取料杆和取料夹持架用于对雷管进行夹持取料,进而提供了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便于对雷管进行变距转模,并提升了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料结构(1)、承接组件(2)、第二上料结构(3)、取料结构(4)、下料结构(5)以及出模机构(6),所述第一上料结构(1)用于将装有若干雷管(7)的第一模具(8)上料至所述承接组件(2),所述第二上料结构(3)用于将空载的第二模具(9)上料至转模位,所述取料结构(4)用于将所述第一模具(8)上的雷管(7)变距转模至所述第二模具(9),所述下料结构(5)用于对装载有雷管(7)的所述第二模具(9)进行下料,所述承接组件(2)用于将转模后的所述第一模具(8)移动至下料位,所述出模机构(6)位于所述承接组件(2)的一端,所述出模机构(6)用于对空载的所述第一模具(8)进行出模下料;其中,所述取料结构(4)包括依次连接的取料组件(41)、第一移动组件(42)、第二移动组件(43)以及第三移动组件(44),所述取料组件(41)用于对雷管(7)进行取料,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用于驱动所述取料组件(41)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在X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三移动组件(4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在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取料组件(41)包括取料杆(411)、取料夹持气缸(412)以及取料夹持架(413),所述取料夹持气缸(412)的伸缩杆与所述取料夹持架(413)固定连接,所述取料杆(41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并嵌入雷管(7)内,所述取料夹持架(413)抵紧于所述雷管(7)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夹持架(413)上设呈V形设置的夹持槽(4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夹持架(413)设有位于所述夹持槽(4131)内的防滑纹(413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夹持架(413)的一侧安装有检测光纤(45),所述取料夹持架(413)设有与所述检测光纤(45)对应的第一通孔(4133),所述第一通孔(4133)与所述夹持槽(4131)相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包括第一升降板(421),所述第一升降板(421)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座(422),所述第一升降座(422)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机架(423),所述第一升降板(421)安装有用于给所述第一升降座(422)提供驱动动力的第一移动电机(424),所述取料组件(41)安装于所述第一移动机架(4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座(422)上安装有光电开关(46),所述第一移动机架(423)上设有与所述光电开关(46)对应的感应片(47)。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包括第二移动机架(431)以及第二移动电机(432),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机架(431),所述第二移动电机(432)给所述第一移动组件(42)提供驱动动力。8.根据权利要求1

6任意一项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移动组件(44)包括第三移动机架(441)以及第三移动电机(442),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移动机架(441),所述第三移动电机(442)给所述第二移动组件(43)提供驱动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管变距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结构(1)包括第一上料架(11)、第一上料气缸(12)、第二上料气缸(13)以及第三上料气缸(14),所述第一上料气缸(12)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架(11)的一侧,所述第二上料气缸(13)与第三上料气缸(14)均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架(11),所述第一上料气缸(12)用于将装有若干所述雷管(7)的所述第一模具(8)推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上料气缸(13)用于将第一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模具(8)推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三上料气缸(14)用于将第二位置上的所述第一模具(8)推动至所述承接组件(2)。10.根据权利要求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松杨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