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及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319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申请涉及道床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及处理方法,该轨道卡具包括底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塞板、扣板、钢丝和至少两件扣板;在道床轨道进行凹槽凿设、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施工时,根据测量的道床轨道下沉数据而计算比对分析得到的调整量数据,相应的增加设置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调整满足道床轨道的水平、高低和轨底坡数据,使得底板最下部的第一垫板底面高度与准备浇筑的承轨台的台面高度相同;通过扣板、吊板和钢丝安装固定钢轨轨道,增加塞板调整满足钢轨轨道的轨向和轨距数据;浇筑承轨台,承轨台达到初凝时间后将轨道卡具拆除,完成铁路运营线道床轨道下沉处理。线道床轨道下沉处理。线道床轨道下沉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床轨道
,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完成后,先在隧道底部铺设道床,道床包含轨枕,将轨枕的顶面称为承轨台,再在承轨台上安装扣件,并通过扣件安装固定轨道以完成轨道施工。在地铁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原因,可能会出现隧道不均匀沉降,隧道不均匀沉降会带动道床轨道不均匀沉降,轨道除了沉降外还会发生整段水平偏移,导致轨道几何形态不满足规范要求,从而造成列车限速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现有的承轨台上扣件上的轨道水平调整量较小;同时轨道上安装扣件后进行承轨台浇筑,使的承轨台在养护过程中受到列车传导给扣件的晃动,导致承轨台在满足强度要求后的位置与浇筑时的位置发生变化,存在的施工误差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及处理方法,以解决铁路运营线道床轨道下沉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包括底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塞板、吊板、钢丝和至少两件扣板;
[0006]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孔,四个钢丝孔范围内的底板一斜角分别设有一件螺栓孔;
[0007]所述第一垫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垫板的结构与底板的结构相同;第一垫板布置于底板底部,用以调整道床轨道的水平和高低数据;轨道布置于底板,吊板布置于轨道的顶端,吊板的两端通过钢丝紧固于底板和第一垫板;
[0008]所述底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件扣板,扣板的内表面形状与轨道的下部边缘相匹配;所述塞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件,塞板的结构与扣板的内表面形状相同;塞板设置于扣板内表面和轨道的下部边缘之间,用于调整道床轨道的轨向和轨距数据;
[0009]所述第二垫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块;第二垫板设置于底板和第一垫板之间和/或第二垫板设置于第一垫板和第一垫板之间,用于调整道床轨道的轨底坡数据;
[0010]底板和第一垫板的螺栓孔设置螺栓道钉连接,螺栓孔位的第一垫板底面贴设尼龙套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扣板为“Γ”型钢板。
[0012]进一步地,吊板为长条形钢板,且吊板两侧布置有数个左右对称的凹槽。
[0013]进一步地,钢丝数量为两件,一件钢丝的两端从下向上分别穿入底板和第一垫板左侧的两个钢丝孔,并将钢丝拉紧贴在第一垫板的底端,钢丝的上部穿过吊板左端两侧的凹槽后将钢丝的两端交叉拧紧;
[0014]另一件钢丝的两端从下向上分别穿入底板和第一垫板右侧的两个钢丝孔,并将钢丝拉紧贴在第一垫板的底端,钢丝的上部穿过吊板右端两侧的凹槽后将钢丝的两端交叉拧紧。
[0015]进一步地,第二垫板的尺寸规格小于第一垫板的尺寸规格。
[00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方法,包括上述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7]对道床下沉段轨道进行测量检测,并基于获得的检测数据计算比对分析得到该段道床轨道的调整量数据;调整量数据包括轨向、轨距、水平、高低和轨底坡数据;
[0018]对道床下沉段轨道进行凹槽凿设、钢筋绑扎及模板施工过程中参照调整量数据设定轨道卡具,以使轨道调整安装至目标位;
[0019]浇筑施工,待浇筑的承轨台达到初凝时间后拆除轨道卡具。
[0020]进一步地,所述参照调整量数据设定轨道卡具,包括:
[0021]根据轨道的水平和高低调整量数据,在底板下垫设相应的第一垫板,并将吊板放置于轨道顶端,且利用钢丝拉紧连接吊板、底板和第一垫板;
[0022]根据轨道的轨向和轨距调整量数据,在扣板内表面和轨道下部边缘间塞入相应塞板;
[0023]根据轨道的轨底坡调整量数据,将第二垫板垫在底板和第一垫板之间,或垫在多件第一垫板之间,调整第二垫板的相对位置以满足轨底坡要求。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包括底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塞板、扣板、钢丝和至少两件扣板;在道床轨道进行凹槽凿设、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施工时,根据测量的道床轨道下沉数据而计算比对分析得到的调整量数据,相应的增加设置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调整满足道床轨道的水平、高低和轨底坡数据,使得底板最下部的第一垫板底面高度与准备浇筑的承轨台的台面高度相同;通过扣板、吊板和钢丝安装固定钢轨轨道,增加塞板调整满足钢轨轨道的轨向和轨距数据;底板和第一垫板的螺栓孔设置螺栓道钉连接,螺栓孔位的第一垫板底面贴设尼龙套管,借助螺栓道钉连接,浇筑承轨台,承轨台达到初凝时间后将轨道卡具拆除,完成铁路运营线道床轨道下沉处理;借助轨道卡具将道床轨道调整至设计和规范要求,具有安装调整控制更精确、垂直和水平调偏范围更大,以及轨道和承轨台不接触的优良特点。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的部件拆分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的部件组合结构平面示意图;
[0029]其中,1、底板,2、螺栓孔,3、钢丝孔,4.1、第一垫板,4.2、第二垫板,5、扣板,6、塞板,7、吊板,8、钢丝,9、钢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00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3]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第一垫板、第二垫板、塞板、吊板、钢丝和至少两件扣板;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孔,四个钢丝孔范围内的底板一斜角分别设有一件螺栓孔;所述第一垫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块,第一垫板的结构与底板的结构相同;第一垫板布置于底板底部,用以调整道床轨道的水平和高低数据;轨道布置于底板,吊板布置于轨道的顶端,吊板的两端通过钢丝紧固于底板和第一垫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件扣板,扣板的内表面形状与轨道的下部边缘相匹配;所述塞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件,塞板的结构与扣板的内表面形状相同;塞板设置于扣板内表面和轨道的下部边缘之间,用于调整道床轨道的轨向和轨距数据;所述第二垫板的数量包括至少一块;第二垫板设置于底板和第一垫板之间和/或第二垫板设置于第一垫板和第一垫板之间,用于调整道床轨道的轨底坡数据;底板和第一垫板的螺栓孔设置螺栓道钉连接,螺栓孔位的第一垫板底面贴设尼龙套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为“Γ”型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其特征在于,吊板为长条形钢板,且吊板两侧布置有数个左右对称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铁路运营线道床下沉处理用的轨道卡具,其特征在于,钢丝数量为两件,一件钢丝的两端从下向上分别穿入底板和第一垫板左侧的两个钢丝孔,并将钢丝拉紧贴在第一垫板的底端,钢丝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玉赵亚坤彭百达吕含冰崔信为何峰华胜王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华东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