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01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由物方至像方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光阑、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以及第十一透镜组成,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分别组成密接的双胶合透镜,其他各透镜均为单透镜。该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线扫镜头存在着光圈小、总长长等缺点,采用十一片透镜配合,通过优选限定各透镜的光焦度、形状、空气间隙、中心厚度、曲率半径,具有光圈大、总长短且畸变低的优点。长短且畸变低的优点。长短且畸变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应用在定焦线扫镜头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成像系统大多使用面阵相机,其传感器多为矩形,整个传感器由许多个(通常数量为数万个)感光单元以矩阵排列而成。在应用中对于宽幅面,使用面阵相机,需要将多台相机的感光单元生成的多个图像进行拼接,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而线扫相机为长条形,传感器由排成一排的多个感光元件组成,使用成本较面阵相机更低,能提供更优质的检测服务。因此,线扫相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检测、二维码和条形码扫描等多种工业检测以及服务行业。现有的线扫镜头,如CN201920918860.1存在着光圈小(F5.6)、总长长(总长103.3mm)等缺点。因此,提供一种光圈大、总长短且畸变低的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己成为当务之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线扫镜头存在着光圈小、总长长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采用十一片透镜配合,通过优选限定各透镜的光焦度、形状、空气间隙、中心厚度、曲率半径,具有光圈大、总长短且畸变低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由物方至像方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光阑、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以及第十一透镜组成,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分别组成密接的双胶合透镜,其他各透镜均为单透镜;第一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五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六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七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八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九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凹面,第十透镜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十一透镜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3

3.8mm,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

1.7mm,第五透镜与光阑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

2.1mm,光阑与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3.3

5.6mm,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九透镜与第十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6.3

17.9mm,第十透镜与第十一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471

1.545mm,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5

1.947mm,第三透镜的中心厚度为:5.7

8mm,第四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8

3.3mm,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为:4.2

5.1mm,第六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1

7.3mm,第七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5

8.5mm,第八透镜的中心厚度为:8.2

8.5mm,第九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5

2.4mm,第十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

3.7mm,第十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为:9.357mm;第一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1.1~62.5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6~17.1mm,第二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3.2~26.3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4~11.8mm,第三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65.35~

∞mm,第四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1.8~

35.1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1.5~12.1mm,第五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5~

35.3mm,第六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4.2~115.5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2.8~

42.4mm,第七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7.7~

19.9mm,第八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1~22.2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21.6~

27.4mm,第九透镜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6.6~18.6mm,第十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3.7~

15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3.6~

47.3mm,第十一透镜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279.7~

∞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7.2~

40.8mm。
[0005]本申请的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采用十一片透镜配合,通过优选限定各透镜的光焦度、形状、空气间隙、中心厚度、曲率半径,具有光圈大、总长短且畸变低的优点。该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大光圈、大靶面、总长短且低畸变;且其特征满足以下参数:焦距:40
±
10%mm,F数:3.8
±
5%mm(现有市面上线扫镜头光圈普遍F数为5.6),光学总长:<86.3mm,FOV:70
°
,像高:0~60
±
6mm。
[0006]第一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11.9

12.9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10.365

10.676mm,第二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10.1

10.4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8.6

9.1mm,第三透镜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8

8.5mm,第四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7.5

8.4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6.8

7.8mm,第五透镜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6.6

7.7mm,第六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8.2

9.6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8.5

10.2mm,第七透镜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10.1

11.1mm,第八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10.7

11.9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11.427

11.770mm,第九透镜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9.6

10.5mm,第十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12.6

13.2mm,第二表面的半直径为16.5

20mm,第十一透镜第一表面的半直径为22.5

25.6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光圈低畸变定焦线扫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方至像方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光阑(13)、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第九透镜(9)、第十透镜(10)以及第十一透镜(11)组成,第二透镜(2)和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和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和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和第九透镜(9)分别组成密接的双胶合透镜,其他各透镜均为单透镜;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4)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凹面,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六透镜(6)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七透镜(7)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八透镜(8)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凸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九透镜(9)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二表面为凹面,第十透镜(10)为负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十一透镜(11)为正光焦度透镜,第一表面为凹面,第二表面为凸面;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330

3.769mm,第三透镜(3)与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040

1.617mm,第五透镜(5)与光阑(1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

2.087mm,光阑(13)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空气间隙为:3.371

5.6mm,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九透镜(9)与第十透镜(10)之间的空气间隙为:16.36

17.821mm,第十透镜(10)与第十一透镜(11)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一透镜(1)的中心厚度为:1.471

1.545mm,第二透镜(2)的中心厚度为:1.5

1.947mm,第三透镜(3)的中心厚度为:5.719

7.908mm,第四透镜(4)的中心厚度为:1.801

3.3mm,第五透镜(5)的中心厚度为:4.263

5.047mm,第六透镜(6)的中心厚度为:2.177

7.215mm,第七透镜(7)的中心厚度为:1.5

8.472mm,第八透镜(8)的中心厚度为:8.257

8.477mm,第九透镜(9)的中心厚度为:1.5

2.392mm,第十透镜(10)的中心厚度为:1.137

3.691mm,第十一透镜(11)的中心厚度为:9.357mm;第一透镜(1)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51.155~62.413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6.093~17.072mm,第二透镜(2)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3.287~26.235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0.451~11.719mm,第三透镜(3)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65.735~
ꢀ‑
2306.199mm,
第四透镜(4)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1.826~
ꢀ‑
35.083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1.503~12.074mm,第五透镜(5)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35.083~
ꢀ‑
35.224mm,第六透镜(6)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94.240~115.450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2.873~
ꢀ‑
42.354mm,第七透镜(7)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9.370~
ꢀ‑
19.883mm,第八透镜(8)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21.052~22.189mm,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21.659~
ꢀ‑
27.326mm,第九透镜(9)第二表面的曲率半径为16.689~18.578mm,第十透镜(10)第一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13.75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晓锋林勇杰吴杭英何孔义卢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